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术期低体温原因分析和保护措施选择

2019-03-28童晓茹涂慧慧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9年1期
关键词:肛温寒战围术

童晓茹 涂慧慧

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手术麻醉科,湖北襄阳 441021

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维持体温的动态平衡,以进行正常生理代谢、确保各项机能有效运转,但在围术期环境变化、麻醉、输液等外在因素影响下,患者机体产热中枢可受到抑制,进而出现体温调节中枢系统受损、体温下降[1]。据文献报道,外科手术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高达50%~70%,低体温的发生,不仅可引发寒战、肢体发冷、麻木等症状,还可导致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上升、预后质量受到明显影响[2]。因此,采取积极的低体温保护措施,对于保障围术期安全性、提高患者恢复质量均有着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归纳总结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并就复合保温、常规保温两种措施预防低体温的价值进行了对比,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对照分析方法,自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的患者中进行筛选。患者均符合PCNL适应证[3],核心体温在36.5~37.5℃范围内,预估手术时间在2~3 h范围内,既往无心、肺及精神病史,患者签署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15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复合保温组、常规保温组,各79例。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

1.2 保温措施

常规保温组采用常规保温干预,术前1 d将袋装等渗冲洗液及复方氯化钠置于手术间内,手术间温度设定为25℃。静脉输液、灌注液均为常温,常温碘伏消毒;常规伤口敷贴,患者四肢、躯干以毛毯覆盖。

复合保温组采用复合保温干预,术前1 d将袋装等渗冲洗液及复方氯化钠置于保温箱内,温度设定为37℃,将聚维酮碘等皮肤消毒剂加温至约40℃,患者四肢、躯干以充气保温毯覆盖,身下铺循环水毯,温度设定为38℃;3L伤口敷贴分别贴于左右腰部,将冲洗液全部收集于接水袋内,避免将手术单浸湿[4];术中环境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40%~60%,静脉输液、灌注液均加温至37℃。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输液量、灌注量,并对其术前、术中(麻醉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术毕肛温变化进行检测,肛温测量使用直肠温度传感器,测量时传感器与肛门距离>6 cm[5]。此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寒战分级标准[6]为0级:无寒战;1级:竖毛或外周血管收缩;2级:一组肌群肌颤;3级:超过一组肌群肌颤;4级:全身肌颤;寒战分级≥1级视为发生寒战。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性别、寒战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年龄、围术期肛温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液量、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x±s)

2.2 围术期肛温变化

复合保温组围术期肛温未见明显变化,各时点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保温组麻醉后60 min至术毕肛温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寒战发生情况

复合保温组术后寒战发生率为3.80%,低于常规保温组的2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围术期肛温变化比较(℃,x±s)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低体温原因分析

临床一般将核心温度低于36℃定义为低体温,既往报道显示,常规保温措施下,约有50%的患者在外科手术中会出现低体温,而未开展保温措施时,患者术毕初期体温往往接近34℃,达到中度低体温标准[7]。术中低体温可造成循环中儿茶酚胺浓度上升,引发高血压及全身血管收缩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钾,进而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症状,严重威胁手术安全性与预后质量[8]。除此之外,低体温还可影响患者舒适度、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增加术后感染风险、改变凝血功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进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9]。因此,了解低体温发生原因、探索简便有效的保护措施尤为重要。

在总结过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低体温发生的原因总结如下,旨在为保护措施的制定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心理因素:手术环境、麻醉、有创操作均可作为应激源,导致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这一反应可对回心血量、微循环带来不良影响[10],为低体温的发生埋下了伏笔。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而老年人群体温普遍较低,在多种应激源刺激下更易发生低体温;与成年人相比,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低体温发生风险亦处于较高水平[11-12]。3)麻醉因素:麻醉对交感神经的阻滞可造成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受限,且有报道表明,全身麻醉可使患者基础代谢率降低30%以上[13],故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患者体温普遍呈下降趋势。4)保护措施不当:患者术前消毒时,皮肤暴露于手术室环境中,而手术室温度一般为22~25℃,冷消毒液刺激、手术敷料的保暖作用有限,以及低温液体、灌注液的输注,均使得患者体温极易降至36℃以下[14-15],此外,术中保温措施不完善或保温效果不佳,也可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幅度增加。

3.2 围术期保护措施选择

PCNL是临床常用的肾结石治疗手段,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多种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术中麻醉、体位变换及大量冲洗液的变换,也使得患者心肺负荷上升,低体温发生风险亦随之加剧[16],因此,本研究选取PCN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围术期保温措施主要注重患者四肢、躯干的保温,但忽略了静脉输液、灌注液、消毒液的升温处理,而PCNL术中往往需大量灌注液冲洗以清除碎石屑、组织碎块、保证视野清晰度,大量低温灌注液的输注可导致患者体温迅速下降[17-18]。本研究常规保温组麻醉后60 min体温即较术前下降,且术后寒战发生率高达27.85%。与之相比,复合保温组围术期体温均未见明显变化,且术后寒战发生率仅为3.80%,显现出该方案在预防围术期低体温方面确切的作用。复合保温干预强调围术期各环节的优化,如保证手术间温度的适宜与稳定、上调输液及灌注液温度、完善保温措施等,与此同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输液量、灌注量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说明复合保温并不会对手术操作带来明显影响,推广性值得肯定。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指出,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变化也可导致机体御寒能力下降[19],因此,强调术前心理干预,对于减轻精神因素所致冷刺激阈值下降也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直肠温度传感器的应用,为术中核心温度的实时监测创造了良好条件,强调围术期患者躯体核心温度的实时测量,尽早发现患者体温变化,对于低体温的早期预防及治疗也至关重要,应予以重视。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年龄因素、麻醉因素、保护措施不当等,而常规保温措施在控制体温波动、预防术后寒战方面的效果有限,复合保温措施强调保温措施的完善以及各类液体的升温处理,能够有效预防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肛温寒战围术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缩短新生儿直肠温度测量时间的可行性研究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肛温、心率和自我感受的影响*
平腕立指手法对热证家兔模型肛温及血液白细胞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