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情感价值分析
2019-12-04涂建军
摘 要:在我国的文化组成中,诗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呈现给人们一种表达艺术,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诗歌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下,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愈发受到关注。因此,以下文章中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为例,对其中情感价值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诗歌情感;价值分析
社会竞争激烈程度逐渐增加,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阶段。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愿望,而教师,学校也都希不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科目,教育效果更是备受关注。现阶段,小学语文中诗歌情感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建立完善的语言体系有着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
一、 诗歌情感价值之爱国情感培养
无论在任何学习阶段,爱国主义都是非常关键的美德教育内容。从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开始,教师就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学生要爱祖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出来的等等。但是,虽然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时代也在不断变化,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却一直没有发生改变,现在小学生对于这种爱国教育形式已经无法产生兴趣,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必须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上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目的。利用小学语文中诗歌的情怀,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式。以《石灰吟》为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做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以石灰为题材,写出了人生的真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能够像石灰一样有益于人间又洁白无污,品质高尚,纵然经历多少磨难,以至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通过带领学生赏析诗歌,利用诗歌中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二、 诗歌情感价值之亲情与友情培养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无法离开亲情与友情这两大情感的环绕,小学生也是如此。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由于年龄尚幼,社会经验非常浅,陪伴他们最多的就是教师、同学、家长。所以,于他们而言,亲情与友情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利用诗歌中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亲情与友情的教育,也是近些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纵观我国诗歌,关于这两大情感的体现比比皆是。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话文解释诗歌的意思即: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于黄鹤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因为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利用诗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强烈的友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友情进行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 诗歌情感价值之心灵陶冶
针对流传至今的诗歌来讲,每一首诗歌当中都体现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也表现着诗人的高尚品德。因此,诗歌的学习可以起到陶冶学生心灵的作用。对于他们思想品德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为例,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座屏,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借物抒情,将春草和送别有机结合,茂盛的春草就像离别浓郁的哀愁,草有枯荣,就像人有聚散,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但后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峰回路转,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并暗喻友人终会再次相见,把离别的伤感转化为再见的动力,其情感非常接近于“否极泰来”,以此诗中的情感为立足点,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告诉學生离别是重聚的开始,而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让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另外,在《竹石》一诗中,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中的竹子,以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助于他们日后再学习中、生活中更坚强的克服困难。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诗歌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下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提出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引导学生领略诗歌中的情感与精神,在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高尚品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云伟.情感启发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7(10):314.
[2]马娟.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20):95.
[3]陆亚琴.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之探讨[J].情感读本旬刊,2015(10):62.
作者简介:
涂建军,湖南省岳阳市,湖南平江县三阳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