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级历史学困生成因和对策之个案研究

2019-12-02张团结

读天下 2019年31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学困生

摘 要: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实际需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的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下实现个人综合成绩的稳定提升,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在学习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障碍,其中学困生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此本文以九年级历史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以此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九年级历史;学困生;成因和对策;个案研究

一、 引言

作为中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学科,历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观,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意义重大,历史老师在教学实践时必须要深入解读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抓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保证学生真正的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和精髓。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知识相对比较复杂,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许多学生感觉困难重重。

二、 九年级历史学困生成因

(一) 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较差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关注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促进不同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但是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学习行为习惯相对较差,难以意识到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之中无法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对老师过于依赖,难以在个人学习兴趣的引导之下进行主动学习和实践。

(二) 学生学习方法不当

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会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许多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认知较为浅显,还没有掌握该学习的技巧和精髓,直接以简单的背诵和记忆为主体,另外老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极少有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意识到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大部分的学习只能够简单的应付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实质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长此以往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

(三) 历史老师专业水平较差

尽管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逻辑思维框架还处于架构之中,因此老师的引导则显得尤为关键,历史老师必须要以学生目前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为依据,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并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保障学生在不断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意识到历史学习的技巧和精髓,从而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学习,真正的实现个人历史成绩的稳定提升。但是许多历史老师在历史教学实践是无法保障个人语言组织的流畅性,难以利用准确的语言来传达出深刻的含义,无法保障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深刻且宏观的认知。其次老师还没有明确前期的教学设计目的,无法抓住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往往直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背诵,难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精髓。在设计不同的历史教学步骤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大部分的教学过于落后和传统,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难以真正的采取层次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指导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最终导致学生只能够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之中实现知识的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

最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没有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少,两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非常的机械,学生无法表达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同时对老师存在许多的畏惧情绪。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老师的学法指导尤为关键,但是因为各类客观原因,许多老师直接追赶进度,布置了大量的作業,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最终导致学生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压力。

三、 九年级历史学困生的对策

针对上文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九年级历史老师在教学实践时必须要以学生的现实条件为切入点和落脚点,结合各类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

(一) 注重目标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老师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目标激励的形式,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保障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在需求,真正的重视历史学习,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引导之下主动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对学习任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实现个人历史学习成绩的稳定提升。老师需要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融入主题教学环节,分析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注重优等生和他的生的合理配比,积极的倡导小组内部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积极的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分的体现个人的优势,老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价值。

(二) 注重师生互动

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保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分析学生的兴趣所在,围绕学生的兴趣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明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给予学生相应的辅导。

(三) 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实力

学校必须要设置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注重教师的能力提升和学习深造,保障老师能够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积极的促进师资力量的有效提升。教师个人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的学习同行业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在不断实践和改革的过程之中,保障自身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促进学困生数量的减少。

四、 结语

九年级历史学困生的成因较为复杂,老师在教学实践时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核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立足于学生来促进不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嵘,于珍.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105中学为个案[J].基础教育,2011,8(2):115-119.

[2]赵延利.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杨瑞棠.乌鲁木齐市汉语学困生问题、成因与对策的个案研究——以A小学四年级八位学生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张团结,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万安学校。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学困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样态研究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分析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