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2019-12-08李雪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0期
关键词:蜂窝状海绵状颗粒细胞

李雪霜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宁 272000)

卵巢颗粒细胞瘤(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OGCT)是一种较少见的卵巢性索间质来源的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5%[1]。OGCT具有早期治疗效果好、晚期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2],因此术前影像学诊断关系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笔者收集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OGCT的临床及MRI资料,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OGCT患者12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3.24±16.21)岁,其中1例患者为颗粒细胞瘤术后5年复发。主要临床表现:绝经后阴道出血8例,月经紊乱1例,下腹痛1例,体检发现盆腔肿块2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T1WI、T2WI、T2WI脂肪抑制序列,矢状位及冠状位T2WI,层厚均为4mm。DWI序列b值为0、800s/mm2,系统自动生成ADC图。5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层厚2mm,Gd-DTPA 0.1mmol/kg,注射速率为2ml/s。

1.3 图像分析和测量

由两位有经验的腹部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当诊断意见发生分歧时,由两名医师协商达成一致。影像学评价包括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常规MRI平扫、DWI图像的信号特点,增强后肿瘤的强化方式。

2 结果

2.1 肿瘤常规的MRI表现

本组12例左侧卵巢来源7例,右侧卵巢来源5例,其中3例因肿块较大术前无法判断。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最大径线2.6~10.8cm,边缘清晰,可见完整包膜。囊实性肿块10例,瘤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囊变,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呈混杂高信号,其中6例瘤内见出血信号,于T2WI可见液-液平面。实性肿块2例,与子宫肌层相比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病灶DWI实性部分均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

2.2 子宫改变

12例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6例伴子宫体积增大,5例见息肉,1例患有子宫内膜癌,7例合并子宫肌瘤。

3 讨论

OGCT是卵巢少见的肿瘤,分为成人型和幼年型。本组12例患者均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年龄36~69岁。OGCT具有雌激素活性,雌激素对子宫具有刺激作用,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

OGCT的MRI表现为附件区肿块,边缘清晰,分为囊实性、囊性或实性肿块,以囊实性居多。文献报道实性肿块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变是OGCT的特征之一,MRI上表现为特征性的海绵状或蜂窝状改变[3-4]。本组有7例(7/12)出现典型的海绵状或蜂窝状改变。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与子宫肌层相比)。囊内容物为液化坏死或出血成分,本组6例囊内见出血信号,于T2WI见液-液平面,说明颗粒细胞瘤出血常见,与文献报道一致[5]。

OGCT的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镜下观察肿瘤内分布较多的毛细血管,是肿瘤明显强化的病理基础[6]。本组DWI图像示所有肿块实性成分均呈明显弥散受限高信号,提示实性部分细胞排列密集、核质比高。

总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囊实混合性多见,典型的呈“蜂窝状”或“海绵状”,出血信号常见,实性部分DWI弥散受限,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合雌激素分泌增多所引起子宫、子宫内膜改变及临床表现,可作出明确诊断。

猜你喜欢

蜂窝状海绵状颗粒细胞
体外诱导猪颗粒细胞黄体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The world
颗粒和蜂窝状废弃活性炭再生方法的探究
人卵巢颗粒细胞随年龄增长衰老的相关研究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小鼠颗粒细胞TGF-β1TGF-βRⅡ、Smad2/3表达的影响
板式降膜蒸发器激光焊蜂窝状波纹传热板
更正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