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2019-12-03赵焕燕勾海超李继华朱雁兵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9年1期
关键词:波幅椎管生理

赵焕燕 勾海超 李继华 朱雁兵

河北省开滦总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 063021

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在脊髓及其相近组织的肿瘤,因此又被称为脊髓肿瘤[1]。该病在临床常见,尤其好发于20~50岁人群,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神经损害是该病主要的临床症状。目前认为椎管内肿瘤应早期行手术切除,以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3]。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手术效果与肿瘤切除程度有关[4]。研究证实肿瘤全切术后患者预后优于次全切除术[5]。但马尾部肿瘤、髓内肿瘤等椎管内肿瘤行全切术较为困难,术中易对脊髓神经造成医源性损伤,手术风险较大[6]。神经电生理监测包括肌电图(EMG)、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等监测指标,具有灵敏、可靠、可连续观察等优势,可用于指导手术切除[7]。我院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89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在监测下完成手术,包括男性患者54例, 女性患者35例,年龄11~64岁,平均年龄(45.87±10.21)岁,病程18天~3年,平均病程(8.35±3.19)个月,临床症状包括肢体麻木58例,受累节段疼痛42例,肢体感觉异常35例,肢体无力17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与MRI检查,肿瘤位置包括腰骶段31例,胸段45例,颈段13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在肿瘤所处节段经后正中入路进行手术,将棘上韧带充分暴露,采用电刀分离椎旁肌肉将椎板充分暴露,尔后将相应病变位置的棘突韧带与椎板去除,在显微镜下将硬脊膜切开,充分暴露肿瘤,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分离切除肿瘤,术中避免挤压或牵拉脊髓。肿瘤边界清晰则行完整切除,肿瘤边界不清的行部分或大部分切除。

1.3 监测方法

采用Cereplex Direct 在体多通道神经信号采集系统(美国Blackrock Microsystems , Inc)全程监测指导手术。上下肢均行MEP与SEP监测,EMG仅根据病变受累位置进行监测。

SEP监测:根据监测仪说明书分别将参考电极、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及地线置于合适位置,刺激频率2.1~4.7 Hz,强度15~30 mA,并给予150次电刺激,麻醉平稳后开始记录基线,观察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情况,降幅20%~30%时查找原因,波幅降幅50%以上时报警,待恢复至20%以下再继续手术。

MEP监测:采用经颅电刺激,根据监测仪说明书将电极置于合适位置,刺激频率3~5 Hz,强度100~600 V,持续时间0.2~0.5 ms,每次间隔2 ms,串刺激8个/次,麻醉尽量减少肌松剂的使用,监测时可采用TOF实验(一组四次成串刺激)排除肌松剂影响,诱发电位波幅降幅50%以上报警。

EMG监测:预估手术可能损伤的神经根相关肌肉,相应进行EMG监测,根据说明书放置监测电极,记录肌肉静息电活动,高频爆发时报警,还可针对性给予激发性EMG,判断病变切除范围。

1.4 观察指标

记录肿瘤切除情况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手术结束后送检,鉴别肿瘤类型。

出院后常规随访,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2 结果

2.1 手术完成情况

89例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手术。76例为显微镜下全切术,包括硬膜内髓外肿瘤58例,髓内肿瘤18例。13例为显微镜下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均为髓内肿瘤。所有切除物均送检,病理回报室管膜瘤21例,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3例,皮样囊肿6例,脂肪瘤7例,畸胎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错构瘤3例,转移瘤3例,脊索瘤2例,胶质细胞瘤1例。

2.2 神经电生理监测

10例患者术中电生理监测未报警,79例患者术中电生理监测报警,包括SEP报警48例,SEP与EMG共同报警7例,SEP与MEP共同报警24例。36例SEP异常患者波幅降低20%~30%,立即减少牵拉刺激,10~15 min后波幅恢复正常。9例患者SEP波幅降低50%以上,立即暂停手术,30~37 min后SEP波幅降幅恢复至20%以下,继续完成手术。9例患者SEP波幅降低50%以上的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加重,采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

2.3 随访结果

术后6例患者失访,8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25±3.18)个月,其中73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9例患者无明显改善,5例患者症状加重,2例患者复发。

3 讨论

椎管内空间较小,肿瘤压迫神经根及脊髓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严重时甚至发生截瘫[8]。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椎管内肿瘤患者预后,清晰的手术视野有助于医生分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9]。但医生肉眼观察无法评估手术操作导致的神经及脊髓功能损伤,可能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障碍,影响预后的改善[10]。

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于即时反应神经功能变化,判断切除边界,减低手术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MEP、SEP与EMG等方法[11]。SEP是最早应用于监测神经和脊髓功能的方法,具有方便、灵敏、波形稳定和抗干扰性强等优势[12]。但SEP主要监测脊髓后索功能,无法直接体现运动传导束的功能状态。SEP刺激对象主要是混合性周围神经,对单个脊髓神经根损伤不敏感[13]。此外,手术刺激及麻醉药物均可能影响SEP结果,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发生[14]。MEP主要监测皮质脊髓束功能状态,是躯体运动通路完整性的体现。但外周肌肉受多根脊神经根支配,因此单独采用MEP监测也可能出现假阴性[15]。同时,麻醉中采用的肌松剂等药物对MEP灵敏性也有影响[16]。EMG是对肌肉静息电活动进行监测,肌肉受到刺激时可立即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可直接监测支配肌肉的神经根功能状态,但在监测脊髓功能时灵敏度较差[17-18]。

3种监测方法各有优劣势,因此在临床上通常综合运用以提高监测敏感性[19]。本次研究中,根据3种监测方法的特性,在切开脊髓时重点对SEP进行监测,分离脊髓外侧与腹侧的肿瘤时重点对MEP进行监测,确定肿瘤切除范围采用EMG监测[20]。对于监测中报警的患者,冲洗手术视野查找原因,积极调整操作,在波幅降幅恢复至20%以下再行手术。研究结果发现,89例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手术,76例(85.39%)为显微镜下全切术,79例(88.76%)患者术中电生理监测报警,术后73例(82.02%)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全切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较既往手术有所提高。该结果表明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有效指导椎管内肿瘤的治疗,在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全切率。但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手术时应注意保证监测的可靠性:1)注意麻醉药物的选择。肌松剂对监测效果有干扰,应首选异丙酚、氯胺酮等药物[21]。2)监测操作的准确。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选取合适的目标区并正确放置电极,避免干扰信号影响监测。3)及时反馈电位变化。严密观察波幅变化情况,及时预警以避免不可逆损伤,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安全性及治疗效率好,可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减少肿瘤残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波幅椎管生理
开封市健康人群面神经分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布范围研究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打破生理“平衡”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考虑传输函数特性的行波幅值比较式纵联保护原理
频率偏移时基波幅值计算误差对保护的影响及其改进算法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