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探讨
2019-12-04曲文腾
摘 要: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引导学生发现‘新的思维方法。”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连思维都不科学,哪还有什么科学?”这实在是一声响亮的警钟。创新教育是当前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创新教育也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目的,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关键词:化学培养;创新思维;思维开发
在化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七点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情感沟通,打开创新思维窗口
情感沟通是学生探索的关键路径,是开展创新思维的重要窗口。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同的心态体验,有时感到愉悦,有时感到迷茫,有时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关注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敢于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引导学生时刻体验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及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创新的源泉。
二、 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创新思维热情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是教学的主导者,决定了一堂化学课里所要学习的内容,甚至教学的进度、采用何种方式来学化学等等,单方向地向讲台下的学生灌输化学的基本知识、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内容等等。很多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感兴趣,在课堂中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对教师的提问也不当一回事,如果被提问到,学生也是犹豫的,面对教师的提问不积极,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压抑,没有活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更谈不上了创新思维培养。所以在新课标下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让学生变成化学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他们构建起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学习紧张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力和激情,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常见酸、碱”一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味生活中“酸”的味道,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轻松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他们思维的热情、积极性,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投入至化学的学习中,为创新思维培养打下良好基础;紧接着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尝一尝“醋酸”的味道,进一步营造了快乐的、轻松的氛围,拉近了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聚焦,创新想象归纳出“酸”的概念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由此创设民主氛围开放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三、 创设问题情景,培育创新思维
问题是学生开展思考的起点,问题是学生开展创新的源泉。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指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发现新旧知识的疑问处,自然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不断想象、不断交流,不断梳理、不断归纳出理性的问题,经历问题的形成过程,感悟形成创新思维的过程体验。如引领学生学习“水分子的运动”的时候,点拨学生想象大海里的水波涛汹涌、江河湖波里的水静如处子,回味蓝天上的白云飘飘,春天里的牛毛细雨,秋天里的瓢泼大雨,冬天里的鹅毛大雪。此时,学生对生活里接触的云、雨、雪,极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经过对话交流梳理出新的问题——水的三态是如何变化的,从化学视角如何解读呢?由此,生活情景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引发了学生的思辨,引发了问题的理性发现,体验到问题的产生过程,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创建实验平台,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能引导学生获取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到创新思维的过程性、艺术性和可行性,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
(一) 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演示实验不仅仅是验证知识形成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应该是引领学生去经历、去思考、去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变革“教师做实验、讲实验,学生看实验、听实验”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甚至学生的探究性实验,给予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创设积极思考、积极探求的平台,引发学生知识、技能和思维的和谐发展。
例如,结合喝糖水的生活现象,开展了“怎样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的探究活动。当各小组成员,按照“猜想—方案设计—实验验证—归纳发现”的步骤,开动脑筋,大胆假设,设计验证方案,经历探究过程,直到最后发现新知。学生那探究的热情、那探究的欲望,到活动结束的时候还兴趣盎然,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 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将某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指导学生敢于动手操作,启发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相互讨论,在讨论中活化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合作共享的过程中和谐发展。
(三) 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家庭实验是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的重要阵地,是化学教学的有效拓展,是知行合一的重要路径。学生开展家庭实验活动的时候,学生需要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科学选择有关的仪器和反应物,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科学分析实验结果,理性获得实验结论,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探究能力、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深刻的思维能力,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效果。
五、 学会相互合作,构建创新思维氛围
基于学生认知能力,教师尽可能地开展合作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善于构建创新氛围,激活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学生小组内部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是人与人之间的必备能力和品质,能有效增强学生间的互动与沟通,增强学生间的民主与平等,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彼此争论的过程中,去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是学生有共同的目标导向,不仅注重组内合作,更应该注重组间合作,指导各个小组交流、讨论和共享,进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师生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善于激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敢于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更要以欣赏的眼光多肯定,针对存在的问题互相鼓励,互相讨论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师生既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相互学习修正不足,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六、 开展开放性教学,拓宽创新思维的空间
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是教学观念的变革,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开放性教学是时代的呼唤,利于突破教师的单向讲授,利于指导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利于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指导学生不断发展、不断超越,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
(一) 开放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倡导教学内容的开放,一是注重化学学科内知识内容的纵向开放发展,利于知识来龙脉路的形成;二是注重学科内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社会生活的实践联系的开放,利于引导学生感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三是要注重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的开放,感悟学科之间的关系,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开放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潜心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科学采用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等,从而实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注意采用新科技、新媒体辅助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的互动的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三) 开放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学知识的获得都是在风雨中形成的,都是经历过激烈的论辩被发现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正是这些可贵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辩论,营造出论辩的学习氛围,变革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主动展示见解,揭露知识的矛盾,探求新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开放教学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放教学结论是针对某个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感悟思维的发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 鼓励学生反思,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收获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悟反思对培养创新思维的价值。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在一只烧杯里放入一长一短两支蜡烛,把收集的一瓶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倒入烧杯中,蜡烛自下而上地熄灭;目的是既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证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当时选择了一位同学上台做实验演示,却出现了蜡烛自上而下地熄灭的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同学们立刻沸沸扬扬起来了。为了让学生建立实证意识,请这位同学再次操作演示,结果出现了两支蜡烛都不灭的意外现象!至此,我只能亲自演示,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终于出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的现象。
趁热打铁,指导学生仔细反思上述三种不同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学生先是认真思考,再经过激烈的辩论,终于探究出真实的原因:第一次靠近高的蜡烛一侧快速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使高蜡烛周围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于是高蜡烛熄灭;第二次倒得太慢,二氧化碳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飞”走了,所以蜡烛都不灭;第三次紧贴烧杯边缘,倾倒时远离火焰,二氧化碳气体不受加热,于是实验成功了。
针对意外现象开展有价值的反思,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了重要课题。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还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强调的是引领学生经历“创新”的思维过程,唤醒学生敢于思考的意识,敢于探索的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的习惯。而绝不能硬性要求学生创新,伤害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伤害学生创新的情感。
作者简介:
曲文腾,山东省烟台市,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大窑街道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