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019-12-04张拥军
张拥军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实施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得到了全方位的落实和普及,成为近些年较为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则在这一背景之下一度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创新性思维的相关论述,主要以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作为依托对象,将侧重点放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此阶段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引导和锻炼,从而为课堂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内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性思维;课堂教学
所谓创新性思维,其具体内涵指的是在真实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认识”的意义,能够打破自身固有的逻辑思维方式,从而以丰富多样的、新颖的思路作为切入点展开思考与分析,进而达到有效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创新性思维对于学生将来的专业领域或者其他活动,都能够起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的作用,由此可见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所在。以下,笔者就此同时结合本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的特征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并分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教学作如下详细的总结与归纳。
一、灵活利用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维积极性
亚里士多德曾经针对“创新思维”做过明确的定义,他认为:“创新思维是通过疑问与惊奇开始的,具备了疑问,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才能够发现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教学,应当首先从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引导方面入手,从而以此激发其学习思维的积极性,为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做好铺垫。对此,课堂教学可以通过问题启发的方法来进行,即将相关知识的教学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以此逐步实现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二、注重利用例題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数学课堂当中,创新性思维主要体现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因此,我们还应当积极地利用例题解题的方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锻炼培养。其中,应当注意的是,对于创新性思维来说,解题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故而,我们应当注重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对学生展开引导,使之在此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得到极大的拓展,为创新思维的形成作出良好铺垫。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当中,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方式来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内涵、思想,使之能够从本质上认识到数学知识规律,增强其对知识学习的独立性思考与分析,从而为其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们仍以《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通过向学生灌输“类比思想”的方法,对课堂展开了教学。如笔者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将两者的性质内涵同时列出,让学生观察得出两者的区别在于分数只能是不为0的“数”,而分式可以是不为0的“数”或“式”。之后,在这一类比之下,笔者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尝试用相关式子对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表示。诸如此类,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类比思想的方法和模式之后,对数学相关知识点的规律和逻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为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新知、创新学习方法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大大推进了课堂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固有学习思维模式的转变,只有让学生具备敢于颠覆思维定势桎梏的学习品质,其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琳凡.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08).
[2]田俊莲.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