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
2019-12-05戚建萍
戚建萍
锁骨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多发于儿童、青壮年,占全身骨折5%~10%[1]。锁骨骨折临床特征为局部压痛、肿胀、畸形、皮下瘀血等,影响患者上肢功能。因锁骨骨折具有特殊性,术后需进行有效护理,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可正确诊断证候,采取对应护理措施,加快骨折愈合,减轻患者痛苦[2]。本研究以我院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探讨中医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我院78例锁骨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9~54岁,平均(31.76±8.55)岁;左侧20例,右侧1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8~56岁,平均(31.94±9.70)岁;左侧18例,右侧21例。2组基线资料(性别、骨折部位、年龄)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经X线、CT等检查确诊;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精神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进行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护士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做好清洁准备,术前12 h禁食,术前4 h禁饮,进行术前备皮、药敏试验等。术后观察病情、生命体征,术区加压,定时查看敷料,进行疼痛护理。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根据骨折早期、中期、后期,中医将其分为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应辨证施护。1)饮食护理:①血瘀气滞证:宜食白萝卜、山楂、红糖、生姜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食品,少食土豆、甜食等,不可过早食肥腻滋补之品;②瘀血凝滞证:宜食活血化瘀之品,加鸽子汤、骨头汤等高蛋白食物,加快骨痂生长;③肝肾不足证:宜食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之品,如肉、蛋、鱼、虾、牛奶,水果蔬菜。2)症状施护:①疼痛:评估疼痛状况,遵医嘱中药外敷、耳穴贴压、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中频治疗等,减轻疼痛;②肿胀: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等,指导患者双手叉腰,挺胸抬头,双肩外展、后伸,遵医嘱应用消肿、活血等药物、中药外敷、物理治疗,指导患者进行患肢手抓握功能锻炼;③麻木:检查固定情况,松紧度合适,评估麻木情况,取舒适卧位,麻木肢体保暖;④肢体活动受限:评估患者自理能力,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注意事项,做好安全防护,保持病房环境安全,照顾患者生活。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餐后0.5 h温服中药,不可与醋、茶、绿豆汤等同饮;采用中药塌渍、硬膏贴敷、涂擦者,需注意患者局部皮肤变化。4)情志调理:告知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争取患者配合,予以心理支持,情绪烦躁时,使用安神静志法,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转变角色,积极配合治疗。5)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硬膏贴敷每日1~2次,每次2~4 h;中药塌渍每日1~2次,每次0.5 h;中药涂擦每日1~2次,每次20 min;耳穴压豆隔日1次;穴位贴敷每日1~2次,按照作用指导不同时间。6)康复锻炼:指导患者锻炼肩关节,循序渐进,从小活动量、小范围开始,逐步增大。外固定期间,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腕关节屈伸活动、手指握拳运动、肩关节外旋、外展、后伸运动。解除外固定后,进行肩关节活动,练习肩关节肩前屈、环转活动等动作,循序渐进,进行多方面综合训练。
1.4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症状护理效果,总分10分,好:10分;较好:8~9分;一般:6~7分;差:0~5分,良好率=(好+较好)例数/总例数×100%。2)对比2组中医护理技术满意度,包括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轻、起效快等,总分100分,满意:91~100分,较满意:71~90分,不满意:0~70分,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对比2组护理依从性,依从:完全遵照医嘱用药、锻炼,配合治疗、护理工作;部分依从:基本遵照医嘱用药、锻炼,偶尔擅自减少药量、不配合护理工作;不依从:不照医嘱用药、锻炼,擅自停药;依从率=(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护理效果观察组症状护理良好率89.74%较对照组69.23%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症状护理效果对比 (例,%)
2.2 中医护理技术满意度观察组中医护理技术满意度94.87%较对照组76.92%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护理技术满意度对比 (例,%)
2.3 护理依从率观察组护理依从率92.31%较对照组74.36%高(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依从率对比 (例,%)
3 讨论
锁骨位于皮下,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影响易出现骨折,损害患者上肢活动功能[3]。临床常行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可有效复位骨折,重建锁骨生理结构。但术后切口部位可能存在疼痛、肿胀等情况,需进行护理干预。
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强调按照护理程序,对手术前后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护理措施科学、准确,但缺乏个性化,患者康复较慢[4]。中医护理方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辨证思想对不同证候患者实施针对性中医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症状,加快患者康复[5]。中医根据骨折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分为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根据证候不同,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此外,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时,应根据症状不同,遵医嘱予以中药外敷、耳穴贴压、中药塌渍、中药涂擦等特色中医护理技术,有助于消除疼痛、肿胀等症状,且不良反应较轻[6]。锁骨骨折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受限,可能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出现焦躁、沮丧等情绪。通过实施情志护理,可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7]。术后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状况,进行活动锻炼,逐渐恢复肩关节功能,加快患者康复。陈玉芳等[8]研究发现,对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缓解其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依从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P<0.05),提示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可增强患者护理依从性。此外,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症状护理良好率89.74%高于对照组69.23%,中医护理技术满意度94.87%高于对照组76.92%(P<0.05),说明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满意度,增强患者护理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