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口咽部毛息肉致呼吸困难1例
2019-12-03吴娱崔香艳汪欣于书剑高圣锐
吴娱 崔香艳 汪欣 于书剑 高圣锐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长春 130021)
资料患儿女性。因出生后即刻呼吸困难伴发绀5 h入住我院新生儿科。患儿出生后即有呼吸困难,伴发绀,给予吸氧,发绀略好转,呼吸困难无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体格检查:患儿一般状态及反应差,皮肤青紫,口咽部可见一较大、表面尚光滑的肿物(图1),肿物根部视不清,呼吸50次/min,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三凹征阳性,可闻及吸气性喉鸣。患儿入院时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给予持续气道正压(CPAP)辅助通气,呼吸困难无好转,间断未闻及送气音。因患儿易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咽部CT:鼻咽及口咽后部见团块状脂肪密度影,内见条状稍高密度影,边界尚清,病变大小约为1.2 cm×1.2 cm×2.0 cm,CT值约为65×42 HU,继发咽腔狭窄,局部层面与口咽侧壁分界不清(图2);双侧咽鼓管咽口及咽隐窝存在;双侧会厌披裂光滑;双侧梨状窝未见异常密度影。便携式纤维喉镜:肿物根蒂位于软腭背侧面偏左侧。于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口咽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在左侧腭咽弓,以单极电刀将肿物(图3)完整切除,手术顺利。术后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2天恢复经口进食。口咽部肿物病理报告:良性上皮性肿瘤,符合毛状息肉(图4)。测试双耳听力通过。患儿状态及反应好,在无呼吸支持下自主呼吸平稳,自行进乳良好,无呛奶或发绀等表现,嘱相关事宜后出院。
图1. 患儿入院时口咽部可见光滑肿物
图2. CT示口咽肿物(箭头),局部呈脂肪密度,边界清楚
图3. 手术切除大体标本
图4. 病理切片(HE染色×20倍) 白色箭头示角化的上皮,绿色箭头指示毛囊皮脂腺
讨论先天性毛息肉是一种包含中胚层和外胚层成分的罕见畸形,男女发病率约为1∶6[1]。目前,已在鼻咽、软硬腭、舌、扁桃体、外耳道、中耳、下咽、食管和气管发现毛息肉的病例[2]。毛息肉是咽部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女性患儿明显多于男性患儿,通常出现在鼻咽部或软腭上部,但也有发现于咽鼓管、舌和扁桃体[2]。亦有因毛息肉位于下鼻甲,导致反复流脓涕,发病初期被误诊为鼻腔异物及畸胎瘤的报道[3]。肿物多为单发,亦有双侧发病患儿[4]。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物的部位和大小。一篇对78例患者(64篇文献)的综述表明,呼吸窘迫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进食困难[5]。影像学检查确认后,经口或鼻入路的外科切除可以缓解症状。恶性转化和复发极少见。肿物一经切除,预后良好[6]。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鉴别毛息肉与其他病变如畸胎瘤、错构瘤的关键。毛息肉由中胚层和外胚层组织构成。中胚层来源的组织包括纤维脂肪组织、肌肉或软骨;外胚层包括角化层状鳞状上皮和皮肤附件。与毛息肉不同,畸胎瘤由3个生发细胞层形成的组织组成。错构瘤的特点是解剖部位的组织结构正常,组织形态过度或不规则[7]。也有病理学者认为咽部毛息肉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迷芽瘤。毛息肉异常罕见,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8]。Lignitz等[9]曾报道1例与本例类似的病例,患儿出生后即出现明显发绀,立即送往当地儿童医院,患儿体位改变,呼吸困难明显好转,检查发现肿物位于左侧咽侧壁,后经手术治疗治愈。气道梗阻是此类疾病最急迫的并发症。
本例患儿出生后即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转至我院后经我科会诊检查发现口咽肿物,患儿状态差,无法通过体位改变以及吸氧等辅助改善呼吸情况,遂给予气管插管保护气道后,行CT及内镜检查明确肿物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肿物大体性质,排除了骨质改变、脑膜脑膨出、血管性病变等情况后,行手术治疗,病理学明确诊断。患儿恢复后行听力检查,以免肿物切除过程中牵拉损伤咽鼓管周围结构造成听力下降。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是我们发现此病重要的症状,一经诊断,气道保护是此病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要素,在保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前资料,术中经口进路沿根蒂切除肿物,必要时可联合70°鼻内镜,明确肿物根蒂位置,精准切除并将副损伤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