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探究

2019-12-06竺利群

关键词:计算教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竺利群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许多教师都转变了教学理念,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计算能力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在核心素养下对初中数学计算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0-003-1

初中数学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学科。计算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从数的运算到字母的运算,乃至到解方程、不等式,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不论哪一环节掌握的不到位,都会影响后面一环节的学习,并且计算是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工具。因此,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分析能力的提高,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在单一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下探究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成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不仅能运用到数学学习中,还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无法摆脱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死板、落后,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只会用教师教授的公式进行数学计算,无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阻碍了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提高,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大部分学生计算练习的时间都集中在课外,由于初中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还不成熟,还处于爱玩的年龄段,没有在课后主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意识,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

在开始教学前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能够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情景教学与计算教学紧紧联系在一起,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大部分的计算习题都比较枯燥无味,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计算练习中,容易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原有的教学知识,同时引出新课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建立联系,使抽象的数学直观化、具体化,增加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习题进行课程导入:学校有一圆形花坛,半径为五米,花坛中的雕塑是一个底部边长为二点三米正方形,同学们能尝试运用算式表示花坛实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几种计算方法,这个花坛实际的种花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列出算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混合运算的法则,说一说有理数混合运算需要遵循哪些规律。这种提问方式能迅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积极与组员进行合作交流,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之前有理数运算的方法,也能引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借鉴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

很多初中数学教学问题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大部分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相对单一呆板,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却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将实际生活中的解决方法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避免数学教学的抽象和呆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计算能力,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认可度。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举办篮球赛案例进行教学:学校举办篮球比赛,每个队伍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比赛计划一共为七天,每天进行四场比赛,学校有多少个队参加篮球赛?如果学生运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只能通过列方程的方式,经过大量运算得出结果,这既浪费了教学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的计算负担,因此,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哪些简便的运算方式,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计算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3.重视课堂动手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动手就会浪费教学时间,因此会让学生列出算式,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再进行计算练习。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养成惰性思维,逐渐对数学计算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在观察和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学生在计算弧长和扇形面积时很容易审题不清,将360与180混淆,导致最后的计算错误,有时在计算扇形面积时还会遗忘平方的计算,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计算公式,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教学,详细理解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

4.设置过关小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所以要不断的温习。为了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两到四个计算题,在刚上课的5分钟内完成,以过关奖励的形式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核心素养训练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在数学学科中的运用能反映出数学的本质与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加强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的联系,深化学生的理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设置过关小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强.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33.

[2]张雪清.基于核心素養的数学计算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8(08):41-42.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初级中学,浙江 余姚315400)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