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领导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路径分析

2019-12-08张祝平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领导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 郑州450002)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经五千余年发展而从未中断的文明,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产生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理论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丰厚滋养。近代以来,中国不仅不断遭受东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宗教等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中华传统文化甚至几乎断裂。历史已经证明,国家的独立,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思想文化也应独立,失去了固有的传统文化,无疑是泯灭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丧失了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国学大师钱穆在其巨著《国学概论》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能够复兴,国家民族才有希望、才有前途。”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立性、完整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本国文化。我国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先后出台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比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3]等等,这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既是习总书记的文化理念又是我国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对于为新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做出了明确指示:“领导干部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4]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强调了领导干部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5]《荀子》中讲到“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从社会价值体系角度看,各级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处于“关键少数”,他们既肩负着领导责任,也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学习、掌握和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领导干部提升修养、提高才干、增长智慧、增强道德的重要途径,从文化建设的层面看,领导干部带头学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明确要求“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领导干部的智慧之源

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对其领导能力的大小、领导行为的成败得失有着直接的关系,纵观历史发展,凡是具有卓越成就的领导者都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密码。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年少时夜以继日地研读传统典籍,实在太困太累了,就以锥子来刺自己大腿的方式使头脑清醒,继续读书学史,后因其才学被六国同时任命为国相。汉代著名政治家孙敬,为了防止自己在读书时打瞌睡,将自己的头发用绳子系在房梁之上,如此一来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以方法来督促自己学习。留下了“悬梁刺股”的历史故事。提出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家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留下了三年不窥园的典故,相传董仲舒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但他一心一意读书学史,三年时间从来没有进园观赏一眼,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我党有着历来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毛泽东主席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其眼光深邃高远,这与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热衷于读书学史有着密切关系。毛主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热爱,早在1906年(13岁)就接触到了《三国演义》,少年时代就是韶山冲公认的“三国迷”。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准备去县城东山学堂读书时,他把杂物卷成一捆,扎到扁担的一头,另一头系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他的两本宝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很快,毛泽东就成了东山学堂公认的三国历史和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大王。井冈山时期,他又想起了这部书,当部下为他找到了一部《三国演义》时,他简直欣喜欲狂,不禁说:“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夕,江青替他准备了一批书,但他只挑选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几种,读《三国演义》已成习惯。毛主席不仅自己读三国,还要求共产党的干部们都来读《三国演义》,1942年的时候,他还向全党发出号召:“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他读《三国演义》手不释卷。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从少年时代到人生结束,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至少有十几遍。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具有深厚的国学底蕴,在许多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常常引经据典、妙语如珠、生动传神,通过他倡导的新型国家利益观、以民为本、依法治国等治国理政的思想理念,都能够感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6]传统优秀文化的深浅有无,影响到领导干部能否做到“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影响到领导干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到领导干部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洞察力、前瞻力和判断力。[7]出类拔萃的领导者往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学习者、传承者和实践者,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领导干部“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智慧之源”。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之本

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儒家学说提倡“为政以德”的理念,修身、克己、慎独等思想俯拾皆是。孔子提出了杀身成仁,孟子提出了舍身取义,曾子提出了“一日三省吾身”,凡此种种,历史上士大夫阶层非常注重德行的修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8]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承担着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塑高尚之品格,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可以说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将领导干部的“德”放在了重要位置,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广大领导干部涵养为政之德提供了有效途径,其理论体系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领导干部通过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增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作风建设、法治观念和廉政思想,引导广大干部不忘初心、崇德修身、廉洁奉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堪称领导干部的道德之本。

(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领导干部的人格之魂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性格、气质、能力等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是对领导干部大公无私、以身作则、言行如一等品质、作风、能力的诠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说领导干部能够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为领导干部树立较强的感召力和公信力,从而赢得人们的普遍尊敬和爱戴,则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与他取得的成绩不无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塑造领导干部英明果断的气质、坚忍不拔的毅力、海纳百川的性格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现实工作中,领导干部影响力的来源并不局限于其身处的职位和权力,还来自于领导干部文化修养、处事能力等非权力因素,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增强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从而增加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极个别的领导干部文化修养不高,讲话离不开稿子,认识问题没深度、处理事情没风度,解决问题没力度。这样的领导干部很难得到群众的拥护,其领导职责很难行使。人民群众喜欢既有才气、又有正气的领导干部,这样的领导干部逻辑清晰、思维缜密、一身正气,让人心悦诚服。周恩来总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国内外活动时常常对传统文化的经典信手拈来,在讲话、发言中引经据典、文雅厚重,既展示了领导干部政治家的风采、又展示了温文尔雅的学者气质,彰显了领导干部强大的人格魅力。

二、提升领导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领导干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体系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设置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的党校、行政学院、团校、社会主义学院等领导干部培训机构,强化对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再教育。党校作为干部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短期的集中学习和培训,达到全面提升干部素质、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意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要“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9]所以,党校等机构应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衔接紧密的领导干部传统文化教学体系。一是构建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归纳和提炼,系统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领导干部进行政德滋养。二是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完善短、中、长三类班次的学制设置,针对不同层次和行业领导干部的差别化需求,优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等方法,提升领导干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三是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传统文化素养深厚、具有较强课堂掌控能力、政治立场坚定的教师放到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一支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任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特聘领导、特聘教授队伍,努力形成领导干部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的新局面、新风气。

(二)营造领导干部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加强营造领导干部队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各行业、领域、区域、单位的领导干部可以采取上党课、报告会、组织专题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好领导干部集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中央政治局就在领导干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第十三次、第十八次等集体学习时,带领政治局全体同志系统地解读并学习了优秀传统文化,为领导干部学传统、用传统带了个好头。领导干部带头学好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不仅有利于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营造全社会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氛围。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注重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发展,把对个人的教育功能、社会的教化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全社会学习、倡导、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领导干部学习传统文化的践行意识

强化领导干部对于传统文化的践行意识是提升领导干部传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提醒全党:“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10]中国传统文化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有与时俱进的求知欲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并且在新时代焕发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其原因之一就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治国安邦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并且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自我完善的特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即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刘云山同志在《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论述中也阐明了文化的发展性和绵延性,“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11]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学习。一个人学过什么样的文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这个人就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这就是观念指导行为。领导干部只有善于从前人治国理政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提高思维层次和领导能力,并将之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用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来指导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干部的职责和使命。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领导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