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满族童帽图案

2019-12-05马腾陈见东

艺海 2019年10期
关键词:神话图案

马腾 陈见东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博物馆、锦州市非遗基地官方收藏和私人收藏的满族童帽为例,探究满族童帽上图案相关的民间故事,萨满“万物有灵”观念,时代变迁中,满族民俗图案幽默人生的力量。

关键词:满族童帽 神话 图案

一.探究满族童帽有关民间故事的缘由

满族童帽作为一颗满族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收藏于辽宁博物馆,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在满汉文化渗透、融合的过程中,本民族的骑射、渔猎等习俗逐渐消亡,神话传说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 满族童帽的刺绣图案,蕴含了满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宗教和审美。

Dolores Vrbani?提出,民俗包括传统文化的各种艺术方面,如传统的(口头)文学形式,也就是保留在民间口头上的神话故事。它包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被看作是文化身份的一部分。 乌丙安等学者提出,满族民间故事通称为“瞎话儿”,在世代口耳相传的过程中雕琢,蕴含满族人粗犷、豪爽的审美情趣。满族神话产生年代可以追溯至清代,是原始社会特有的意识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变形或者衰落、消亡。

满族民间神话浩如烟海,充满想象力,饱含满族淳朴的本色,趣味盎然,弥补了满族民俗观念流变过程中,缺失的部分。

二.虎头帽与老虎传说

虎头帽(图1)上绣有老虎、葡萄、石榴,帽形是一个状元帽,帽耳下方还有坠子。状元帽寓意状元及第,子孙光耀门楣;葡萄和石榴寓意子孙满堂,家庭和和美美;老虎则是满族人敬畏、崇拜的经典形象。两只老虎像手一样盖在头上,隐喻着父母对子女的呵护。

虎头帽帽顶的老虎虽然是一个头两个身体,确体现了剪纸的基本手法——对剪。在东北的民间,刺绣的花样来源于剪纸。

《巴虎岭的传说》中讲述了一个黑虎报恩的故事。 

辽宁岫岩城西有一座岭,叫巴虎岭。岭顶有一块卧虎石。那是一块黑石头,猛的一看像一只老虎在躺着。

从前,一个小伙子在打猎的时候,遇见了一直发疯撞石头的老虎。他好心地问老虎受了什么委屈,老虎说自己的洞穴被一头九丈长的黑蟒霸占了。小伙子啪啪三箭射死了蟒蛇,为老虎找回了自己的洞穴。老虎虽是动物,也懂得感恩,每天早晨给小伙子送去野味,小伙子也不独食,把肉煮好分享给老虎。

过不了几天,老虎又来向小伙子求助。小伙子跟着老虎到了山上,没想到救了一对母女。老母亲身患重病,小姑娘逃到山里,躲避额真的强娶。黑狸虎给小伙子和大姑娘牵了线,老帮着撮合了二人的婚事。没想到这黑狸虎还给小伙子带来了一段姻缘。

过不了几天,强抢民女的额真来到了这座山上,劣性不改,要霸占整座山,赶走小伙子一家人。这黑狸虎一声虎啸,把这额真撞下了马,吃掉了。小伙子汉姓巴,老虎被大家叫做巴家的虎,巴虎。巴虎躺的那個岭,被大家成为巴虎岭。到现在,去到巴虎岭上还能看见一块卧虎石。

讲故事的人借助夸张的手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老虎与人类互相帮助呵护,刻画了老虎与人的热情。也可能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状,释放了对恶霸的情绪,慰藉了人心。

三.掀开虎神的面纱

满族民间文化观念范围内有两种活动机制,包括传承机制和变异机制。

在传承机制中,虎头帽中的老虎图案保存和复制了萨满文化中的自然崇拜,维护了满族民俗内涵的功能性结构。从老虎帽来看,老虎图案表达的是萨满文化中的虎神崇拜。实际上,虎头帽表现了满族传统信奉“万物有灵”。也表现了满族祖先狩猎时候对神秘的老虎探索,在不甚了解老虎的时候,就用人格化的方式同化老虎,把它奉为虎神崇拜,祈求虎神的庇佑。在满族的猎人面前,虎是山中大王,被尊称为“山神爷”。

满族人对虎神充满讨好与祈祷的情感。虎神是满族首要的祭祀对象。在石克忒力氏萨满祭祀上,13个野神中包含了三种虎神崇拜,分别是飞虎神、卧虎神、玄虎神。坐度旗为黄色旗,旗上画着一只长翅膀的飞虎,卧虎神为母虎,虎神降临神坛时,萨满在族人中抢夺一名男孩,当作“虎崽”。萨满模仿老虎虎嬉戏虎崽、呼啸腾跃等姿势,表示虎神的雄姿和力量。

满族儿童小的时候易生病,男性又是渔猎时期的主要劳动力,为家庭和村落提供食物,因此家庭和村落重视男孩。父母担心子女因病夭折,也担心子女在外被人欺负。因此,实质上老虎的形象是勇气的象征。以男孩扮演虎崽,表达了满族先祖重视男性,希望男孩能够称为老虎的孩子,获得母虎的魄力,变得勇敢好战,身体强壮。

变异机制中,虎头帽经历一系列推陈出新的活动后,逐渐摒弃了满族民原始的愚昧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增强了自觉能动性,开阔了眼界。随着对老虎老虎强健的四肢、锋利的爪牙以及捕食、领地、行为、食性等生活习性的了解,老虎不再是无所不能的代表;人们也了解到老虎的力量与勇气并不能通过萨满仪式传递给人类。渐渐的,人们通过自省发现自己对于老虎的过度神化是一种迷信,是缘于自己面对自然的无知与无助。自清代开始,满族人认为射虎是自己民族擅长的本领。皇帝去围猎的时候,也十分重视射虎这项活动。《息从东巡日录》卷下记载康熙皇帝围猎:“遇虎,则皇上亲率侍卫二十余人射之。”乾隆皇帝“较猎木兰,如闻有虎,以必得为期”

满族虎头帽带有独特的幽默感,老虎形象的戏谑逗乐。在春节的时候,贴上几张“镇山虎”“白虎”窗花,绣一只“山神爷”“虎神”在童帽上(如图2-5)。以滑稽可爱的老虎形象博观者一笑,老虎走下了神坛。据吕品田所言,一批民俗材料证明,中国民间的老百姓并不想背离现实,追寻“真正的信仰”,他们沉醉在本民族的古老文化当中。满族人也同样,把“山神爷”“虎神”作为慰藉自我、玩味人生的一种托词。一根绣针在手,任它是老虎还是熊孩子,都化为狡黠灵动的漫画形象。

(责任编辑  牧鑫)

参考文献:

1. 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2. 杨智宏.萨满剪纸[M]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注释:

乌丙安.满族民间故事选[M].春风文艺出版社.10-21

Dolores Vrbani?.Folklore as a part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Koprivni?ki Ivanec[j]Podravina: scientific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journal, 2015, Vol.14 (27)

崔裕景.中国满族与韩国的动物故事比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孔祥羽,宁国利.中国北方民族虎崇拜溯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杨英杰.清代满族渔猎风俗述略[J].北方文物,1992(02):65-70.

猜你喜欢

神话图案
爱情神话
东方神话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红楼梦中的神话》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西西弗斯的神话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