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9-12-02张睿

读天下 2019年28期
关键词:构建对策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构建对策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已经成了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的必修课程,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开发学生的课内外活动,以生活实践作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立足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结合生活实例、生活现象等,积极构建生活化的科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广泛参与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目的。本文立足小学科学教学,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对策。

一、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关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想再次引起关注。基于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具有必要性:

(一)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了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有利于改变过去理论化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就小学科学的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开发学生的课内外活动,以生活实践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 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科学课程已经成了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成为学生素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课程。然而,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试化的教育思想普遍存在,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同,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变过去科学课程被处于边缘化地位的现状。同时,教师通过积极的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构建,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培养,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二、 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现状

虽然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在实际小学科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教学现状普遍存在。小学科学教师忽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科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同时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内外活动开发不足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 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对策

(一) 創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广大教师所青睐的对象。在情境教学法模式下,教师通过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小学科学教小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科学课堂,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欲望,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例如,笔者在之大同学说学习“大气压”的相关知识时,就通过一个富有趣味性的“魔术”作为课堂导入,创设生活情境。这个“魔术”的表演很简单:一个空玻璃杯→在杯口盖上一张薄纸片→迅速将杯子倒置→薄纸片立刻掉下;反之,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在杯口盖上一张薄纸片→迅速将杯子倒置→薄纸片没掉仍贴在杯口。学生被这种富有趣味性的“魔术”表演吸引住了,纷纷想要探究其中的原理,笔者这才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入主题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将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耳熟能详的现象都具有科学性,只不过很多人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将其融入教学课堂中,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还是以大气压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知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大气压,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给钢笔加过墨水呢?你们加墨水的时候都会怎样做呢?”学生们面面相觑,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个过程,居然还蕴含着科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问:“我们用塑料管吸饮料时,饮料为什么会往上跑呢?”等等,类似的科学问题,都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而学生思考完毕以后,教师这才娓娓道来,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性的科学活动,方能达到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浮力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一些生活材料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很简单,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如铁钉、泡沫、树叶、橡皮擦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体是沉的,哪些物体是浮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进而引出浮力的相关知识。这种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应当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茂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

作者简介:

张睿,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构建对策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构建研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