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教学实效
2019-12-04陈玉英
摘 要:在我国甚至全球,课堂教学中已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好多专家专门立项研究,也有比较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支持,但是实际操作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合作学习表热实冷,合作淡然”这种情况还是有很多。深究其因,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要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需把小组合作的各个环节做细做实。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教学实效
课堂改革已开展多年,“小组合作学习”也一度成为课堂改革的热门话题。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好多专家专门立项研究,也有比较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支持,但是实际操作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合作学习表热实冷,合作淡然”这种情况还是有很多。深究其因,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要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需把小组合作的各个环节做细做实。
一、 小组的组建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开展班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小组的组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学习小组的组建要科学、合理、可操作。
(一) 小组组建的原则
1. 同组异质
为了能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同个小组中的学生成员应该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
2. 异组同质
为了保证小组评比的公平性,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要相对均衡。
(二) 小组组建考虑的因素
学习小组能不能在课堂中顺利开展和谐有效的学习,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小组组建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性格特点、学生性别、同伴关系等。
1. 学习能力
小组内四位成员包括有优生、次优生、中等生、待优生,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优生和次优生有效地带动中等生和待优生,最终达到小组进步,共同发展。
2.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的强弱也是小组组建中的关键因素,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既能有效地引领小组成员围绕学习任务开展讨论,也可以给小组其他成员的语言组织和思路表达提供参考。
3. 性格特点
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在课堂学习中的活跃程度,小组组建中适当将性格活泼的孩子和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综合在一起,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和小组活动纪律的管理。
4. 学生性别
小组组建时考虑男女学生的性格差异,小组人员分配尽量做到男女学生人数均衡。
5. 同伴关系
小朋友之间的同伴关系也是小組组建时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平时关系比较好,又经常互相帮助的孩子,如果又符合分组要求的,尽量安排在同一小组。同理,如果不时容易闹矛盾的孩子,尽量不安排在同一小组。
(三) 小组组长的选聘
小组组长是小组的领头羊,小组学习的开展是否和谐高效,关键要看小组长的组织和引领,所以小组长的选聘一定要慎重。通常是先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在小组内竞争,再由小组成员集体评议,最后由教师进行把关。
(四) 小组的组织形式
1. 小组成员的座位安排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可以给每位小组成员一个号码,并按以下座位组成小组。为了不让小组成员的编号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通常会把小组内的待优生编为①号,次优生编为②号,中等生编为③号,优生编为④号。
座位编排时把次优生和待优生放在前排,中等生和优生放在后排。在学习的过程中方便优生和次优生在平时的小组学习中对待优生和中等生的辅导。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2. 小组成员的职位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通常四人小组内设组长、副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确保小组学习有序开展;副组长主要协助组长开展相关工作;纪律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上课期间的纪律督促和管理;卫生组长负责本组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公物保管等。每位同学都是小组的一员,每人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小组成员的职位分工并不一定要长期固定,还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五) 小组组长的培训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见成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协调者。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好小组长,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的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组长要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带头遵守执行小组内的各项制度,组内的各项任务要最先高质量完成。
2. 组织组员开展课内外的合作学习,每天组织检查督促组员学习完成情况,落实课外或课内预习并做好相关记录。
3. 分配小组学习任务,如探究活动、展示活动等,组长应对组员进行分工,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应注意让组员轮流完成查资料、画图、板书、讲解、质疑等各项任务,让每个组员得到锻炼。
4. 小组长遵照小组合作制度对组员进行客观评价并将结果按时反馈给班主任和组员。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可以给每位小组成员一个号码,并按以下座位组成小组。
二、 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实际操作
(一) 小组学习任务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旨在培养尖子,而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各尽所能,整体提高,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因此为了让每位成员都能得到发展,小组学习任务的分工遵循“人人参与,任务到人”这两个原则。每次小组活动中让每位成员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参与其中,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1. 小组合作之前小组成员必须先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形成书面答案或语言结论,记录或标注存在疑问、无法解答的问题。
2. 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小组交流的顺序。例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中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具体分工如下:
小组活动要求:
1. 每位组员按要求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①号同学找小花排列的规律。
②号同学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③号同学找灯笼排列的规律。
④号同学找小朋友排列的规律。
2. 把自己发现的规律与组员进行交流。
3. 组长负责汇报分工。(要求全组成员参与)
(二) 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
1. 优生示范,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充分发挥小组优生的示范作用。在交流环节让优生先说,为小组其他成员提供一份发言的参考,消除小组成员的怕错心理,让其他成员在倾听完优生的汇报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再进行发言。
2. 同伴互助,助力待优生发言
小组中待优生的性格一般胆子比较小,性格也比较内向,不敢在小组内发言或者不敢代表小组全班同学展示或汇报小组的交流成果。对于这部分孩子,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汇报要求,可以允许待优生汇报的时候小组同伴进行轻声提示或者汇报补充。让班上的这部分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同伴的帮助,不再觉得自己汇报时是孤单的,从而在一种安全放松的环境下轻松发言。
(三) 小组合作语言模板的指导
在合作交流的环节为学生提供汇报模板,不仅降低汇报的难度,消除学生内心怕出错的心理;也可以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汇报思路,提高学生回答的完整性。
1. 提供合作后汇报规范性的起始语和结束语。
起始性语句如“大家好,我代表‘××小组发言,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等。
结束语句,低段可以是“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中高段可以是“我的发言完毕,请大家评价或补充”。当有人质疑,辩论过程完毕后,汇报人要说声“谢谢”以示礼貌。
2. 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或知识点,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言模板。
例如数学学科解决问题教学中,在“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环节中分别提供小组合作汇报模板:
大家好,我代表小组进行汇报,从题中我们小组知道了( ),数学问题是( ),我的汇报完毕,请大家评价或补充。
分析与解答环节小组合作汇报模板:
大家好,我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要求(),就是求(),用( )法计算,数量关系是( )列式为( )。我的汇报完毕,请大家评价或补充。
(四) 小组合作在各环节中的具体运用
1. 分层指导,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新知探究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成员将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和疑问在小组讨论中展示出来,通过讨论,修正个体的认知偏差,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小组交流后如果小组内的中等生和待优生还没有理解或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小组内就进行分层指导,可以是②号同学指导①号同学,④号同学指导③号同学,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同伴互助。
2. 互查互纠,练习环节省时高效
练习巩固环节,常规的练习模式中教师难以顾及全班,不能及时了解全班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难以对班上的待优生进行全面的辅导。“互相互纠”小组合作模式就可以通过“互查”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全班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小组中的“互纠”让班上的待优生可以得到点对点的辅导。“互查互纠”小组合作的运用,既解放了老师,锻炼了学生,又及时补救了待优生当堂课的知识漏洞。
例如,在练习反馈环节中设计如下小组合作:
活动要求:
1. 自己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题。
2. 小组内按照①→②,②→③,③→④,④→①的顺序互查。
3. 如果同伴有错,請指导同伴改正。
4. 组长负责统计并汇报小组互查情况。
合理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将小组合作的各个环节做细做实,引领学生在“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各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题意、解答问题、梳理想法,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郭丰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
[3]李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4(12).
作者简介:
陈玉英,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