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心身护理应用于外伤急救中的实际效果

2019-12-03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心身外伤死亡率

徐 维

( 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 , 广东 广州 511457 )

外伤是急诊患者就诊的最常见的原因[1],患者的损伤程度往往较为严重,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导致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配合若是连贯、紧促,则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2]。护理工作在外伤急诊患者的救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医生的目的与抢救措施,提高与医生的默契配合程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着患者抢救成功与否。对此,本文作者以自己所在医院的68例急诊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身护理应用于外伤急救中的实际效果,希望能对实际的外伤急救工作起到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时间范围为2016年8月-2017年9月,研究对象来源于在此期间就诊于我院的68例急诊外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纳入例数为39例,女性患者纳入例数为29例,年龄纳入最大值为78岁,最小值为26岁,平均年龄值为(56.27±2.39)岁。根据受伤部位进行划分,其中28例患者为腹部损伤,16例患者为颅脑损伤,13例患者为胸部损伤,11例患者为四肢、脊柱损伤。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且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纳入例数均为3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身护理。并且在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差异、受伤部位等基础资料方面,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护理方案的选择:(1)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全面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建立静脉通路,积极进行氧气吸入。②在患者入院后,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控制出血,若患者的血容量较低,积极对患者补足血容量。③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针对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2)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基于身心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身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选择各种心理干预的方式或者手段,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焦虑与恐惧。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热情的接待,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主动实施各种抢救措施,以获得家属的信任。患者在诊治过程中,脱下的衣物等,护理人员应该妥善保管,并通知患者,使其能够安心的接受治疗。③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沉稳、耐心,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工作人员沉着冷静的应对态度,增强信心,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应向患者简单的介绍,使患者能够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和护理。④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家属缓解内心的压力,避免家属因情绪激动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⑤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及时向其家属简单汇报患者的抢救进程,鼓励患者家属以乐观的心态面对,避免情绪过分激动。除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干预,也可以使用微笑、抚摸等肢体语言鼓励、安慰患者。

3 护理观察指标:(1)抢救效果。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2)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依据为本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内容包括就诊流程、护理水平、服务态度以及健康教育4方面的内容。每项内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其中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5 结果

5.1 2组患者在抢救效果方面的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8.24%、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死亡率为11.76%;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7.41%、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死亡率为20.59%,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在抢救效果方面的组间差异对比(n,%)

5.2 2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就诊流程、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满意度分别为88.24%、97.06%、91.18%和94.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85.29%.82.36%和88.24%,说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组间差异对比(n,%)

讨 论

急诊外伤的患者常常伴有较为严重焦虑、烦躁、恐惧、孤独、绝望等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作为急诊外伤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院前急救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而被救治的患者承受着生理及心理上的压力[3]。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工作与急诊救治工作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因而,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提高护理水平,帮助患者减少身心上的痛苦。

现代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模式,该医学模式认为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变化常常与多种因素相关,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等均是其相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对患者进行整体性的心身护理,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心理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每个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均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不一样,对疾病的影响也不尽相似,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制定针对性、个体性的护理方案,以保证护理效果。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心身护理,结果显示,在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在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充分表明心身护理在临床中的开展与意义。

综上所述,在外伤急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心身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抢救效果,值得广泛开展。

猜你喜欢

心身外伤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我受够了!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前言
——绿色心身治疗技术在老年心身疾病中的运用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浅谈对心身医学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