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心理效应优化语文教学课堂节奏

2019-12-04雒贵荣

考试周刊 2019年81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教师巧用心理效应能更好地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节奏,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心理效应;语文教学;课堂节奏

一、 据内容,启动预热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材内容课前必须先详细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等知识点,如果简单预习后直接学习新课,学生就会觉得突兀而生硬,课堂学习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么牵强梗塞、枯燥乏味,要么蜻蜓点水、肤浅单薄。预热效应指因启动预热式学习而产生促进心理效应的现象。执教《沁园春·雪》时,我梳理出了三个预习重点:1. 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相关诗词作品。2. 词的写作背景。3. “风流人物”的含义。预热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材料,自由讨论。一方面他们知道了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的革命形势;另一方面他们感受到了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带着对伟人的敬慕之情部分学生背会了《七绝·改诗赠父亲》《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领南京》等作品。此外,对于“风流人物”的含义学生有了初步思考。充分的预热坚实了课堂教学的基础,大大加快了学生走进文本的速度,助推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火候恰好,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赏北国雪景,学伟人精神,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活即教育”,课堂不是孤立的,学生不是笼中鸟,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从做中学”,由生活体验到课堂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预热式学习途径。“说真心话的日子”是一个有趣的实践活动,在老师指定的这两天里向你遇到的亲朋好友说真心话,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说真话需要勇气和一定的技巧,听真话需要智慧和宽广的胸怀,有了这样的切身感受,然后过渡到《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和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便生动起来了。“有多少快乐与钱有关系?”这是一个为期一周的调查活动,学生如实记录自己每天做过的一两件乐事,七天后写一份调查报告进行班级交流,金钱与快乐并不能画上等号,由此引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多少金钱?多少房子?需要追逐多少名利……生活体验拉近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增加了课堂的力度与深度,又使课堂学习最终回归生活,引起学生对人生、社会和生命的思索。

二、 据重点,科学排序

每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前提下,教师要考虑系列位置效应,科学安排各个环节的顺序,发挥好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作用。首先,重视整堂课或者每个板块的开头及结尾这两个黄金时间段,把一些重要内容呈现于此,浓墨重彩,一锤定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新课或某个板块的导入、过渡等宜简洁、洗练,忌拖沓、冗长,以防喧宾夺主,弱化首因效应,收尾不宜寡淡、松散,否则弱化近因效应。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中,课始,我开门见山,直奔中心论点,一找二译三理解,鲜明地竖起这堂课的大旗。接下来在多样熟读、疏通文义、整体感知后进入第三个板块的教学,我单刀直入给出关键问题: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然后深读、体悟、美读。课尾,我再次摇动大旗,以精练的语言小结本文的论点、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随即拿出一枚硬币告诉学生:人生就像一枚硬币,顺境、逆境是它的正反面,相伴相随,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境遇,最重要的是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顺境中不骄不奢,逆境中不馁不弃!一分钟的精彩结尾旨在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好钢用在刀刃上”,纵观整堂课,我将所有的“主问题”置于能凸显系列位置效应的时间段上,既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形成了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

另外,课堂的中间环节往往占用时间较长,对中间大环节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变换教学方法,使教学设计曲折而有变化。“课似看山喜不平”,科学排序使课堂节奏产生柳暗花明、曲径通幽的魅力,不断吸引学生探奇览胜,乐在其中。

三、 据热点,“圆桌”探究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平等对话,学生会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富有个性地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圆桌效应来源于圆桌会议,因为圆桌有一种柔和感和曲线美,易形成融洽的氛围,所以就把这种圆桌产生的效果称之为“圆桌效应”。这种效应启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宽松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共同探究的这个“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教师要灵活应变,捕捉课堂热点问题,找准“圆桌”探究的切入点。一般来说,面对开放性问题、学生意见有分歧的问题、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的问题或者暂凭学生的个人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适合进行“圆桌”探究。“你认为‘桃花源存在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心存疑惑,于是我走下讲台组织学生探究:1. 存在,还是不存在?2. 在文中找出依据。3. 结合实际谈理由。学生各抒己见,在交换思想苹果的过程中接收到了几倍于他自己独立思考的观点数量,从而对“桃花源”有了正确全面的认识。

活动前教师一定要明确目标,使宽松式探究“形散而神不散”。活动中要及时调控,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教师要关注这个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你如何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的学生认为:若没有伯乐,千里马同常马,伯乐决定着千里马的命运;有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不缺少伯乐,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会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有的学生认为:我们要自当伯乐,学会自我赏识。言辞睿智,表达鲜活,热烈的争鸣氛围催生了一场“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的辩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圆桌”探究有了新的生成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节奏达到一个高点。

四、 据差异,均等机会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特别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教育。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教师要努力践行均等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不同的学生创造均等参与的机会。张洁的散文《挖荠菜》读起来意味隽永,发人深思,娓娓谈述挖荠菜、吃荠菜等小事,教育年轻一代热爱生活、探索人生、领悟幸福真谛。赏读课文片段时我特意请一位来自农村的女孩给大家朗读这些内容:“我”被财主大管家凶狠地追逼跳河,好不容易爬上岸又因丢失一只鞋子怕妈妈伤心而不敢回家,“我”想象中回家后妈妈将因“我”的遭遇而陷入更深的痛苦和悲哀。因为我从她的一篇习作中知道,她从小跟奶奶一起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奶奶常给她讲旧时穷人的生活和奶奶少时给地主家干活的故事。班里鸦雀无声,她读得入情入境,仿佛她就是那个被追赶的小女孩。《秋天的怀念》叙述了病入膏肓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把忘我的爱给了不幸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谈到母爱的瞬间我想到了紫岚,“狼王梦”三个字刚一出口,我注意到一个平时极少发言的男孩忽然抬头,眼神明亮,不用问,他肯定读过这本书,也一定会有话说,我立即请他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母亲紫岚,讲狼的母爱。谈到紫岚为了保护媚媚和她的狼孙,与杀害黑仔的金雕同归于尽时,他很激动地说,伟大而又强烈的母爱令人震撼!不要忽略教室里的任何一个角落,每一个声音都演绎者一个别样的内心世界。

阅读教学中,多角度钻研教材,就能发现文本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教学价值,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样选择,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我心中的《记承天寺夜游》”,画一幅画,写一段文字,配乐吟诵,创作情景剧剧本,学生各取所好,各展其长。学习《窃读记》时我设置了这些话题: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善良温暖人心,读书滋养灵魂,困难不会阻挡成长的脚步。学生自选话题,联系各自的经历表达感悟,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课堂的主旋律。

总之,“善教”方可“乐学”,心理效应影响着课堂节奏和学习效率,巧用心理效应既遵循了教学规律,又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优化了课堂节奏,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周金虎.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1):1.

[2]彭钢,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1.

[3]余映潮.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3):1.

作者简介:

雒贵荣,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语文教学
从心理效应谈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教育教学工作中常见心理效应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