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本初中语文《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2019-12-06蒋金涛

关键词: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蒋金涛

摘要:本文是一篇教学设计,作者记叙了在《登勃朗峰》一课设计中,如何采用点拨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全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107-2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哪篇课文,知道吗?(生回答)上《登勃朗峰》。哪位同学来板书一下?【让学生上去板书课题】(1)

(注意:要有“19”,后面要加“*”)问:为什么要在“19”后加“*”,有道理吗?

这在语文书的“目录”里有明示,《目录》第二页第19课中有“*”标志,第三页的“注”中说明本文是“自读课文”。

本文的文体是什么?

语文书第95页,第五单元“单元提示”,说得清楚明白。这是一篇游记,学习游记,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的语句。

这篇课文编排有哪些特点?

语文书第104—107页,编者向我们展示的内容有:旁批、注释、阅读提示、读读写写。

其中“阅读提示”给了我们很多信息,例如“写作思路”、“笔法说明”、“别样的幽默”、“译笔简练”等等,我们要予以关注。

昨天下午,通过刘恩樵老师,我收到了兵希中学初二(1)班学生提的问题。在此,非常感谢刘恩樵老师!也很感谢初二(1)班的同学们!你们非常厉害,提的问题非常有水准,既有关于结构的,也有关于内容、笔法、主旨的,甚至还有关于标点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步骤

【活动一:圈游踪】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请标出作者经过的地点。

详细点的游览路线是:坐火车去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徒步出发→取道黑首,抵达高地→过V字形山口→拾级而上→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沿河谷前往夏蒙尼→到达沙蒙尼旅馆。

精简点的游览路线则是:(先去马蒂尼——再取道(取道的释义:1.选取经由的道路2.开避道路)黑首——再登临勃朗峰——再抵达阿冉提——最后到达沙蒙尼旅馆。)这些游踪清楚地告诉读者上山下山的经过。【让学生上去板书游踪】(2)

【活动二:找词语】

从课文的每一段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四字词语,并说明你找这个词语的原因?(把班级学生分为两个大组:第一大组找第1—6段的词语,第二大组找7—11段的词语,如有需要,可同桌探讨。)【让学生上去板书词语】(3)

学生分别找出络绎不绝、美不胜收、独踞苍穹、奇形怪状、瞬息万变、无穷变幻、美餐一顿把握十足、名副其实、非他莫属、信守诺言等10个词语。

小结:从文后的“阅读提示”可知,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上山——下山”。上山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美(景奇美),下山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奇(人奇人事奇事)。如果全文只用一个字来统摄,就是:奇。所以,与其说作者登山愉悦的是眼;不如说作者登山走的是心,愉悦的是灵魂。

【活动三:写旁批】

书上的旁批共有六个,分两类:问题类、点评类。大家自己先读一遍,领会其妙处;然后再尝试写一两个旁批,书上已有旁批的段落也可再写,可以向编者挑战。(把班级学生分为两个大组:第二大组找第1—6段写景部分,第一大组找7—11段写人部分,如有需要,可同桌探讨。)【注:如果是问题类旁批,还要试着给出答案。】

第1段:物有所值者,可能適得其反。【挑战编者】

第2段:俯视、环视皆是秀色;视觉、听觉各有不同。

第3段: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挑战编者】

第4段:天生一个勃朗峰,奇形怪状在尖岩。

第5段:(点评类:我见江山多妩媚,料江山见我应如是)或者(问题类:妩媚者?抑或妖媚者?)【挑战编者】

第6段:伟哉!自然界的造物主。

第7段:(点评类:人生得意须尽欢,快哉!)或者(问题类:车夫明知等会要驾车带人,为什么还要纵饮?)

第8段:车夫让我们不要浮躁,我们有浮躁吗?

第9段:(点评类:为什么这个车夫够狂?)或者(问题类:这个车夫真够狂!)【挑战编者】 【这个问题就来自我们兵希中学】

第10段:打的不是嗝,是热情,是幽默。

第11段:为什么说这是老天有意安排的?【挑战编者】【这个问题也就来自我们兵希中学】

有人说,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本文前半部分写景,描写了登勃朗峰的所见所感,语言流畅而洒脱,华美而准确,形象性强而颇有新意,用的是散文笔法。后半部分记事,描写途中遇到的奇人奇事,语言富有生活情趣,幽默又风趣,用的是小说笔法。

这两种风格看似不搭,但细读文章,就会发现这两部分无论从文字内容方面还是文章意脉方面,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从内容看,第7段前面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的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回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轻松悠闲和骑骡乘车者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绾结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旁边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文章的两个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的。

【活动四:贵质疑】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

1.本文标题为《登勃朗峰》(有的译本题目是《车夫之王》),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好?如果你觉得都不好,请你重新拟一个题目。

《登勃朗峰》好,登勃朗峰是游记的核心组成部分,写登勃朗峰前的景色是为写登勃朗峰的美景蓄势,意在告诉读者,不仅勃朗峰的景色美,途中的景色也非常优美。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花了大量篇幅写车夫,这样安排有的好处是:能够丰富文章的意蕴,使读者不仅领略勃朗峰的美景,而且零距离地感受这里的人美,起到丰富文章内容和深化中心的作用。

《登勃朗峰》不好,因为真正写登勃朗峰的只有第3—6段,课文第1—2段是写从马蒂尼到黑首以及从黑首到峰下所见到的景色。第7—11段则是写车夫和他的朋友种种事情,有点跑题了。

《车夫之王》好,写的幽默有趣,妙趣横生,更能体现马克·吐温的风格,让读者读起来也更有韵味。因为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后半部分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可以烘托旅途的惊险,富有传奇色彩。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车夫之王》不好,这样显得太狭隘了,车夫之王的情节毕竟只是文中的一部分,这样太过突出车夫的轶事了,不能凸显游记的体例,因为本文毕竟是游记啊。

两个题目都不好,因为都过于以偏概全,我们的题目是……

2.游记大抵可以分为两类:自然相、社会相。前者以描写自然界的风景为主,后者除了描写自然风景外,还花较多笔墨表现社会风情。

【推荐书目】

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史蒂文森《夜宿松林》/梭罗《瓦尔登湖》/夏多布里昂《前往美洲》/赫士列特《论出游》余秋雨《文化苦旅》/梁衡《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三、布置作业

1.课后读《傻子出国记》或者《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两篇,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2.本文和《一滴水经过丽江》同为游记,但阅读后的感受大不相同,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学校,江苏 苏州215122)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