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9-12-04万兵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0期
关键词:生长抑素泮托拉唑

万兵兵

【摘要】 目的 探究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 试验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 与对照组的11.9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 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的止血效果理想,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借鉴。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泮托拉唑;生长抑素;再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5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 患者屈氏韧带位置上方胃、食管和十二指肠等器官出现急性病变, 诱发出血情况, 临床出现呕血和黑便情况, 同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血压降低情况, 累及多脏器, 加重患者病情, 需及时给予治疗 [1]。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临床治疗应及时止血, 减少出血量, 可采取联合给药治疗方式, 其中泮托拉唑和生长抑素应用价值较高。鉴于上述研究背景, 本文探究了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沈阳维康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5例;年龄48~70岁, 平均年龄(59.23±4.21)岁;诱发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4例, 消化道溃疡23例, 其他原因5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5例, 女17例;年龄47~70岁, 平均年龄(58.63±4.11)岁;诱发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3例, 消化道溃疡25例, 其他原因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排除药物过敏、肿瘤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 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处理, 叮嘱患者禁食, 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控制在2~3 L/min, 配合开展输液、补液和抑酸治疗, 在上述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 持续泵入72 h, 8 mg/h, 同时配合凝血酶注射治疗, 用量为2000 U, 溶于15 ml氯化钠溶液(0.9%)中, 静脉注射, 1次/d。试验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療, 泮托拉唑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生长抑素首次给药0.25 mg静脉注射, 随后给予持续泵入72 h, 0.25 mg/h, 出血停止后再给药12 h。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做好常规检查 , 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36 h内患者呕血、便血情况消失, 心率、血压等恢复正常, 隐血转阴, 72 h内未出现再出血情况;有效:治疗后36~72 h内症状改善, 出血基本停止, 偶有少量黑便情况, 隐血阴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不良反应包括眩晕、腹胀、恶心呕吐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 与对照组的11.9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 出血部位在Treitz韧带以上部分, 常见诱因为消化道溃疡, 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呈加重趋势, 若止血不及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通常情况下,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溃疡性出血患者为主)伴有明显胃酸分泌过多情况, 出血后患者胃蛋白酶原激活, 增加了胃蛋白酶原数量, 迅速消融了血凝块, 加速出血, 止血难度增加, 且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胃内呈强酸性环境, 抑制血小板聚集, 胃黏膜止血难度增加, 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抑制胃酸分泌为主, 以此有效控制出血, 及时止血, 促进患者病情恢复[3-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 与对照组的11.9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泮托拉唑是一种不可逆的质子泵抑制剂, 在酸性环境中可被激活为环次磺胺, 在共价键作用下, 同质子泵巯基实现特异性结合, 弱化胃酸分泌能力, 达到抑酸效果, 且与临床常用的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相比, 泮托拉唑耐受性较高, 对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不会产生抑制作用, 不影响其他药物在机体内代谢情况, 使用安全性较高[6-9]。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单纯抑酸止血效果较差, 因此临床主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抑素为人工合成生长抑素环状十四肽激素, 可发挥收缩血管功效, 促使内脏内血流量降低, 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同时其与泮托拉唑联合使用可强化抑酸效果, 降低胃蛋白酶分泌量, 进而缓解消化液对胃壁血管腐蚀情况, 有效抑制损伤性出血, 并且生长抑素可抑制胃酸返流, 避免出现血块脱落情况, 从而发挥减少出血的作用, 并有效预防再出血情况, 临床治疗效果较单纯给药更为突出, 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安全性较高, 适合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止血效果理想,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邱博芸, 章阳, 韩思静, 等.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7, 24(7):786-788.

[2] 高成广, 谢峰, 冯亚东, 等.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2):284-287.

[3] 陈彩林. 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及安全分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 23(4):96-98.

[4] 张育辉.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探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19):2989-2991.

[5] 何璇. 应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临床研究, 2016, 24(9):58-59.

[6] 李海东.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临床分析. 医学综述, 2012, 18(16):2719-2720.

[7] 常红, 王银章.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 16(1):45-47.

[8] 吴巧彬, 张晓斌, 王小谷, 等.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合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实效性探究.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6):1271-1272.

[9] 何丽敏. 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9, 36(1):26-27.

[收稿日期:2019-05-22]

猜你喜欢

生长抑素泮托拉唑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生长抑素、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对比研究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治疗癔球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对血清炎症因子及疗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