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特点及手术治疗体会

2019-12-03王顺超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椎骨腰段脊椎

王顺超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重庆 彭水 409600)

脊椎骨折常发生于青壮年男性,通常是由于间接外力导致的,一般是因为冲击性外力、或者是从高处坠落足部或臀部着地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还有少部分人是由于直接外力而引起的骨折,胸腰段脊椎骨折是指由于外力导致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破坏,胸腰段脊柱特指胸10-腰2之间,其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外伤后脊椎局部出现疼痛感,病患的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脊椎畸形、压痛,还会出现完全或者是不全的瘫痪表现,骨折较为严重的病患可能会导致截瘫,甚至是对病患的生命都会产生威胁[1]。本文主要研究探讨7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特点以及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治疗的病患72例,其中男病患58例,女病患14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2.5±15.5)岁,采用影像学技术对病患的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特点进行探讨,对所有病患均实行手术治疗,并对病患的手术治疗体会进行分析。

2 方法:(1)影像学检查。首先所有病患先进行X线平片检查,病患采取仰卧位以及侧卧位进行垂直投照,接着根据平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再进行CT扫描,层厚5mm,椎间隙和扫描层面保持平行,对于有神经损伤情况的病患进行MRI检查,磁场强度设置为1.5T,采用自旋回波、体部表面线圈程序进行层厚3mm的矢状面和层厚5mm的横断面成像,T1加权和T2加权双回波像[2]。(2)手术治疗。所有病患均实行脊椎骨折后路椎管减压,脊髓神经探查以及钉棒椎弓根内固定手术。首先对病患进行实施全身麻醉或者是连硬外麻醉,病患取俯卧位,作切口于病患脊椎后正中位置,在将椎板进行剥离和显露时,首先从正常的椎体开始显露,接着从上下椎体向骨折椎体进行剥离,从而避免因为椎板骨折操作不当而导致脊髓的再次损伤[2];进针点选择为骨折椎体的上下椎体的上关节突的项背部和相应的横突中点偏上位置,接着将定位针放入,在经过C型臂透视确定位置后将椎弓根螺丝钉分别植入,最后将长度合适并预弯的棒体放入进去[3]。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可以再撑开椎体的距离,否则很有可能导致脊椎的不稳定性,若是出现合并椎体滑脱,可以适当将椎体的固定节数进行增加。

3 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病患椎体骨折高度基本恢复,二便功能基本正常,感觉功能也基本恢复,双下肢肌力达到4级以上,能正常的工作,视为优;病患病患椎体骨折高度部分恢复,二便功能有改善,感觉功能以及双下肢肌力大部分恢复,视为良;病患骨折椎体高度恢复<1/2,二便功能丧失,运动感觉功能没有恢复,生活无法自理,视为差。骨折类型按照Denis以及外伤机制分型将其分为:单纯屈曲压缩型、爆裂型、changce骨折型以及骨折脱位型。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5 结果

5.1 手术治疗的优良率:本组病患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总体优良为60例(83.3%)。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手术治疗的优良率(n,%)

5.2 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特点:本组病患经X线平片检查后,发现有60例为单发椎骨骨折,12例为多段椎骨骨折,多段骨折中有5例是相邻多段骨折,7例是非相邻多段骨折,一共发现95节椎骨有118个骨折部位;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行CT扫描发现,发现95节椎骨有129个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为单纯屈曲压缩型28例,爆裂型30例,changce骨折型15例,骨折脱位型0例;对病患进行了MRI检查后,发现病患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脊髓内的信号出现异常以及脊髓受到了明显的挤压。

讨 论

脊椎骨折是常见的骨科创伤,其中胸腰段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颈、腰椎以及胸椎最少,其常常并发马尾神经以及脊髓损伤,男性青壮年是此病的多发人群,当脊椎骨折病患从受伤位置被送至医院急救时,搬运的方式是尤其重要的,正确搬运脊椎骨折病患的方法是使用木板、担架或者是门板进行运送,首先将病患的双脚伸直,将木板、担架或者是门板放置于病患身体的一侧,然后将病患平托至门板上,或者是使用2、3人滚动法,主要是使病患一直保持平直的状态。

其中对于胸腰椎骨折病患的治疗,也是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而采取不同的,针对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前柱压缩<Ⅰ度以及脊椎后凸成角<30°的病患,主要是卧床休息,并加强腰背肌功能的锻炼;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脊椎后凸成角>30°、脊椎压缩情况接近Ⅱ/Ⅲ度以及有神经症状的病患,主要包括复位、减压、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术[4];针对爆裂型骨折,非手术治疗主要使用于椎管受累<30%、脊椎后凸成角较小、没有神经症状的病患,通常是卧床2个月左右;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椎管受累>30%、脊椎后凸较为明显以及有神经症状的病患,主要是复位、减压、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术;changce骨折过伸位外固定3-4个月,若是有明显椎间盘损伤或者是脊椎韧带损伤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最后骨折脱位型一般都会合并脊髓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5]。在本次研究中,72例病患中经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有60例为单发椎骨骨折,12例为多段椎骨骨折,多段骨折中有5例是相邻多段骨折,7例是非相邻多段骨折,骨折类型为:单纯屈曲压缩型28例,爆裂型30例,changce骨折型15例,骨折脱位型0例,72例病患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脊髓内的信号出现异常以及脊髓受到了明显的挤压。

综上所述,7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患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对病患实行了手术治疗后,大部分的病患都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椎骨腰段脊椎
PS植入路径上不同动物椎骨近红外特性差异研究*
寰椎骨折临床特点分析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椎骨形态的初步研究
小茴香热敷治疗腰段脊柱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
北京大学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椎骨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