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019-12-06王彩霞

关键词:文学阅读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王彩霞

摘要: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学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英语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通过多层次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学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15-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文学作品;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新背景下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文学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文学作品的篇幅较长,内容较多,词汇量较大,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漫无目的地读,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失去信心和耐心,进而导致文学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补充,为阅读英语文学名著提供条件。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一些英语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每周阅读两本文学作品;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每周阅读一本。最后,教师还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增强其英语阅读的信心。对于一些阅读能力问题较大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更不能不管,应帮助分析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策,使其重拾自信。

二、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欲望

探究式学习是获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问题导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1.介绍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

文学作品是一定时代特征的具体反映。它往往包含着作者在特定社会生活背景中的思想倾向。因此,在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写作背景的介绍是引领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学习的一块基石。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追根求源的基础上解读作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热爱生命》等作品时,笔者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个性解放,提倡科学文化,肯定人权等要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特点,指导学生从时间,地点和人物三个要素入手,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深入地阅读和鉴赏。

2.问题引导

阅读前的提问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笔者在教学中采取问题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即结合文学作品内容设置几个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如在阅读“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时,笔者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

1. What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article?

2. 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3. Then what did Tom do? How is the story developed?

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去阅读,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一目了然,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其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从而增强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自信心。

三、延伸英语文学阅读的教学范畴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涉及到一系列英语文学作品,如“Time Machine”,“Nelson Mandela”、诗歌“A red, red rose”等。但是,由于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篇幅有限,有些作品只选取了片断,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对于英语文学阅读的需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延伸,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英语文学作品,使学生能真正地理解和鉴赏它们。

笔者在教学中,立足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有衔接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收集整理,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和學科素养。如在学习模块六第四单元“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教学内容时,笔者补充了“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一文。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的结构,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再如,在学习模块三第一单元“The World of our Senses”时,在学习课文了解布莱尔盲文的发明之后,笔者补充了海伦·凯勒的名篇“Three Days to see”,引导学生感受海伦·凯勒顽强的精神,感悟时间的珍贵,并探讨人生价值。又如,在学到“Exploring the World”这一主题时,笔者指导学生阅读了马克·吐温的“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第二章。

总之,教师应在学习了课文中文学作品基础上,引导学生延伸阅读范围,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

四、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思考

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个性的张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勇于于表达自己观点,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

1.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写读书报告和读后感是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有效形式之一。笔者带领学生按照对文学作品的偏好进行文学研究小组分组,每组4~5个学生。在每一次文学作品阅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记录讨论的观点。课后,由学生整理、撰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组员之间互相传阅,再交给老师批阅。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举行小组辩论赛

对于同一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内涵,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甚至对同一问题产生截然相反的看法。这时,如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赛,既能激发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文学批判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模块六第二单元“What is happiness to you?”时,笔者补充了《简爱》和《茶花女》的简易读本作为阅读内容,学生在阅读后探讨了“幸福”这一主题,对什么是幸福进行深入地思考,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争论不休。笔者借此机会,在班级举行了小型的辩论会,之后,布置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幸福的英语作文。

3.角色扮演

笔者在教学中常用表演的形式来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和领悟,即鼓励学生将文学作品改编成话剧进行表演,真正体验和感受人物性格、情感、文本内涵和主题等,深化学生对作品理解。

以“Pride and Prejudice”为例,笔者在文学作品教学后,让学生进行作品改编表演。学生组内成员自己分工,有的编写剧本,有的准备道具。为了更好地表演,都积极主动地收集关于“Pride and Prejudice”及其作者简·奥斯汀的信息,包括作品创作的背景、傲慢与偏见的电影、人物性格分析等,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去演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部作品的认知提升了一个高度,潜移默化地了解了作品的内涵、价值、意义等。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独立分工等都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技能和素养。

总之,在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英语文学阅读技能和素养,确保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娟.路效庆高中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8.

[2]陈倩静.基于READ的模式的高中语语文学教学探析.英语教师,2018.

[3]梅林.高中英语文学体验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高三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探究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得法于课内,施法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