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华黄精药材道地性研究

2019-12-08王晓慧姜程曦

园艺与种苗 2019年4期
关键词:九华黄精本草

王晓慧 ,赵 祺 ,姜程曦

(1.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生命科学研究院黄精研究所,安徽池州 247100;2.温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温州 325035;3.池州市九华山黄精研究所,安徽池州 247100)

黄精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i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的总称。《名医别录》记载:其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证。其化学成分主要有[1]:黄精多糖、甾体皂苷、蒽醌类化合物、生物碱、强心苷、木脂素、维生素和多种人体有用氨基酸类化合物。现代药理作用包括[2]: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免疫调节作用、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提高和改善记忆等。《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收藏了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Red.)和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茎[3],按形状不同,分别又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据陈心启编著的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全世界约有黄精60余种,我国约39种,黄精适应性较差、生境选择性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以及河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九华山志》记载,黄精是池州市的特色产品,载入史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被列为安徽三珍(冰姜、毛峰茶、黄精)之一。笔者从道地药材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品种、生境及生产3方面分述九华黄精的道地产区、分布区生态环境、人工栽培及炮制加工等,综述九华黄精药材道地性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九华黄精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1 黄精本草考证

1.1 黄精入药历史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其中有记载“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并将其列为上品。可见在古代黄精已经被广泛应用。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经.仙药》云“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黄精...”。西晋张华《博物志》记有“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食之,可以长生”。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称[4]黄精“味甘、性平、无毒。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润心肺”,并列为上品。北宋《圣济总录》云[5]“常服黄精能助气固精、补填丹田、活血驻颜、长生不老”。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6]其“补诸虚,填精髓,平补气血而润”,并称黄精为“服食要药”。清代张璐《本草逢源》[7]称“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皆是补阴之功”。

可见,黄精用于补气养阴、滋润心肺的历史由来已久,作为传统道地药材使用,亦可食用,“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广泛被历代医家应用。

1.2 药用黄精种质变迁

《名医别录》中载黄精“生山谷,二月采根”。《本草经集注》进一步详细描述[8],“萎蕤根如荻根,菖蒲根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黄精属植物的根状茎形状主要有2种类型,一类是圆柱形,另一类为结节状。从集注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黄精来源主要是黄精属中结节状根状茎,与圆柱形根状茎类群玉竹分开使用。黄精属植物的叶序主要有轮生和互生2种,极少数为对生。唐代本草中已有对黄精原植物的叶序描述,并根据叶是否对节而生将黄精划分为“正精”和“偏精”2大类群[9]。据《本草拾遗》记载,唐代黄精以叶序轮生类群为优质品[10]。据《新修本草》记载[11]“黄精叶乃与钩吻相似,惟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犹如拇指……叶似柳叶及龙胆、徐长卿辈而坚……黄精直生,如龙胆、泽漆,两叶或四、五叶相对”,黄精属植物“叶对节而生”的有对生型和轮生型,而根据1978年《中国植物志》[8]记载的27种黄精和多花黄精类黄精品种中只有棒丝黄精和对叶黄精的叶序是对生,其他黄精属植物的叶序为互生或轮生,而棒丝黄精和对叶黄精生长于西藏东部和南部等海拔2400 m以上地区,分布较少,较难采集,因此推测“两叶或四、五叶相对”是指黄精叶序为轮生叶,“叶似柳叶及龙胆、徐长卿辈而坚”的描述也符合轮生叶类型黄精特点,由此推出唐代药用黄精主流为轮生叶型黄精。程铭恩等[12]调查了安徽滁州地区黄精属植物发现,轮生叶类型的黄精属植物只有黄精1种,综合图经文字与附图可确定宋代的“滁州黄精”即为黄精。元代《本草品汇精要》、《本草蒙筌》、《本草原始》等皆记载了药用黄精叶序轮生;且《四时类要》、《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等本草文献记载了药用黄精叶序轮生,且根状茎如姜型,并以嵩山和茅山为地道。清代黄精记载多侧重于应用与疗效,对原植物形态描述不多,其中以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对药用植物形态描述最为详尽,分别描述了黄精、黄精苗和滇黄精,其书中“滇黄精”记载[13]:“根与湖南所产同,而大重数斤...”,所描述的形态与现今滇黄精(P.kingianum Coll.et Hemsl.)形态一致,亦是滇黄精在本草文献中的首次记载。由此可见,黄精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利用在清代明显有所扩大。民国时期药用黄精的主流种质为互生叶类群的多花黄精。《药物出产辨》记载[14]“以湖南产者为正...一片纯甜”,根据性味、分布、资源量及产地可判断其描述的黄精可能为互生叶类型的多花黄精。

现在药用黄精兼有叶序对生和轮生2种类群。但根据我国对黄精属分类的大量研究资料,叶序这个性状特征并非十分稳定,在同一种内也有变化,因此,叶序不能作为第一级分类特征。《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规定:以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入药。以块大、肥润、色黄白、断面透明者为优,味苦者不可入药。

2 黄精药材道地产区

2.1 黄精的分布

黄精在我国分布很广泛,海拔200~2008 m适宜其生长的山区,都可以发现其踪影,而且品种分布较有特色。滇黄精主产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黄精主产于河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多花黄精主产于贵州、湖南、云南、安徽、浙江等省;其他产地的黄精资源分布也有调查与研究。

张廷红[15]对甘肃省高寒阴湿地区黄精属植物的资源分布研究发现,该地区有6种黄精属植物,蕴藏量较为丰富,包括大苞黄精、玉竹、细根茎黄精、黄精、轮叶黄精、卷叶黄精。

邵建章等[16]调查了安徽黄精属植物,共11种,发现其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及皖东山区等地,常以散生、零星或小片状方式生长于阴湿落叶阔叶林下,其中琅琊山、黄山、清凉峰、九华山、大别山其种类相对集中。

周繇[17]对长白山黄精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储量、生长环境等做了详细调查,该地区共有黄精属植物7种,包括二苞黄精、五叶黄精、狭叶黄精、黄精等。

曲秀春[18]以黑龙江省长苞黄精、毛筒玉竹、黄精、狭叶黄精等8种黄精属植物为材料,对其根、叶、花等器官进行物种生物学的初步观察发现,黄精属植物特征存在高度一致性。

2.2 黄精的道地产区

《神农本草经》序[19]中语“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其收载的药物名称中,部分药材名冠以地名以突出产地。《名医别录》已经开始标注药材的产地,甚至注明何种土壤生长为佳,如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这已经具备道地药材的主要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着重强调了药材的道地性,记载了当时道地药材的生产、流通和鉴别经验,并对40多种常用药材明确以何处所产为“第一”、“最佳”、“为佳”、“为良”等记述,准确记载了当时的道地药材,也是现今确定道地药材的最早依据之一[20]。

《图经本草》有载“黄精...以嵩山、茅山者为佳”,《本草蒙筌》记载[21]“黄精,山谷土肥俱出,茅山嵩山独良”,可见古时黄精以嵩山、茅山者为佳。近代《中国道地药材》记载,湖南、贵州、广西以姜形黄精“为佳”,安徽九华山黄精即多花黄精“为良”。此外,北方地区河北、内蒙大量出产鸡头黄精,南北商品为同属不同种植物来源[22]。由此可见,多花黄精以九华黄精为道地药材有迹可循。

2.3 黄精分布区生境

黄精属植物喜生长于含腐殖质土的山野或林下,适应性强,耐阴、耐寒,幼苗能露地越冬;喜阴潮湿润环境,易栽培。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和保水性能好的土壤为佳,黏性重或过于干旱及瘠薄的地块均不适宜种植。自然条件下常生长在海拔1000 m以下的树林、灌木丛、阴坡或沟谷溪边,常以零星或小片状方式生长。

蒋燕锋等[23]根据连续3年物候观测、产量对比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生物生态特性,并分析探讨其多糖含量与原生地多年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优质多花黄精对各项生态因子的要求为:空气湿度为78.9%,活动积温4791.4℃,年日照时数1691 h,年降水量1463 mm,7月最高温30.6℃,1月最低温1.1℃。

叶淑英[24]研究不同生长条件对野生多花黄精根茎生物量影响,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鹫峰山脉的西北坡,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7℃,1月份平均气温7.9℃,7月份平均气温为28.6℃;年蒸发量1458 mm,相对湿度81%,全年无霜期276 d;年日照时数2100 h。调查结果显示,生长在溪沟边腐殖地块的多花黄精根茎生物量及生物量积累速度均最大,随生长时间的延长,溪沟边腐殖地块比其他生长条件更有利于多花黄精根茎生物量的积累。

2.4 九华黄精生境

九华山古称九子山,与黄山、齐云山并称为皖南三大名山,气候温和湿润,雨水丰沛,四季气候宜人,既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总体特征,又受海拔高度、地形地势影响而形成的阴、凉、湿小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约16.1℃,年降雨量约1589.5 mm,无霜期为218.8 d、年日照时数2105.7 h,森林覆盖率80%,相对湿度50%左右。矿产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仅中药材就有1300余种,尤其以九华山地藏黄精、石台山茱萸为贵。

九华山地区的黄精品种为多花黄精,云南、贵州、浙江、山东等省也有此品种分布,但药材质量不如九华山地区。为突出其地方特色,九华山地藏黄精取名为九华黄精[25]。九华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药食兼用的大宗药材。九华黄精在九华山地区生长范围较广,阴湿山坡和沟谷处较常见。九华黄精的生育过程分为出苗、伸长、展叶、开花、果实、枯死、秋发、越冬等8个时期。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水分、日照、土壤、海拔等都有较特殊的要求[26]。

3 黄精的人工生产

3.1 黄精的人工栽培

长期以来,由于人工栽培量较小,黄精药材来源主要以野生采集为主,对其大规模栽培鲜见报道。随着市场对黄精需求量的增加和野生资源的急剧减少,野生黄精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由于乱采滥挖更破坏了生态环境和黄精野生资源,因此人们开始对黄精的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等加以研究,很多学者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1997年李世等[27]对黄精和热河黄精(P.macropodiumTurcz.)野生变家种栽培进行的研究表明,人工栽培黄精应选择具有顶芽的根茎段作种栽,种茎节数至少2节,根茎段长度以10 cm为宜。黄精的种植规模以行株距组合27 cm×13 cm和27 cm×10 cm最为适宜[28];2002年郑云峰等[29]对黄精的根状茎繁殖与种子繁殖2种繁殖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毕胜等[30]报道了黄精根状茎的繁殖方式;杨子龙等[31]研究利用黄精种子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2年生植株,于夏季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使其发育健壮,籽粒饱满。8月份浆果变黑成熟时采集,立即进行湿砂层积处理,后将混砂种子放入坑内,中央插一把麦草秸秆,以利于通气,顶上盖细沙土,经常检查,保持一定湿度。第2年春季3月筛出种子进行条播,播入催芽籽,浇水盖草,温度上升至15℃左右,15~20 d出苗。

张志焱[32]总结了泰山黄精包括整地、栽种、田间管理等驯化栽培技术措施;宋东平等[33]介绍了东北黄精栽培技术,认为东北黄精可用根茎和种子2种方法进行繁殖。刘殿辉等[34]报道了东北黄精栽培中还应进行疏花摘蕾,促使新茎粗大肥厚,可提高产量20%~50%。赵致等[35]报道了贵州凤岗西山黄精GAP示范基地黄精最佳采收季节为12月至翌年1月,最佳采收年限为4年。王声森等[36]通过研究浙南闽北多花黄精规范化栽培技术,从浙南闽北地区的庆元、龙泉、政和、松溪等县采集野生多花黄精种子及根茎,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进行试种、示范及规模化栽培实践,细化了黄精生产栽培整个过程,包括种苗培育的方式方法、时间、技术措施和选地整地、移栽时间、种植密度、田间管理、采收及初加工等规范化栽培技术。

鲍康阜等[37]根据中药材产品标准,结合九华黄精生物学特性,以青阳县无公害栽培技术实践,探讨了九华黄精的人工标准化种植方法。对九华黄精的栽培种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目前人工栽培技术比较成熟,但种苗繁殖仍是大规模种植的一个瓶颈,生产商主要以带芽头的根状茎作为繁殖材料,虽然繁殖系数较大,但从播种到成苗时间过长,成本较高。

3.2 黄精的加工炮制

3.2.1 黄精的炮制工艺历史沿革。南朝刘宋时期《雷公炮炙论》记载[38]“凡采得,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子,刀切薄片暴干用”,即单蒸法,率先阐明了黄精蒸制的时间。唐朝孙思邈《千金翼方》记载“九月末掘取根,拣肥大者去目熟蒸,微暴干又蒸,暴干,食之如蜜,可停”,此法称为重蒸法[39],为以后产生的“九蒸九晒”法打下了基础。唐朝孟诜《食疗本草》[40]中对黄精的炮制方法作进一步的完善,“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汽溜,即曝之第一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此九蒸九曝即“九蒸九晒法”。宋代《太平圣惠方》[41]云:“取生黄精三斤,洗净,于木臼中捣绞取汁,旋更入酒三升,于银锅中以慢火熬成膏”,独创了与酒共制之先例,即“酒蒸法”,此法的推出,为黄精的炮制增添了新的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陈嘉谟《本草蒙筌》中黄精炮制方法沿承了雷氏之法。公元1594年,龚廷贤《鲁府禁方》创造了黄精与黑豆共制的酒蒸之法[42],“黄精四两,黑豆二升,同煮熟去豆,忌铁器”。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对黄精的炮制着重介绍蒸制的时间,“每蒸一次,必半日方透”。到了近代,还有黑豆制、熟地制、蜂蜜制、姜制等黄精炮制方法。发展至今,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黄精的炮制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但主要的炮制方法仍然以蒸制为主,包括清蒸或加辅料蒸。吕侠卿主编的《中药炮制大全》收载有熟黄精与酒黄精的具体炮制方法[43]。《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收载有“1黄精,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干燥;2酒黄精,取净黄精,照酒炖法或酒蒸法,炖透或蒸透,稍晾,切厚片,干燥。每100 kg黄精,用黄酒20 kg”。

黄精的炮制方法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该方法即现在的单蒸法;到唐宋时期又有了“重蒸法”、“九蒸九晒法”;元、明时期增加了“酒蒸法”等,至清为止,黄精的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44-45],是传统炮制方法的沿用,部分是根据当地用药习惯,全国各地炮制方法不统一。现代常用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单蒸、酒蒸。对于黄精多糖是否就是唯一或最主要的药效成分,以及其他成分是否对炮制后药效增强也起到关键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有必要对黄精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规范化黄精的炮制工艺。

3.2.2 黄精炮制的现代研究。黄精炮制的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在黄精的炮制目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机制方面。

(1)黄精炮制目的。大量文献考证及临床实践证明,生黄精不适宜直接应用于临床。生黄精具有麻味,生品服用时,口舌麻木,刺激咽喉。炮制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生黄精的某些刺激性、毒性作用。黄精炮制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其黏液质被破坏并去除,使其滋而不腻,同时增强药效。

(2)黄精炮制方法。黄精的炮制方法主要是蒸法,且以炮制前后浸出物、多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来衡量炮制药材的质量。由于黄精中含有大量的黏液质和糖分,干燥后十分坚实,因此除了一般的洁净处理外,应禁止用水浸泡,以防成分流失。药材的软化以闷润为宜。加辅料炮制时,必须使其辅料全部被吸收,内无干心,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材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黄精炮制方法、条件及其参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朱卫平等[46]在《黄精炮制经验》中采用润、蒸、焖、拌汁的方法,效果较好,与《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方法比较,制品呈黑褐色,光亮,味甜,质量较好,炮制时间为规定时间的2/3,并可以防止有效成分的丢失,保证药效。

吴远文等[47]在《浅谈中药炮制“不及”与“太过”》中比较了20%酒蒸黄精与“九蒸九晒”黄精,认为黄精蒸晒至第5次后便可用于临床。

刘超等[48]认为传统蒸法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且成品合格率低,因此对黄精炮制方法提出改进,建议改用“润—蒸—焖”的方法炮制黄精,用该法制得的黄精成品从里到外均乌黑发亮,质地柔软,味微甜,外观性状较好。

(3)炮制作用机制的研究。炮制作用包括炮制减毒机制与增效机制2个方面。炮制后黄精中的黏液质被破坏,并使药物滋而不腻[49],因而会消除毒副作用及减少刺激性,这与传统观点相符。钟凌云等[50]等探讨黄精炮制前后成分及药效变化,通过对比发现,黄精炮制前后二氯甲烷部位主要变化之一为5-羟甲基糠醛,经炮制后其含量显著增加,与生品组相比,制黄精二氯甲烷部位能显著提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系数,提示其能明显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 结语

黄精产业是我国中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价值较高,生产高质量黄精不仅可满足药材原料需求,而且可以开发其新剂型、新适应症和各种功能性保健品和化妆品等。

通过对九华黄精本草考证、九华黄精道地产区及生境浅析、九华黄精的人工栽培、九华黄精的炮制加工等方面研究表明,九华黄精历史文化久远,生态环境适合其生长,且质量好,栽培及加工炮制自古有之,尤以“九蒸九晒”为优,是多花黄精道地产区,九华黄精最具道地性,实施规范化种植使九华黄精的道地性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黄精产品的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此外,随着人们对黄精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应用认识的逐步深入,在继承传统炮制方法的同时,对黄精炮制的规范化研究势在必行。应在化学成分分析结合药理实验研究作用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定量化炮制工艺参数,从而为黄精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系统提供参照标准。

猜你喜欢

九华黄精本草
景宁县黄精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次难忘的投票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黄精
小小展台
股神榜:冀东水泥、九华旅游、慈文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