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留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习得研究综述

2019-12-08马志远原一川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言语跨文化留学生

马志远,原一川

(1.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650500)

一、概述

拒绝言语行为作为一个话轮中的应答部分,是一个不期待的部分。[1]能否选择合理的表达方式,恰当使用礼貌策略将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对于来自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在世界观、价值观、民族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的二语习得者而言,对拒绝言语行为有着不同的语用规则和使用规范,其有效、灵活运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有一定的难度,成为留学生交际中的重难点之一。

作为是海外使用汉语人数最多的东南亚地区,使用汉语人口占海外使用汉语总人数的一半。[2]这一特殊的背景造就了东南亚留学生在语言文化方面独特的群体特征,必然对他们的汉语学习形成直接影响。他们如何实施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影响他们拒绝行为的因素有哪些?和汉语的言语习惯又有何差别?这都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话题,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语言学学者率先投入到言语行为的研究中来,最具代表性的是Beebe 和研究伙伴(1985,1987,1990)对其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展开的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Beebe 先后与Cumming、Takahashi 和Uliss-Weltz等学者合作发现,引发使用拒绝语的情景主要有请求、邀请、提供和建议四种。还发现日本人容易受东方“差序格局”传统和贬己尊人原则的影响。Takahashi 和Beebe(1986)认为,拒绝是通过一套数量较为有限的间接与直接“语义公式”来完成的。Beebe 和研究伙伴(1990)[3]还对拒绝策略进行了分类。

国外相关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中,很少有汉语方面的研究,比较典型的是Chen和研究伙伴(1995)、Liao 和Bresnahan(1996)。Chen 和研究伙伴(1995)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出发,展开汉语拒绝语的考察研究。Liao 和Bresnahan(1996)[4]归纳出建议、回避、批评等常用的24种拒绝策略,这些策略实际上合并重组了Rubin 和Joan(1983)[5]归纳出的9 种间接拒绝策略。

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跨文化对比方面,且主要涉及英日、英语与阿拉伯语的对比研究,与汉语有关的研究数量很少。此外,这些研究大部分都采用语篇补全形式(DCT) 搜集语料,Beebe(1985)发现语篇测试法能够迅速有效地收集大量语料,值得我们借鉴。[6]

三、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语言学界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的起步较早,早期的重心主要在传统修辞学和言语交际领域,旨在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随着语用学界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的先后建立,间接言语行为成为关注焦点。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重点开始转向言语行为的跨文化对比,逐渐对言语行为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从语用学角度入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主要分为3 个方面:拒绝言语行为的本体研究、跨文化对比角度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拒绝语表达模式、策略的异同、第二语言习得视角下留学生学汉语或中国学生学英语时使用拒绝语的情况及异同。

1.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本体研究角度

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本体研究方面,学者们以语用理论为基础,做相关的分析研究从而验证或者提出新的理论框架。

王爱华(2001)[7]参照Brown 和Levinson(1987)的面子理论,借助Blum 和Kulka 等人(1984,1989)的“语篇补全测试”工具,通过问卷调查探讨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模式及与社会因素间的关系。吴建设(2003)[8]总结了一套拒绝语的程式化特征,将策略重新分为五大类。 卢志芳(2003)[9]提出了一种比较独特的拒绝言语现象——虚假拒绝。这一研究从另一侧面丰富了拒绝言语行为的类型。唐玲(2004)[10]分析总结了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层策略,提出在现实的拒绝言语行为中,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龚萍(2005)[11]从认知角度切入,在Beebe 等(1990)学者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Cx→Rγ 的拒绝语模式。王绍斌、李玮(2007)[12]以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常发生的语用迁移为切入点,主要探讨了中国学生使用英语表达拒绝言语行为时发生的语用迁移,得出对英语教学的相应启示。杨杰(2011)[13]着重探讨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现象并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内在因素。

2.跨文化对比角度的研究

除了本体研究外,语言学者们更多的是从跨文化对比视角揭示汉语母语者和英语母语者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过程中表达方式、拒绝策略的共性和差异。马月兰(1998,1999)[14]根据Stubbs(1983)分别对中美拒绝行为语篇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的差异和共性进行了探讨,为英汉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拒绝策略。 姚俊(2003)[15]对比调查了中国大陆学生和美国大学生的拒绝策略,结果显示美国人和中国人拒绝时使用不同的惯用表达式。 王爱华、吴贵凉(2004)[16]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扩充了礼貌理论,显示社会权力、社会距离、难易程度和情感四方面的因素对中美拒绝言语行为有影响,但方式不全相同。

3.二语习得角度的研究

该视角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或留学生习得汉语时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的相关情况。研究中大多运用语篇补全测试法搜集语料,就中美的拒绝策略比较异同,通常探究文化缘由,然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徐晓燕、夏伟蓉(2003)[17]指出拒绝语际语与本族语的差别主要在于直接拒绝和规约拒绝两大策略类型上,证实了语言体现文化。杨蔚、陈淑芳(2005)[18]认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及对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使得他们对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以及间接程度有了不同的选择。王芙蓉、刘振平(2006)[19]发现外语使用者在拒绝过程中总习惯将母语的模式用到第二语言中,出现语用负迁移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的发展,国内语言学界学者也开始将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但相关的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有限,亟待进一步的发展。唐玲(2004)[20]调查发现东南亚华裔留学生相比欧美国家的留学生,有语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蔡晓丽(2006)[21]调查发现东南亚学生在很多策略的运用上都优于日韩学生,都能根据情境正确实施汉语拒绝行为,具体策略的使用方面也还存在一些语用失误等。 李春蕊(2016)[22]研究证实男性和女性在拒绝语使用上的性别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但拒绝策略的选择过于单一。针对留学生存在的问题,从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提出了对于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张洋子(2015)[23]从中国与菲律宾受试者的言语行为、汉语教学大纲与教材3 个角度对“拒绝”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刘传清、郭煜(2013)[24]针对留学生拒绝语言习得偏误现状探讨相关的教学策略。许妙花(2013)[25]从文化差异因素、留学生汉语水平低下和语用知识匮乏、目前教学和教材的现状三方面对影响西亚、中东地区留学生和实施拒绝策略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关英明、刘晶晶(2013)[26]指出外国留学生在表达汉语拒绝行为时受国籍、性别、学习时间长短等主体特征因素的影响,表达策略比较单一,其有限导致理解思域的狭窄。黄一鸣(2016)[27]将拒绝言语行为的国别化研究与功能大纲研究有机结合,对中泰受试者各自选取的拒绝言语行为策略、汉语教学大纲与教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四、结语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个极为普遍且敏感度较高的言语行为,也成为二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者的掌握的重难点。多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切入,间或辅以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论点,经历了单一到多元化、宏观到微观的发展,研究拒绝言语行为内容大多集中在汉英对比。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2017年,基于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搜索文章共有617 篇,其中在以留学生研究对象的文章仅25 篇,占比仅为4%。从内容来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本体研究及汉英的习得对比研究。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的论文篇目凤毛麟角。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今后的改进和完善。

(一)研究不足

1.研究领域片面

国内的拒绝语研究往往是在西方相关理论的借鉴基础上展开,而对汉语的拒绝语行为本身规律的把握还不到位,不深入,仍有值得深入挖掘的空间。同时,这方面的研究需要不断扩大视角,使理论和研究方法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进一步加强和扩展对外汉语教学、二语习得、网络聊天等领域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为汉语的本土研究做进一步的努力。

2.研究方法局限

从调查工具来看,基本都采用语篇补全测试(简称DCT)的形式,但这种形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容易导致研究范围宽泛化,使语料自然度不够,话语显得有些苍白,对于以尊重语言事实来操作的言语行为研究来说,算是一种硬伤。另外,大都以书面形式为主,也无法真实地反映口语交际中的实际情况。

从调查对象来看,受试都是在校学生,尽管在搜集语料方面快速方便,但大多学生缺少社会经验,语言都较为规范,涉及到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势、社会距离、难易程度、方式等控制因素时,因为缺乏相应背景,学生可能大多都得凭空想象,难免造成与真实情况的差距。

(二)发展趋势

对当今关注度较高,且研究较少的汉语中高级水平东南亚留学生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进行研究,以语言与文化背景为突破口,分析该群体留学生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表达的语用特点,考察他们在语用习得方面的特征和规律,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言语行为和语用教学方面的不足,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范本和相应借鉴,能针对性地对东南亚留学生的语用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汉语学习者增强恰当使用语言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逐步开始研究这一领域,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言语跨文化留学生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