APP下载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与优化

2019-12-09

关键词:学业少数民族大学生

宋 来

(华东理工大学 党委办公室,上海 200237)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高校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生活、学业支持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大量投入,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我国发展新的“三步走”战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各民族人才的共同奋斗与智力支持,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的成才发展仍面临一些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核心在学业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支持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支持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学业发展是制约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支持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学业支持是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报国的有效路径

成才需要是人的需要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个体的需要是驱动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越强烈,由它所引起的活动也就越有力,“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少数民族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积累的阶段,既需要不断提升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锤炼品格,更需要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和增长才干。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才受到学业发展的制约,学业发展不仅易受个人思想、意志、心理等内在动机影响,也受社会思潮、经济生活、社会交往、学习环境等外部因素制约。内部动机主要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动机等方面;外部因素除了反向影响内在动机外,还将影响学业目标确立、学习能力提升、专业实践锻炼、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高校通过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内在动机积极影响,不断端正其学习动机,进而增强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和学习动力。通过精准、精致、精细的生活支持、学业帮扶和职业发展指导等服务,解决其生活之忧、思想之困和学业之惑,降低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帮助合理规划大学生涯,改进学习方式和方法,增强综合素质提升,顺利完成学业,积极投身报国实践。

(二)加强学业支持是高校培养高质量少数民族人才的题中之义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动员,对高校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要把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4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学业发展,学业发展是动态的过程,高校以培养高质量少数民族人才为目标,不断健全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支持体系,在学业适应、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业规划和成才报国等方面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创新学业支持机制路径,健全保障机制,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意志品格,提升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增强专业本领,助力其顺利完成学业发展目标。

(三)加强学业支持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担当着“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大任,更担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担当需要本领支撑,需要理想信念引领。加强学业支持,培养有本领高质量的少数民族人才,能够为各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但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不断冲击校园,渐渐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同时,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不断通过互联网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渗透;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高校要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成才报国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把自己的人生发展同国家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深刻领悟“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如何学”等重要命题,树立明确的学业发展目标,不断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能力,在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中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主动完成学业,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二、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发展动力不足阻力不小

当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爱国奋进、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的一代,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但知识体系尚未搭建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易受思想、心理、环境等内在动机影响和外部负面因素干扰,制约了学业发展。

(一)内生动力不足削弱了学习兴趣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兴趣易受心理波动、思想观念、学习理念等内在动机的影响。一是在心理适应上,少数民族大学生较多来自边疆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民族自尊心强烈,他们大多直率、豪爽、纯朴、团结,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但部分学生存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心理适应性的转变过程。二是在思想观念上,他们虽然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一代,接受外界信息较多,但与外界社会交流较少,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烙印,但又需要尽快融入高校主流文化,又会受到其他社会思潮的冲击,将对学习观念产生一定影响。三是在学习理念上,需要由高中的“要我学”转变为大学的“我要学”,需要持续不断的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增加学习创造力,提升学习主动性,不断激发学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知识基础薄弱限制了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习效果的保障和归属,是解决学业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与执行、学习评估等的综合体现。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民族地区教育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初高中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重教学知识的灌输、轻学生思维的启迪的现象,因而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较之班级其他同学,存在知识基础薄弱问题。基础知识薄弱将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学业预警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外语、高数、大学物理、基础化学、计算机编程等公共基础课程,部分学生尽管花费一定精力,但达成既定学习目标仍有较大困难,同时限制了专业深度学习,造成一定的学习心理压力,易产生学习畏难情绪,制约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学业发展信心。

(三)外部复杂环境干扰了学习风气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风整体比较优良,学习氛围比较浓厚,能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对于学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愿意多吃苦、多努力、多付出;但学习习惯、学习理念有时也会受到外部环境不同程度的干扰。一是各种社会思潮的干扰。当前校内校外融合日益加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各种思想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发声,这必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学习理念和学习态度。二是经济生活压力的影响。近年来虽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较大提升,但相对东部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身边同学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将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产生一定干扰,进而影响对学习的专注度;部分学生花费较多时间勤工助学,也将影响对学业的时间投入。三是社会交往的阻碍。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大学校园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但部分学生受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存在一定交往障碍,心理波动较大,对学习氛围的营造产生一定干扰,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朋辈互助学习氛围。

(四)选择相对集中制约了学业职业规划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目标总体上比较明确,对职业生涯规划较为注重,未来就业定位清晰且比较理性、乐观。研究发现,虽然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愿意在一线城市就业,但鉴于一线城市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期望回到生源地择业就业,这与长期以来的民族生活习惯和返乡就业的优待政策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区别于传统观念上的“高工资就是好工作”,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把薪酬以外的其他条件,也作为择业的重要参考因素,调研的学生中绝大多数认为“发展机会”是最重要的择业标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行业偏好上比较集中,期望较为稳定的工作环境,较多想去“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对于“自己创业”等风险较高的选择,多数持一种不尝试或不确定的态度。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站位要高定位要准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的构建要提高政治站位,注重系统思考,准确把握原则,切实解决制约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报国的学业发展问题,为国家培养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少数民族人才。

(一)提高政治站位,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多次召开了重要会议,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高校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鲜明的政治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对标中央要求,贯彻落实中央民族教育决策部署,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这不仅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更关系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高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高质量少数民族人才为关键,时刻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发展需求和期待,构建学业支持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相同行,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投入资源、创造条件,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发展目标,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民族人才。

(二)注重系统思考,实现动力激发与能力提升协同推进

学业支持体系的构建要系统思考,充分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和群体特征,将激发内生动力和提升综合能力协同推进。一是始终要以激发学习动机为重点。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受个人的价值观影响较大;激发学习动机能够有效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需求,加强对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始终要以提升学习能力为关键。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学业目标的达成是学习能力结果的体现。高校教师要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和进行学习评估,助力其达成学业发展目标。

(三)把握基本原则,坚持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紧密结合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不平衡,致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学业支持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普遍要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考评、学业管理、学业目标和日常生活严格要求和同等对待。注重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从不同民族、学业发展阶段、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等特点出发,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求侧进行研究,针对当前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供给侧支持。通过精准引领、激励、帮扶和管理,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业支持,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获得感。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四、立足新时代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业支持体系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及学习环境等方面制约学业发展的因素,高校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个体化、层次化、差异化的特征,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业支持体系。

(一)构建滴灌式的价值引领机制

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培养其思想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达到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邵兵,张勇,彭飞:《学风建设与学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年第1期。新时代需要充分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心理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因需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丰富教育方式,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将价值引领融入各种氛围、环境和载体中,激活其内在驱动力。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要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学业发展目标,通过国史、党史、革命史和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自觉把学业追求与成才报国结合起来。

(二)构建全方位的成才支持机制

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既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也要注重专业实践的主阵地建设,两者之间是互补依存的关系。一是建立第一课堂专业引领机制。教学支持是对学生成长规划进行引领和专业意识引导的重要环节。*刘瑞:《内地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研究工作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7期。要求专业教师紧密联系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成长规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话语体系,建立良好互动,加强专业引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吸引力,增强专业学习信心,引导他们“向海绵一样汲取知识”“时刻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7-05-03.。二是搭建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认知平台。专业认知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专业信心,通过第二课堂的休闲式、体验式、互动式的专业体验或专业实践活动,以及邀请专家学者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专业解读和学业指导,引导其深入思索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并思考当前学业阶段在未来人生规划中的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专注度。

(三)完善多元化的政策激励机制

有学者研究发现“奖学金和助学金均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B.R.CURS, C.E.Harper. Financial Aid and First-Year Collegiate GPA : 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pproach[J].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35(2012):627-649.,“获得学生资助与获得优秀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获得更高的资助会显著地提高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曲绍卫,汪英晖:《大学生资助对德育水平、学业成绩和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5期。高校可以优化奖助帮扶机制,激励与支持并重,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加投入专业学习。一是通过设立少数民族学生专项奖学金“争上线”的奖励机制,奖励学习成绩优良的少数民族学生,激发渴望优秀、成就自我的学习动力。二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国家助学金、社会助学金等多元的“保底线”资助机制,加强经济生活保障,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专业学习。三是通过选树专业学习拔尖、创新创业典范、社会实践突出、综合素质特长等多样化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典型,加强榜样的示范作用,不断强化学习动力和学业发展信心。

(四)构建立体化的朋辈帮扶机制

“朋辈互助是人际互动、互帮、互教的实现形式。核心是形成利他的道德和情感支持力量,关键在于营造一种关爱、平等、和谐、向上的人际氛围。”*宋来:《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若干根本问题探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公共基础课程方面与其他同学相较存在一定薄弱环节,但他们也愿意与身边同学进行交流学习,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朋辈式的学业帮扶较之传统的师生课堂教育模式,最大优势在于教育身份的转变,由上下级的“教师-学生”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学生”平等式的知识探讨;帮扶过程中易于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同时发挥优秀学生的及时性、针对性、示范性等特点。朋辈式的学业帮扶,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在遇到学业困难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寻求身边优秀学生的帮助,并能获得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双方学习、生活环境趋同,在帮扶的过程中话语易于接受,方式比较灵活,既能满足帮扶对象的需要,又能体现优秀学生的自身价值。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学霸小课堂”或“学霸一帮一”等活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朋辈式的帮扶。朋辈帮扶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自觉改进学习方法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完成学习目标。

(五)健全严爱细的管理服务机制

在生活、学习、纪律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严格要求,实施混合住宿、混班教学的管理机制,严肃学风、教风和考风,不断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有研究显示“学业成绩和积极学业情绪呈正相关,和消极学业情绪呈负相关;积极学业情绪对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赵淑媛,蔡太生,陈志坚:《大学生学业情绪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3期。因此,当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有压力和学习情绪不高时,高校教师要充满爱心、积极引导,不断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监督完成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业支持过程中做到精心、细心和耐心,充分了解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志趣、学习能力和学业发展目标,向其解读专业学习内容、专业要求、专业发展、专业未来前景,并依此指导他们参加合适的学习项目、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专业学习信心、挖掘专业学习潜能,助力其顺利完成学业目标。

五、建立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助力学业发展成才报国

一支高素质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导师队伍,能够形成育人合力,在少数民族大学生遇到学业问题、职业选择问题乃至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困境,都能给予有效指导,助力顺利完成学业和成才报国。

(一)学业导师:专业教授团队护航学业发展

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分布,高校可以针对性的选聘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具有一线丰富教学经验和人生经历的教授担任兼职学业导师,定期为他们在学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一是激发学习动机。针对公共基础课薄弱情况,指导他们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针对学业成绩不佳情况,指导他们研究分析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变化的原因,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业发展目标。二是提升学习能力。指导他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不断提升知识技能、锤炼意志品格、培养创新思维,进而增长专业本领,引导他们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三是加强专业实践。指导他们把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专业实践中坚定学业发展目标,鼓励他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习近平:《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EB/OL].《人民网》2017-08-15.

(二)职业导师:社会精英辅导职业规划

选聘一批优秀的企事业单位中高管理人员担任职业导师,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未来发展意向,指导他们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探索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排除干扰加强专业提升,促进他们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并认真执行,为他们解释职业生涯评估的结果,引导他们学会综合评估理性决策,进而达成职业发展目标。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团体辅导”案例培训、“个案咨询”具体帮扶点面结合指导他们进行创新创业,高校同时提供创新创业工作室进行配套支持。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实际以及不同学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出发,加强对民族大学生的需求侧进行研究;针对当前民族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求,加强供给侧支持。形成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业指导-能力培养-职业发展-成才报国的一体化职业发展指导体系,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终身受益的指导。

(三)思想导师:辅导员、班导师和内派教师合力育人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在开展学业指导方面需要承担的工作和具备的能力。辅导员要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人民网》2017-02-27.引导民族学生把学习压力转化为自身学习的动力,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在充分了解国情、民情和世情的基础上,增强其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如弓弩,才如箭簇。’希望同学们珍惜好时光,砥砺品德,陶冶情操,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掌握真才实学,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习近平:《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 [EB/OL]《人民网》2013-10-01.。班导师既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课教师,又是日常生活、学习上的指导老师。既担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又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品味、品性、品格的工作;既要教他们学会做事,又要教会他们做人。少数民族内派管理教师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又充分了解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可以配合辅导员、班导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感受到关怀与责任,引导他们树立珍惜韶华的理念,激发勤奋学习的观念,坚定成才报国的信念。

猜你喜欢

学业少数民族大学生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35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