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肌肉、肌腱急性损伤患者诊断中采用高频超声临床价值分析
2019-12-08王艳蕾范田依宋鹏杰王守业
王艳蕾 范田依 宋鹏杰 王守业
(秦皇岛军工医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肌肉损伤、肌腱损伤在运动伤害类型中较为常见,患者急性损伤后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而治疗前提是对损伤类型做出明确诊断。高频超声技术较传统超声技术,其在软组织诊断中的分辨率明显提高,这为不同软组织损伤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1]。为明确高频超声在肌肉、肌腱急性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这一类型病例诊断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疑似肌肉、肌腱急性损伤患者,回顾分析其采用高频超声诊断的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疑似肌肉、肌腱急性损伤患者,性别方面:男36例、女14例,年龄方面:19~64岁、平均年龄(38.52±3.94)岁;发病时间:23h~7d,平均时间(48.35±4.28)h,患者就诊时主诉局部软组织肿胀、活动受限、软组织疼痛。患者同意采取高频超声诊断,有完整后期随访资料。
1.2 方法
检查仪器:美国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7.5~10MHz,设置肌肉骨骼条件进行检查。询问患者疼痛区域,然后涂抹耦合剂,对局部实施纵切面扫查与横切面扫查,检查期间密切关注不同患者软组织的连续性、肌肉厚度、肌纤维和肌腱走向、肌肉附着点有无异常、检查区域内部和边缘回声情况、病变区域积液情况。视情况指导部分患者主动或者被动肌肉收缩运动[2]。
跟访到患者最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穿刺、临床随访以及MR诊断等相关方法明确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1)患者诊断结果;(2)高频超声诊断影像资料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Excel,不同参数使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最终均明确诊断为肌肉、肌腱急性损伤,通过高频超声诊断后有45例明确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0.00%,45例患者中,13例肌腱断裂、15例肌肉撕裂、17例肌肉挫伤,上述患者中有9例合并肌肉积液、6例合并血肿。
2.2 影像资料表现
不同损伤类型患者其高频超声表现存在差异性,肌肉损伤患者使用高频超声检查后,可见其肌肉纹理混乱,存在明显肌肉厚度增加与肌肉肿胀表现,肌纹理与走向尚可。不同损伤程度患者对应的影像表现具有差异性,如轻度肌肉损伤中可见肌肉出现轻微紊乱,以条纹状为主。随着肌肉损伤程度的增加,肌肉纤维走向逐渐紊乱,有不均匀回声。肌肉收缩中可见肌纤维同时受损。肌肉完全撕裂患者,有裂隙存在于断端,部分表现出低回声,部分则表现出高回声。肌肉收缩过程中因为肌肉痉挛形成的肿块会明显增加。肌腱断裂在超声表现方面与肌肉断裂较为相似。有低回声血肿或者不规则液性区域存在肌肉撕裂或肌腱撕裂部位。
3 讨论
运动伤害作为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其中肌肉损伤、肌腱损伤属于常见损伤类型。出现肌肉损伤或者肌腱损伤后可表现出疼痛以及运动功能障碍,但是仅依靠临床症状无法明确诊断,影响到患者早期治疗。随着运动爱好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肌肉损伤、肌腱损伤患者数量有所上升,因而对肌肉、肌腱急性损伤诊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在众多疾病诊断中都得到了重要应用,尤其是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通过高分辨率高频探头能够对人体不同肌肉以及软组织疾病做出诊断。有文献报道指出高频超声技术在关节疾病诊断中可较好显示骨骼、关节面、关节囊等,进而为病变类型以及病变范围的诊断提供依据。
基于上述相关研究分析,本文采用高频超声技术对肌肉、肌腱急性损伤患者实施诊断,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肌腱、韧带、肌肉等组织,并依据其影像学表现做出诊断,诊断准确率达到90.00%,为肌肉损伤、肌腱损伤的早期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虽然肌肉、肌腱急性损伤诊断中可采用的方法较多,但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常规X线因为缺少对比分辨率,在肌肉病变诊断中存在漏诊情况。有文献指出CT诊断方法多从横断面实施检查,而肌肉或者肌腱损伤以纵向变化为主,这种情下无法对肌肉或者肌腱损伤情做出评价,影响到实际诊断效果。相对而言,超声诊断操作便捷,检查费用低廉,易于接受,且能够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陈雪娟学者对肌肉、肌腱急性损伤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达到91.40%,与本文诊断后90.00%的诊断准确率存在一致性[3]。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在肌肉、肌腱急性损伤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肌肉、肌腱急性损伤常规筛查与诊断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