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在四肢近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12-03何小龙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螺钉钢板关节

何小龙

(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骨科四区 , 广东 韶关 512000 )

四肢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中近关节端骨折影响着患者的关节功能,若治疗不当,会导致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水平[1]。针对四肢近关节骨折,临床在进行手术复位同时,需结合外固定治疗,但外固定去除后,患者早期关节活动仍不同程度受限,影响患者病情早日康复。为促患者短期内关节功能尽早恢复,临床提出结合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该技术为一种新型制作加工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但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明确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应用价值,临床提出将该方法用于四肢近关节骨折治疗中,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对我院从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四肢近关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参与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新鲜型骨折,且符合手术条件,术前无严重会影响手术恢复的病情;无精神疾病;患者非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塌陷性骨折;无脏器功能损伤或合并其他重大外伤者。根据分层随机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为30-48岁,平均年龄为(39±6.5)岁,致伤原因:暴力击打伤9例,交通事故伤8例,高空坠落伤13例,其他5例;观察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33-50岁,平均年龄为(38±6.2)岁,致伤原因:暴力击打伤10例,交通事故伤9例,高空坠落伤12例,其他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间的基线指标数据,经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后期分析研究。

2 方法:对照组选择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应用LISS、LCP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采取后侧入路,股骨远端、肱骨胫骨近端外侧常规手术入路,胫骨远端为内侧常规手术入路,桡骨远端为掌侧入路手术,显露必要手术部位,并对骨折部位的碎片进行清理,于X线机、C型臂作用下,复位骨折处,利用螺钉固定钢棒,保证钢板与胫骨/桡骨之间服帖,且维持良好的稳定后。螺钉固定后去除克氏针,并进行伤口缝合。观察组则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具体手术方法:(1)建立骨折三维模型,于术前经16排CT螺旋进行扫描,形成完整的CT影像内容。利用mimics软件做CT影像处理,并根据具体的要求建立3D模型,再利用软件的分割功能按照骨折块分割3D模型,并用不同颜色代表,根据软件进行科学的计算以及调整,对3D模型重新复位。(2)匹配虚拟钢板与虚拟螺钉并进行固定。mimics软件中,加入虚拟钢板,并根据软件的模拟功能移动、旋转钢板,当钢板与3D重建模型完全贴合固定后,观察模型中钢板的具体的位置,并作出标记。之后导入虚拟螺钉,在模型中的调整直至与3D重建模型完全吻合,记录螺钉的长度;(3)建立导航模块,根据胫骨近端与远端的支撑柱基部、钉道杆,建立导航模块卡接面,并在此行程咬合面实体,与支撑柱、钉道杆进行组成,行程导航模块,经mimics软件进行科学的计算以及调整修正,生成带有钉道导航模块。(4)打印数字化虚拟模块。将mimics软件生成的3D骨折块复位模型、导航模块、虚拟钢板等虚拟模型,统一输入到3D打印设备中,选择合适的打印材料,并将术前需要的模拟实物模型打印出来。(5)术前进行手术模拟,根据软件设计的具体手术方案,将导航模块治愈骨折处骨面部位,并促其咬合,经手指按压进行固定。另一只手经导航模块通道刺入克氏针,待刺入长度合适且稳定后,取出导航模块,克氏针长度适当缩短,并将打印出的钢板置入,经正式手术固定方法操作,扩孔后,将打印好虚拟螺钉用于钉道固定中并拧紧,结束手术固定。(6)手术模拟效果:术前手术模拟后的模型重新经CT扫描、3D建模,用于验证评估手术模拟钢板、螺钉长度等信息是否符合mimics软件模拟结果。(7)正式手术实施:术前进行常规的消毒清洗、麻醉等准备工作,与对照组一致。术野下复位骨折部位,并参照术前模拟方案,保证打印好导航模块与手术骨面咬合复位良好,置入克氏针,导航模块移,将符合手术骨面以及模拟手术标准的钢板置入,并拧入模拟术中相同型号螺钉,缝合伤口。术后定期复查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评价骨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3 观察指标:(1)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2)评价不同手术疗效。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关节无疼痛,且患者的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无效:关节仅偶尔疼痛,活动受限不足50%;无效;骨折无明显愈合,关节疼痛且肢体缩短不足3cm。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改善率之和。(3)随访结果对比:记录术后6、12个月的关节功能评分,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满分100分,优≥9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差<70分。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组间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5.2 2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5.3 2组关节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组随访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2组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5.4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术后骨不连7例,观察组术后骨不连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x2=5.08,P<0.05)。

讨 论

四肢近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方法最为常用。但研究表明,四肢近关节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并发松质骨损伤,多合并骨质塌陷与缺损,增加手术实施难度,需术后彻底复位,才能避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保存良好的关节功能,达到良好预后效果。而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为锁定钢板内固定、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等,其入路方法、手术方案以及内置物的选择,多是根据CT影像以及术者经验选择,其手术成功率主要由术者的经验以及操作水平所决定。范磊等[3]研究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术后出现股骨旋转畸形1例。程波等[4]研究中,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而且在一些不了解、不易观察的关节部位,选择不当的内置物会伤及周边组织,影响手术疗效。这些均表明,常规手术的局限性不仅表现在术前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不够精确方面,还表现为手术内置物选择方面,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为提高手术治疗的精确性,临床提出结合信息化技术,应用医学建模软件。3D打印技术为一种打印任何形态的技术,结合当前三维CT影像技术发展以及医学建模软件的应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中[5]。不同于常规手术方法,3D模型联合3D打印技术,可制作出与患者骨折处等比例3D模型实物。根据3D模型实物,术者可在术前对骨折部位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了解,并提出准确判断,以此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法。章莹等[6]研究中将术前3D打印技术用于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下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不连少于对照组,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了3D打印技术用于手术治疗效果。3D打印技术还可为手术治疗提供一个重要的便利,便于术前进行模拟。手术模拟操作将3D模型清晰呈现在术者面前,让术者清晰了解手术过程中的问题,便于术前进行反复练习,熟悉手术中各个细节问题,并以此制定对应的手术方法策略,保证手术操作的精准有效,对于促骨折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7-8]。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1.43%,而且术后6、12个月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可提高手术治疗,且预后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用于四肢近关节骨折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螺钉钢板关节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装配应力对螺钉质量的影响及改善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