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疗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下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12-05石秀兰

光明中医 2019年21期
关键词:浅表性西医胃镜

石秀兰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多病因所致的慢性胃黏膜炎性反应,病因多样,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密切相关[1]。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胀痛、早饱和恶心等,且病情较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2]。现代医学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缺乏特效疗法,通常予以对症处理,如抑酸、抗酸、保护胃黏膜、促胃肠蠕动等,虽然有一定临床疗效,但长期用药有诸多不良反应[3]。中医运用其独特经络和辨证理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不明显,获得广大患者认可[4]。本研究将温针灸疗法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患者胃镜下疗效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现将有关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各52例。西医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为(48.24±4.73)岁;病程为2~9个月。平均病程为(4.66±1.34)个月;中西医组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48.44±4.51)岁;病程为2~10个月,平均病程为(4.35±1.63)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诊断均与《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5]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年龄≥15岁,对本研究均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7 d内使用H2受体抑制剂或质子泵抑制剂,30 d内使用铋剂或抗生素,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合并残胃、息肉和肿瘤,存在心脑血管、肺、肝和肾等脏器病变,精神或意识障碍。

1.3 治疗方法西医组采取西医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763)口服,每次20 mg,每天1次,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0932)口服,每次0.5 g,每天2次,甲硝唑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964)口服,每次0.4 g,每天2次,一个疗程为1周,共8个疗程。中西医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温针灸疗法:主穴为中脘、足三里、内关和公孙,配穴为百会、胃俞、四神聪、大横、气海、关元、三阴交和内庭等。操作方法:对局部予以常规消毒,使用毫针(0.3 mm×40 mm)针刺治疗,头针平刺,其他穴位予以垂直进针,根据针刺部位和体质情况决定针刺深度(15~20 mm),得气后于中脘、气海和足三里等穴位的针柄上置一艾卷(2 cm),每穴各2壮艾卷,留针30 min,温针灸期间需避免艾火掉落烫伤皮肤;隔日针灸1次,一个疗程为3次,各疗程间隔1 d,共8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镜下评分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根据2010年(苏州)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胃肠疾病中医证状评分表》进行制定。治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程度≥95%;显效:症候有效率与治疗前相比,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体征和症状较前改善,症候有效率与治疗前相比积分减少程度≥50%;无效:症候有效率与治疗前相比<50%;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和好转率之和。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估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内容主要为一般健康、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精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等,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即生活质量越高。胃镜下评分根据《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试行意见》(2014)[6]进行评估:0分指胃黏膜为正常;1分为胃黏膜血管部分透见,有细颗粒,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2分为血管连续均匀透见,中等颗粒,多发灰色肠上皮化结节;3分为血管达表层,皱襞消失,黏膜有粗大颗粒,弥散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比较2组疾病复发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中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胃镜下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胃镜下疗效明显改善,中西医组治疗后胃镜下评分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下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较前明显改善,中西医组治疗后SF-36评分则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例,

2.4 2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治疗1年后疾病复发率[3.85%(2/52)vs 15.38%(8/52)]明显低于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多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炎性病变,胃黏膜上皮不断受到侵袭,发生持续炎性反应,胃黏膜再生和改造后会引起腺体不断萎缩[7]。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以胃窦病变为主,基本局限于胃黏膜层,伴有黏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未有任何临床症状,少数患者症状表现为恶心、嗳气、饱胀、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和钝痛等。西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多采取对症治疗,虽近期疗效较好,但具有近期疗效不稳定且较易复发等缺点。传统中医在改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和减少疾病复发方面优势较西医治疗明显[8]。

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痞满”“胃痛病”等范畴,表现为本虚表实,实证与其饮食积滞、瘀血阻络、肝气瘀滞有关,而表实与阳虚、阴虚和气虚有关。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不断积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也日益丰富,其中针刺疗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得到临床认可。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在于胃,但与脾和肝等关系密切,发病关键在于胃失和降、胃气阻逆,不通则痛。温针灸疗法是从针刺治疗发展而来,借用点燃的艾绒温熨或熏灼体表穴位,并顺着银针将热能传导至体内,组织内热量被集中于银针及其周边。温针灸以药物和温热刺激渗透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具有艾灸和针刺双重作用。文献报道,艾叶味辛苦,有纯阳之性,能走三阴,通十二经,逐寒湿、理气血,灸火具有行气散寒之功,能透经络而除百病[9]。研究报道,温针灸疗法利用灸火刺激经络腧穴,起到祛湿逐瘀、行气活血、温经通络和回阳救逆等功效[10]。本研究针灸选穴中,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合穴,从此穴经络之气可入里,并和脏腑之气相合,针灸该穴能调动胃腑之气及激发经络之气;中脘穴属于任脉经穴,针灸该穴能化湿滞、和胃气、消胀满、理中焦和调升降;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针灸此穴可宽胸、理气和降逆;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穴,针灸此穴能平冲降逆、缓急止痛及调理脾胃;胃俞穴属于胃之背俞穴,针灸该穴可理中降逆及和胃健脾;关元为足三阴经交会穴,是保健强壮要穴,针灸该穴能补充益气、固肾培本等。温针灸诸穴位可共奏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温通经络等功效。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有效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镜下疗效及生活质量均较前明显改善,其中中西医组胃镜下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患者治疗1年后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上述结果与李仲轩等[11]研究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温针灸疗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不仅能有效降低胃镜下评分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减少疾病复发。

猜你喜欢

浅表性西医胃镜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