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治疗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2019-12-03卢国樑冯永洪余伟宏
邹 健 卢国樑 冯永洪 余伟宏 李 真
(东莞市中医院骨外科,广东 东莞 523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中,骨折后患者极易出现腰背痛等症状,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因此,极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最终危及患者生活的质量。PVP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该种手术方法对于伴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否具备同样的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1]。本文主要就我院采用PVP治疗伴或不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改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数字随机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患者80例,将40例伴有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A组,本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55-79岁之间,平均(66±1.23)岁。将另40例不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B组,本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54-78岁之间,平均(65±1.29)岁。对比2组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深入对比、研究。
2 治疗方法:术前嘱2组患者保持绝对卧床,腰部垫枕,给予活血止痛、对症支持等处理;手术时患者俯卧位,连接心电监护;常规碘伏消毒手术区域,铺无菌巾;采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至骨膜;在G型臂引导下,选择患椎上关节突外侧缘和横突中点的交叉位置作为进针点;并在患者椎体的两侧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打入导针,然后沿着导针置入导管;将调制好的骨水泥匀速地注入,注入时,应保证骨水泥不外溢;注入完毕以后拔除穿刺针管;结束手术。
3 效果评定:(1)记录2组平均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前患椎损伤程度等;(2)对2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疼痛症状进行评定,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2组患者功能情况进行评定。(3)采用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
5 结果
5.1 2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A、B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2组注入骨水泥量、患椎损伤程度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5.2 2组VAS、ODI评分对比:2组术前VAS、OD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2组VAS、OD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VAS、ODI评分对比分)
5.3 2组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对比:2组术前患椎前柱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2组术后患椎前柱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A组术后患椎前柱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患椎前柱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对比
讨 论
人体的脊柱主要由多个椎体借助椎间关节、椎间盘、周围辅助韧带等连结而成,椎骨则是由椎弓、椎体和突起构成,而椎体压缩性骨折在骨科较为常见,且大多存在明显外伤史;但因骨质疏松症引发的椎体压缩骨折则无明显外伤史;加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常伴有骨质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等情况,进而引发椎体内的裂隙样变,最终影响到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
手术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手段,PVP手术因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以及避免长期卧床等优势而被应用到该病的治疗中,其作用机制主要在:(1)能够进一步强化椎体;骨水泥注入以后,能够即刻固化椎体,进而稳定骨折,阻止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亦防止骨折微动而刺激到患者感觉神经末梢;(2)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骨水泥热效应能够进一步破坏患者感觉神经末梢。与普通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同,伴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特殊,其发生率约为21.3%-60%;而采用PVP是否能够达到治疗普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仍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2]。这个可能是由于:与普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相比,伴有裂隙样变者的病程更长,通常在8周以上;行PVP术时的难度更大。本次研究中,伴裂隙样变的A组、与不裂隙样变的B组,其行PVP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2组注入骨水泥量、患椎损伤程度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表明,A组所需骨水泥量更多,这可能是由于需填充的腔隙紧密相关。而有学者研究发现,PVP在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且大部分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感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改善率高达90%[3]。在本次研究中,2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2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王远政等[4-5]研究结果基本接近;表明PVP对缓解伴或不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的效果较佳。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术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组间OD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A组术后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刘忠瑞等[6-7]研究结果接近;证实PVP在改善伴裂隙样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患椎高度、后凸畸形矫正等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这是由于PVP术中可通过采用过伸体位、骨折部位垫枕等方式来促进骨折的复位;此外,裂隙的张开也更利于填充骨水泥,进而达到提升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或不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改善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且PVP对伴裂隙样者患椎高度、后凸畸形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