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中治疗效果

2019-12-03罗均武黎俊烨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确定性外伤控制策略

陈 超 罗均武 黎俊烨

(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急诊外科,广东 广州 510470)

重度胸腹部外伤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一种外科急症,由于胸腹部外伤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大多患者发病较急,病情较危重且极为复杂,如果不及时进行急救处理,极易导致患者死亡[1]。随着现代城市的日益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扩大,交通、工矿等事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重度胸腹部外伤显著增多,尤以青壮年多见,积极救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2]。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急救应对模式,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性处理措施,避免患者生理潜能的进行性耗竭,为确定性手术实施赢得最佳的时机,实现生命与健康的最大化保障[3]。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0日收治的32例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6月1日-2017年5月30日收治的32例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皆存在胸闷、呼吸困难、胸腹疼痛、体温下降、失血过度、凝血功能异常、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在受伤24小时内获得急救。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9-68岁,平均(44.2±6.5)岁;交通事故伤21例,坠落伤7例,挤压伤3例,砍刺伤1例;腹部闭合伤27例,腹部开放伤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69岁,平均(44.3±6.6)岁;交通事故伤22例,坠落伤6例,挤压伤3例,砍刺伤1例;腹部闭合伤28例,腹部开放伤4例。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P>0.05)。

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模式,包括:查明致伤原因、完善相关检查、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抗感染、抗休克、实施1期确定性手术、修复解剖结构、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转ICU进行后续治疗等。观察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组建由120急救人员、急诊科、外科、手术室、检验科、ICU等技术骨干共同形成的一体化急救小组,小组内部纪律严明、技术扎实、协作有序、配合默契;(2)对致命性的损伤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严格控制出血与感染;(3)实施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恢复体温、控制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等ICU监护复苏治疗,积极的改善凝血功能,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4)当患者体温与凝血酶原时间(PT)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各项生命体征与生理指标趋于稳定后,实施胸腹腔脏器修补、切除、吻合等确定性手术治疗。

3 评价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检查、入院至手术、实施手术等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PT、乳酸清除等恢复正常时间,及相关并发症与死亡率之间的差异。

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t检验或x2检验分析,统计学意义以P<0.05确定。

5 结果

5.1 2组相关急救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前检查、入院至手术所需时间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实施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见表1。

表1 2组相关急救观察指标比较

5.2 2组相关恢复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体温、PT、乳酸清除等恢复正常时间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相关恢复观察指标比较

5.3 2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率15.6%与死亡率3.1%,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与18.8%(P<0.05)。见表3。

表3 2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n,%,n=32)

讨 论

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继而会导致机体的炎性反应,形成体内抗炎反应综合征,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累及重要脏器,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4]。传统临床常在第一时间采取确定性手术治疗进行急救处理,往往会在患者处于强烈应激状态时,加重机体的损伤,从而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5]。损伤控制策略是在对致命性的损伤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控制感染、挽救生命的基础上,尽量稳定患者的机体内环境,迅速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生理指标,为进一步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6-7]。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前检查、入院至手术所需时间,体温、PT、乳酸清除等恢复正常时间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这充分的说明了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实施,通过简化手术及时的处理致命伤,有效的控制出血与感染,并在ICU监护复苏治疗及应用支持下,迅速的稳定住患者的生命体征,继而实施确定性手术,能够有效的缩短抢救患者的各个环节所需时间,这也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率15.6%与死亡率3.1%,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与18.8%(P<0.05),进一步肯定了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有助于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的早期救治,对于机体炎症反应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大幅的降低了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确定性外伤控制策略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论法律解释的确定性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考虑虚拟惯性的VSC-MTDC改进下垂控制策略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法律确定性的统合理性根据与法治实施
容错逆变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