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刍议
2019-12-02汤静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对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改革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当前小学生朗读现状,积极开展朗读训练,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对策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俗称百科之母。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低下,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对策。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
(一)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语言的建构與运用、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等共同构成了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相比较传统应试化的教育模式而言,核心素养理念指导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核心素养的视角,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几大维度,积极发展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朗读教学,是规范学生语言使用方式,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 有利于改革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作为百科之母,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试化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例,谈到口语交际表达,绝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英语而不是语文,殊不知对中国的学生而言,语文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更加重要。然而,当前的很多小学生,普通话水平低下,朗读能力、演讲能力低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哑巴语文”。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朗读训练,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普通话发音,规范学生语言使用方式,培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朗诵能力等,有利于改变学生“哑巴语文”式的学习状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二、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现状
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普通话水平低下,音准不高,导致在朗读的过程中发音错误、影响了朗读效果的提升;其次,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缺乏技巧和方法,导致喊读、唱读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不懂得朗读的停顿、节奏等,影响了朗读效果的提升;第三,情感把握不到位。朗读,需要朗读者将文本所体现的情感等表现出来,然而,很多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懂得从深层次的角度把握文本情感,导致所朗读出的文章空洞而缺乏情感。基于这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朗读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三、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对策
(一) 强化朗读基本功训练,夯实朗读基础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学生而言,任何一项能力的成长,基本功的训练至关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夯实学生朗读基础。何为朗读的基本功呢?笔者认为:普通话可以称为学生朗读能力训练的基本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语文教育的启蒙性、基础性,从字、词、句教学入手,将普通话训练融入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发音学生需要掌握,如儿化音、边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等,学生需要准确发音,方能达到提升普通话水平的目的;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专项普通话训练,通过专业化的普通话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为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 指导朗读技巧和方法,培养朗读能力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小学语文朗读过程中学生唱读、喊读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科学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改变学生这种空洞缺乏情感的喊读模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朗读的停顿、节奏指导。朗读,并不是干巴巴地把文章读完即可,而是需要充分把握朗读文本的节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文本的内涵,通过范读等方式,让学生的朗读具有节奏感;其次,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把握文本情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不是空洞的朗读。对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标准的示范,并在示范的过程中融入技巧讲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 开展多样化的朗读活动,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多样化的朗读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竞赛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朗读诗歌、散文等,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朗读水平,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改变过去应试化的语文教育现状,强化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作者简介:
汤静,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仙源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