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级中学育人水平提升途径探索
2019-12-04苟克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教育的地位作用作出了“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全新判断,新时代全面提升初级中学的育人水平,关系着基础教育的兴衰成败。“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级中学;育人水平;途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教育地位作用的全新判断,把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在新时代,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提升初级中学的育人水平,关系着基础教育的兴衰成败。笔者以就职的学校为例,探索提升初级中学育人水平的途径。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全校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书记林铎《开创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新局面》署名文章,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義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为工作主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发扬“三苦两乐”精神,依靠全体师生,坚持求真务实,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各类制度,落实精细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加强软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培植校园文化,开展各类活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
一、 抓教学,坚持质量育人
学校制定“一二三四”教学工作精要,即一个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两种模式(“以学定教、双向互动”教学模式、“3334”四率评价模式)、三个精心(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四种风气(校风正、教风纯、学风浓、班风严)。通过贯彻落实“一二三四”工作精要,狠抓教学工作,注重质量育人。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提高,生源结构也在逐渐优化。学校人人是导师,为学生演绎“出彩的人生梦想”;学校处处是服务,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
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根据县上“一师一优课”的文件精神,举行了“一师一优课”优质课竞赛活动,各组教师积极参加,最后选送优秀录像课参加县级比赛,并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县级各科优质课竞赛。举行教师“三笔一画”比赛活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对优秀者予以表彰奖励。每周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定期参加北京四中网校远程教研活动。由教导处牵头,语文教研组主编的《悦思》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出版。教导处、教研室组织以新教师过关课,骨干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同学科教师同课异构课的形式开展全校公开教学教研活动,实施“青蓝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培养青年教师,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参加联盟校教学教研活动,发挥支教老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教学教研水平。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并写好业务学习笔记。教研室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组织校内培训,在开展好校本培训的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全校教师参加“专技天下网”网络培训,全部合格结业。同时,要求出去培训的老师利用“思源讲堂”平台交流分享培训成果,通过培训交流学习,使教师们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业务能力。
二、 抓主题教育,坚持活动育人
学校时时有活动,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发展系统”。每年举行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三节”,强化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标、注重活动过程、丰富活动内涵,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目标性。举办以“饮水思源—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举行了手抄报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书香溢满校园”读书节、“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优秀文化”诗歌散文朗诵会、第书画展、开学典礼暨教师节表彰大会、体育节、冬季拔河比赛,举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歌咏比赛、师生元旦晚会和“点燃梦想·青春誓言”为主题的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
三、 抓社团活动,坚持兴趣育人
以“全员参与、彰显个性、人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全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社团活动。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以学生爱好为出发点,成立了器乐社团(葫芦丝兴趣小组、笛子兴趣小组、电子琴兴趣小组)、美术社团(软笔书法兴趣小组、硬笔书法兴趣小组、国画兴趣小组、素描兴趣小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体育社团(田径队、男女篮球队、男女足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计算机协会、信息之星创意社、地理手工兴趣小组、舞蹈社团、思源合唱团、英文电影赏析、欢乐喜剧社、梦之声校园广播站、阅读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我是朗读者兴趣小组等24个社团或兴趣小组。各种社团活动,对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阔校园文化建设空间,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有重要意义,对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开阔学生会知识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 抓国学教育,坚持文化育人
开设“思源讲堂”,给老师提供讲台,让学生聆听智者声音,感悟教育真谛;给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才艺,努力张扬个性。开展经典诵读、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每个年级每周确定经典诵读篇目,每周在上语文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举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依托思源文学社开展我是朗读者活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做到班班有歌声。通过各种活动和校园文化硬件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形成了净化、美化、和谐的校园环境,展示了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浓厚的书香气息,体现学校办学的特色和理念。
五、 抓感恩教育,坚持精神育人
根据感恩教育的内容特点和年级教育规律,统筹规划全校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把感恩教育作为一条重要的主线贯穿于学校德育教育始终。贴近学生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展感恩教育,借助各种公益捐赠活动,教育受助学生懂得感恩,努力学习,回报社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善于挖掘学生们身边的感恩典型事迹。将感恩教育融入传统庆典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为班级、学校做一件好事,举办专题手抄报,黑板报比赛,利用广播、校报、校刊等形式展播孝德故事、感恩事迹,学唱感恩歌曲等开展感恩教育,让感恩成为全体学生共同的、自觉的道德追求。
六、 抓体育卫生,坚持健康育人
认真抓好体育卫生工作,按国家标准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定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确保学生身体发育、体质、体态机能状况良好。开展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效果工作,定期消毒预防。认真开展“三操一活动”(即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体育社团或兴趣小组等活动,举行春季球类运动会、体育节暨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提升体育运动水平。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建设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按规定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跟踪管理。
七、 抓家校沟通,坚持合作育人
學校通过家长会、家访、校迅通、QQ群、班级微信群等多种形式进行家校联系和沟通。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将新学期开学典礼和家长会合并举行,让家长及早了解学校,融入学校管理,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采取集中和以班为单位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办学及学生在校情况。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鼓励家长向学校建言献策,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谐发展。学校制定家访制度,对特殊学生不定期进行家访。
八、 抓评优选先,坚持评价育人
学校事事都表彰,为学生养育“看得见的全面成长”。政教处、值周组每周对各班学生操行进行记录,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周评比活动中和班主任工作考核中,每学期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表彰考试成绩优异者、社团先进工作者、评选校园之星和班级之星,形成了多种形式学生品德行为综合评价制度。每学期召开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和期中考试表彰大会,对手抄报、艺术节、读书节等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表彰奖励。
九、 抓道德教育,坚持道德育人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站、主题班会、学习园地、宣传栏、校报、校刊、国旗下演讲、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班主任通过《中学生文明礼仪与行为习惯教育手册》《成长没烦恼》等校本校本教材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十、 抓日常防备,坚持安全育人
安全无小事,事事都重要。学校充分利用校讯通、告家长书、主题班会、值周总结等开展防溺水、防火、防地震、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进行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安装校园监控,配备安防设备,加强防范能力。实行值周组不定期巡查制度,尤其是厕所、楼梯等一些盲区,每天上下学安排至少三个教师在校门口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加强管理,消除隐患。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门卫管理制度,注重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和考核。坚持每月一次的校园安全大排查和每学期两次的班级管制刀具和学生矛盾大检查。学校还举行了禁毒知识竞赛活动、禁毒主题板报、设立交通安全劝导员,举行交通安全进校园暨法制教育大会,举行“检察院拒绝校园暴力法治报告会”进校园活动。通过多种措施,使安全防患于未然,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新时代我们应当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党和政府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坚持质量育人、活动育人、兴趣育人、文化育人、精神育人、健康育人、合作育人、评价育人、道德育人、安全育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紧紧围绕打造一流教育理念、一流校园环境、一流教育装备、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质量等六个“一流”的办学目标,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办好新时代初级中学教育,以优异成绩赢得广大群众的肯定支持,回报社会各界的深切关爱。
参考文献:
[1]杨志威.探索新时期德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艺术,2015(3):20.
[2]张子辉.探索全面育人的有效途径——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J].中国民族教育,2011(9):20-22.
作者简介:
苟克勇,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