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作文阅卷亲历与感想
2019-12-02陈寅兰
摘 要:从这五年的作文题目来看,大作文不变的是都强调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观察体会,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不同的是对学生的审题能力的考查逐步加大难度,而且更注重学生对自己品质的反思,与当前社会强调的“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紧密相关。本文就长沙地区近五年的中考作文为例,向读者分享阅卷亲历与感想。
关键词:初中教育;中考作文;阅卷启发
2019年中考阅卷工作已于6月25日结束,中考成绩尘埃落定,成绩也于7月3日公布,结果一如既往,几家欢喜几家愁。回顾近五年,连续在初三的教学经历和阅卷经历,仔细反思还是收获颇多,感想也颇多。下面对中考作文阅卷谈一点感想,供各位同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 分析作文题型变化
2015年命题作文:“书,我的良师益友”;2016年命题作文:“凡人小事的背后”;2017年开始出现材料作文,主题是“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回报父母”;2018年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低级版,主要围绕问题“写作要不要讲真话,抒真情”;2019年依然是材料作文,主要围绕“综合素质材料上传自己做还是父母帮忙做”展开,引申出主题为“独立自立”的作文写作。
二、 总结具体问题
(一) 审题立意不准,方向有偏差
前面已说立意的区分,学生们对于材料作文讨论的问题把握不到位,不知变通,许多同学只抓住综合素质材料上传,认为是实践活动或劳动,却不知道这则材料在围绕“综合素质材料上传是自己传还是父母帮助自己传”的展开。而问题的答案“自己传”反映的人的自立品质应该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而写到实践出真知或劳动光荣上,出现审题的偏差。
(二) 喜欢套作,缺乏新意
阅卷中看到许多应该是学生平时写过的作文,从文题到内容与作文材料关联不大,但写得很流畅。比如有同学文题为“中考”,内容写自己在中考前的担心害怕后来经过某人某物的启发决定积极备战,勇敢面对。也有同学写社会实践活动,拟的标题是《实践出真知》,如果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要独立自主,这未尝不可,应是切合题意的,可他偏偏写这个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明白实践的重要性,这就与材料风马牛不相及了。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学生写得如此流畅,很显然是套用了长沙市的10套模拟试卷上的作文题而写过的作文。
(三) 自拟题目方向太大,过于生硬
俗話说:“题好文一半”,说的是题目拟得好不好,其实也关乎文章好不好。阅卷时看到有些题目很喜欢,比如《十五郎,懂自理》,将主旨直接或间接放入文题中,这对中考阅卷的老师来说少了思考是否走题的苦恼,对学生来说又是不偏题不走提的保证,而与之相反,阅卷中也看到许多奇葩的作文题,如《中考》《劳动》《诚信》,这样的文题不说是否偏题走题,就是题目本身来看,也是范围太大,不易写好。
(四) 书写潦草,表达苍白
文貌是阅卷老师看中的一个方面,书写不漂亮无伤大雅,但让阅卷老师老师看得吃力就不行了。而表达老师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流水账叙事,没有描写,没有情节的波澜起伏。
三、 应对措施
(一) 提高阅读量,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文的考试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有关,而且最后决定学生成绩的往往不是技术层面的答题技巧,而是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作文中的语言表达、谋篇布局也跟阅读息息相关。而且文章的立意高低往往在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看法,这些也在于学生的阅历与阅读。
(二) 加强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能力
教材里的课文是语文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可供学生阅读与模仿写作的范本,“向课文学写作”是雅礼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邓志刚老师提出并践行的理念,许多一线教师也在践行他的这个理念,并且颇有效果。而当代的一些散文大家,譬如龙应台、张晓风、迟子建、林清玄等人的作品无论叙事风格还是语言表达还是布局谋篇均可效仿,在向大家学写作的时候,择善而从,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掌握几种文体到的规范写作方式,特别是高中学生常用的而初中学生很少用的议论文写作模式。
(三) 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
近三年长沙中考的作文均是材料作文,但每年又略有不同,于是老师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仔细钻研不同的材料作文,加强学生的审题立意的训练。材料作文审题定生死,立意定高下。审题出现问题,作文的文字表达再好都难上50分,而且常常打入四类五类文,语文打B都困难了。我们到中考前两个礼拜开始强化的提纲训练是卓有成效的,只要学生认真完成训练,不管中考作文材料怎么出,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四) 了解学生该具备的品质,把握其内涵,渗透进写作
语文这个学科承担了育人的功能,而“作文如做人”,作文写作自然要注重“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如: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治信仰、生态意识、国家意识等等。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将学生该具备的品质、素养渗透进课堂渗透进教材。而作文写作中也要有意无意地训练学生表达对品质素养的认同,同时对其内涵要加以区分,不可张冠李戴。像今年中考那样把自立等同于实践,贻笑大方。
参考文献:
[1]崔益林.中考作文阅卷探秘[J].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2017(4):39-42.
[2]胡志波.一次作文阅卷引发的思考——浅谈如何写好中考话题作文[J].新课程(中学),2017(6).
[3]阎永锋.什么样的考场作文最能打动阅卷老师[J].中学生(初中作文版),2017(6):13-17.
作者简介:
陈寅兰,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市南雅中学。
???????????????????????????????????????????????????????????EN-US>.语文天地,2016(7).
作者简介:
陈燕霞,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