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高校艺术系中如何实施有效美育教育
2019-12-02李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审美教育,坚持用美育人,教育文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审美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并对新时期的美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校是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在艺术类学生中,如何以美育人,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让美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影响人、塑造人,是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美育教育;审美教育;育人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学校的审美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以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育至今,至少延至2035年,都会一直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新时期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就把美育或者说艺术教育作为独立学科对待。
一、 美育教育的含义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质。
狭义美育就是具体指艺术教育即形式美育,旨在培养审美素养的教育活动,如美学,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而广义的美育即实质美育,通过培养训练对象的审美素养提升,感受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生活的促进功能,这种广义的美育是将美育原则渗透于各学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二、 美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从含义中可以看出,审美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美育,通过一些艺术性课程、鉴赏性课程来提高审美能力,艺术源自于美学,它以审美为基础,是审美文化汇总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美育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是重合的,审美教育乃是美育的最佳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审美教育在当今中国美育中的地位越发突出,但审美教育并不等同于艺术教育,前者的内容更加宽泛并包含后者。近年来,艺术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高考招生改革政策,取消所有奥数、文化考试冠军的加分,加强综合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考范畴,重点是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兴趣特长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成绩等。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参考文件(教体艺[2014]1号)、(教体艺[2015]5号)、国办发[2015]71号,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
三、 民办高校艺术系学生现状
作为高校里的艺术系辅导员,尤其是美术生,原本的学生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但由于招生分数的限制,学生的质量普遍较低,审美能力只是稍微高于大文大理学生水平。并且,在繁杂的课程中,更多的学生是为完成学业任务,学到应用知识,对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不重视。所以,美育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四、 让美育教育发挥育人功效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教授的回信中提道: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对美术、美育教育的高度重视。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和推荐美育,是艺术系学院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培养,开展课程思政,把知识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会美,更要学会发现美的眼睛。其次,在教师结构上,注重老中青结合,学科带头人要有丰富的学术积累和教学经验,新一代教师也有创新的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有利于取长补短,全面打造成熟的教学团队。最后,把美育融入课程体系,在课程上要结合人才培养,从艺术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人才需求和面向,作为美术生,更多的是学会感知美、发现美、探索美和创造美。
注重生态美育,把校园打造成美育课堂,通过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和艺书环境化育心灵。在我校,我院学生对教学楼实施了美化改造,外观使用12个月份结合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对教学楼外观进行了墙绘美化,内部楼道则使用不同的主题对每层进行了绘画,在楼道内部进行了学生作品的展示。通过对基础设施,也就是硬环境的改造,塑造一种艺术氛围,从而向软实力转化。
实施美育内在方面,在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高等教育里,教师不是灌输式教学,而是引导启发式教学,特别是新时代下知识爆炸式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很有可能会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全社会更加重视审美教育。然而,与素质教育相比,我们对美育教育的内容、方式等重要问题的认识还是有些模糊,使得美育的具体实施难以找到切实的路径和具体的抓手,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探讨美育内涵与方法,把推进美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黄江英,周芳.新时代青年审美教育探析[J].艺术教育,2018/12.
[2]李骏,梅景辉.我国“立美育德”思想的当代转型[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6.
作者簡介:
李娇,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