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019-12-06刘春美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代指高中英语语言

刘春美

语言作为一种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它也是文化意识形态的缩影与载体。从这一角度来看,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习语言的形式、内容、价值、使用方式,而且还要理解语言背后所依附的文化形态的意义与内涵,这一点对高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高中学生当前的个人思想意识越来越具有独立性与主张性,其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开始能够从表面现象深入挖掘到内涵去理解。基于此,教师在组织高中英语的教学活动时,也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1. 基础文化知识的普及

基础文化知识,指的是最普通、常见的一些常识,它是西方国家认知概念里面普遍存在的,这是教师在组织高中英语学习时首先要加强的基础版块教学。以模块一第一单元“School life”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校园生活”,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普及西方国家校园管理或者学生学习方面的基本常识。比如,它们的学习制度是怎样的?一个学期的时长普遍是多少?它们会学习到哪些课程以及课程与日常活动的比例是怎样的?学习的难度多少等等。对这些基础文化知识的普及可以在无意中牵引出非常多有意思的讨论话题。比如,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谈数色变”,反映是大部分学生都将数学使之为难度最高的学科,而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都开始重视并关注中国的数学教育,他们在思考与对比同年龄段的中西方学生在数学能力上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等等。可以发现,在课程中灵活地融入文化知识的普及,既可以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文化有丰富的了解,而且也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具有话题性与讨论性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致。

2. 当地风俗文化的讲解

与基础文化知识相比较的是风俗文化知识,它是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彼此约定俗成的一种思想认识与文化新形态。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我们更多地称之为俚语、俗语或者是书面文字上的一些语言习惯处理。比如“under the weather”,这句话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在天气的下方,在……的天气下”,如果学生没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显然就容易走进思维的误区。实际上,这个短语要表达的意思是“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好”,由此可以牵引出日常口语交际中,假如某人向自己发出了外出游玩的邀约,而自己恰逢身体不适,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适,除了初中学习过的“I feel uncomfortable”外,就可以用“I am feeling under the weather”,两种表达的地道性高下立现。又比如,在西方国家的书面表达中,尤其是在新闻播报上,很喜欢用“代指”的表达方式。比如用“Beijing”代指“中国”(首都代指国家法),用“Downing Street”(英语唐宁街)代指“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办公地点代指机构)的方法。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这些风俗文化分享给学生,以避免学生误解、错解英语表达。

3. 西方文化现象的分析

语言作为一种记录与交流的工具,它自然是文化现象的一种形式与载体,因此,教师还应当带领与启发学生一起来从语言文字中去分析西方的文化现象。比如在高中英语中,学生们所接触到的不论是阅读短文还是人物对话,不论是评论文章还是客观记叙,会发现从情感释放的角度来讲,西方国家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比如表达爱,是非常浓烈,多样,甚至是“花式”的,中国则是相对含蓄的、内敛的、谦虚的,这一点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就有所耳闻,却很少有学生思考西方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是国家诞生与历史长短的原因?是地域环境影响文化认知的原因?等等,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点滴主题与具体素材来与学生一起探究文化现象,去思考其背后的逻辑,而不是单纯地知道结果。唯有理清文化邏辑,学生在口头表达上以及书面文字上的英语功底才会越发深厚与表达自如,而不是停留在记忆经典句型等浅层次的学习上。

4. 中西文化差异的尊重

教师通过高中英语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里的差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够清楚地分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点,避免因为母语的影响而造成误判等尴尬的出现。另一方面,是能够在日常的交际中较好地做到“认知切换”,也就是对一种现象、一种观点或者一种认识,当其与自己的认知发生冲突时,能够巧妙地切换,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上去客观地分析与评议,而减少自身情绪掺杂其中从而影响了判断。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会比较明显,比如关于教育的问题,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相对比而已会比较“放任自流”,大部分家庭在子女成年后或到某一个阶段后,子女会搬出去住而不是继续与父母住在一起等。不论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别在哪里或是差距多大,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不分国界,也不存在高低多少的,这是一种认知上的包容与尊重。这种理性的认知需要学生在长期的文化学习中慢慢去积累与沉淀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文化底蕴。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讲,英语学习都是置身在汉语环境中,这使得其在接收英语与输出英语时多少都会受到母语思想习惯的影响,在客观条件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学生唯有从主观的思想认知与学习习惯上入手。除了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氛围浓郁的英语学习环境外,还应当重视对西方文化意识的认知培养。从语言语法的角度上讲,小到一个字母或者单词的发音,大到一种思想的英语表达(口头及书面),决定其呈现方式的除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以外,很多还是受学生思想形态的支配。假如学生能够从根本上去尊重、认知、理解西方文化,客观地辨析与包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就不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也不容易感觉“别扭”,而是能够灵活地切换思想身份,更好地站在“本地人”的角度去学英语,说英语,从而真正地让英语扎根为自己语言系统里面的其中一个部分。

(作者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代指高中英语语言
微信表情符号成为“呈堂证供”引热议
新语
新语
中原官话中“俺”的特殊语义分布及代指用法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