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清创联合湿性愈合在慢性创面中的效果观察
2019-12-06李莉邵星胡春
李莉 邵星 胡春
慢性难愈创面可以理解为在各种内在或外界因素作用下创面不能通过正常的创面愈合进程达到愈合,进入一种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从而导致创面经久难愈[1-2]。慢性难愈合创面是外科中长期难以解决的治疗难题,造成了较高的致残率[3]。慢性创面又是一种长期消耗性疾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超声清创术在欧美已普遍用于慢性创面治疗,代替传统锐性清创术处理复杂伤口[4]。利用湿性愈合技术在维持创面湿性平衡的基础上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其细胞的再生能力会增强,其复原的速度比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下快一倍以上[5-6]。本文对我科34 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实施超声清创联合湿性愈合技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来我科进行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的34 例,慢性创面持续时间8~ 20 周,随机分为采用超声清创联合湿性愈合技术治疗的观察组17 例和采用外科清创联合湿性愈合技术治疗的对照组17 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伤情程度、受伤部位、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创面持续时间>6 周且合并细菌感染;(2)组织损伤和污染严重,不能一期行皮瓣修复创面;(3)基础疾病不宜实施手术修复;(4)主观意愿不愿行手术修复;(5)自愿参加本研究 。
排除标准:(1)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等影响创面愈合的基础性疾病;(2)创面缺损面积<4 cm2,经过短期换药处理即可直接闭合;(3)创面内有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外露,需要尽早作皮瓣覆盖或直接植皮的患者。
1.3 设备及材料
观察组采用超声清创仪清创,对照组采用普通外科器械清创,两组清创后均根据创面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湿性伤口敷料覆盖治疗。
1.4 方法
1.4.1 两组患者首次清创前、后,及每次换药前分别留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应用敏感抗生素并且进行全身综合用药治疗,改善患者一般情况。
1.4.2 观察组使用多功能超声清创仪根据各创面的大小、深度、感染程度、坏死组织调定适合的超声功率及超声水量(冲洗水用0.9%生理盐水),手持手柄距离创面1 mm 利用雾状盐水进行冲洗创面。清创时间3~5 min,清除肉眼可见坏死组织、痂皮,至伤口床稍有渗血。对照组使用常规外科清创换药治疗,用手术刀、组织剪、医用镊对坏死组织逐步进行清创。两组若操作过程中患者疼痛难忍均用局麻药利多卡因止痛并做好记录,清创完毕后用湿性敷料覆盖包扎,隔日清创换药一次,共21 d。
1.5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创面的疼痛程度、肉芽生长、细菌转阴率、创面缩小率及经济效益等。
1.5.1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价。
1.5.2 肉芽观察法 采用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制定的PUSH 标准进行伤口愈合计分[7]。
1.5.3 创面细菌清除率 两组分别于首次清创前后、每次清创后,留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比较两组细菌转阴率。
1.5.4 创面面积缩小率 创面面积缩小率=(清创前创面面积-当前创面面积)/清创前创面面积×100%[8]。
1.5.5 经济效益对比 采用均值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创面的疼痛程度、肉芽生长、细菌转阴率、创面缩小、经济效益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首次清创时疼痛VA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若疼痛难忍均用局麻药利多卡因止痛,首次清创时疼痛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比较
首次清创后两组肉芽情况的比较:观察组肉芽评分为(3.411±0.510),对照组肉芽评分为(3 470.59±768.92),首次清创后肉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1 天治疗后,观察组肉芽评分为(1.235±0.831),对照组肉芽评分为(2.12±0.70),经t检验,两组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芽生长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首次清创时疼痛VAS 评分比较[例(%)]
图1 两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
2.3 两组创面细菌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创面21 天后培养结果全部转阴,转阴率100%,对照组创面21 天后培养结果12 例转阴,转阴率70.6%
2.4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首次清创时,观察组创面面积为(100.64±36.29),对照组创面面积为(88.60±36.27),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1 天治疗后,观察组创面面积为(29.01±8.93),对照组创面面积为(40.12±16.46),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面积较对照组创面面积小。
2.5 两组经济效益比较
观察组17 例经济效益均值标准差为(2 916.27±783.40),对照组17 例均值标准差为(3 470.59±768.92),两组经t检验,花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均值来讲,观察组花费低于对照组花费。
3 讨论
利用超声波清创机清洗慢性创面能有效清除慢性创面的病原体数量与种类。超声波清洗技术主要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效应[9]。超声波在冲洗射流中产生的“空化效应”即可通过超声空化泡崩产生的微射流和高达1 000 个大气压的压力去除和破坏伤口、创面及深层的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空化效应也在固体与液体交界处产生一种剪切力,使污垢脱落,利用在不损害正常组织的前提下有效去除细菌、真菌、坏死组织及细菌生物膜,促进正常组织生长,从而加快创面愈合[10]。普通外科清创在病人身体上要基本符合手术指针,且疼痛感强,需要药物止痛。超声清创在临床上可处理因身体基础无法外科清创患者的创面或为植皮转皮瓣提供良好的伤口床,较普通机械性清创更彻底,较手术清创更方便,较锐气清创更安全,联合自溶性清创疼痛感更轻。临床护理运用超声清创能最大限度去除慢性创面坏死组织,也能最大限度去除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菌生物膜,炎性介质,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同时能保证患者清创时的安全。1962 年,英国Winter 博士通过猪体组织研究发现聚乙烯薄膜覆盖创口使其愈合较快,上皮的形成速率是暴露创口的2 倍。所以,维持湿性平衡的愈合技术能使创面在无菌条件下,利于上皮细胞形成,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促进坏死组织的溶解排除,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5,11]。
慢性难愈合创面深、复杂,感染部位深达肌腱及骨骼并可出现多个潜行腔隙,且多重细菌感染[12-13],超声清创仪的探头,可直接到达深部创面,全面彻底清洗伤口,再联合湿性愈合技术,可加速伤口的愈合,缩短病程,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率[14]。在慢性伤口管理中,联合此两种技术可提高慢性创面的手术成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后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肉芽生长比对照组快且上皮爬行快,细菌转阴率、创面面积缩小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花销较少。综上所述,超声清创联合湿性愈合技术可明显减轻创面“细菌负荷”,减轻患者痛苦,规避不适当的清创方式,明显促进创面愈合,愈合效果良好。
表3 两组创面细菌转阴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