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2019-12-02金华

读天下 2019年3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初中数学

摘 要:团队合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学生的思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立小组学习合作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对学生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改善的有效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一、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表现

(一) 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标改革,让学生发挥更多的学习自主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需要将自身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让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一切的规划,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只是听老师讲知识点,做笔记,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思考的过程。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个数学小团队,让学生独立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进行解决问题,得到不同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拓宽学生思维的角度,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 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进步

初中数学的学习本身具有其枯燥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让他们在讨论问题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取长补短,打到最后共同进步的目的。尤其是在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薄弱的,学生在碰到自己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退缩,如果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促进每个学生有继续探索的动力,在遇到困难时,培养每一个学生共同合作前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数学知识,增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达到对数学理论的巩固。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带来更加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彼此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三) 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和全面成长

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学生不只是单纯的听老师讲,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学习知识面。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學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增加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在互相讨论问题时,学生可以得到彼此互相尊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艺术,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彼此督促。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探讨,同时也是学生之间建立学习伙伴的过程,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睦,学生得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他们学会求同存异的道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让学生的数学变得不那么无趣,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发展,为学生达到新型人才的要求做铺垫。

二、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 确保学习小组的有效分组

第一,对学生学习小组要作有效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层次,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做到有效分组的综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对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学生往往会选择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在一个小组。在这个前提下,可以让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和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可以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让他们彼此学习对方身上的长处,还有一些成绩相近的同学,在一个小组也有利于他们彼此之间讨论学习问题。所以有效的小组学习不仅仅是要他们的学习成绩优劣互补,而且小组成员之间必须有一个和睦的学习关系。

(二)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任务

第二,小组成员之间必须是分工明确的。在分组的过程中,要确定某一位具有领导力,号召力的同学,作为学科组长。同时,在设计了学习任务之后,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合理分配,比如,可以设置资料查找员,记录员,发言员等职务,确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投入更积极的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乐趣。也可采取分工轮流制,让每个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

(三) 合理为学生设置小组座位图

第三,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座位,传统的课堂上都是学生面对黑板,这样的座位设置不利于学生彼此之间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中,需要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可以坐到一起,在相近的距离内,有利于小组之间的讨论,以及交流,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彼此合作,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四) 有效的评价及奖惩措施

第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当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需要教师对学生做的作业进行评价,以及奖惩设置。也只有为学生的学习布置一定的任务,才能更加促进他们之间彼此合作,和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努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受到老师的评价应该积极吸取教训,并为往后的学习积累的宝贵的经验财富。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对于学生不能一味的打击,要给予实时的奖励,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成长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多多鼓励,让学生获得更多正能量的学习动力。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每个小组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对他们的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并做出奖惩,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必须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合适的小奖品。对于表现有待提高的小组也要给出相关建议,可以给表现不好的小组一定的惩罚,其目的也是为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惩罚要适度,不能变成打击学生自信心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月红.关于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及需注意的问题[J].文理导航(中旬),2017(8):37.

[2]杨金生,周玉霞.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2):75-76.

[3]全春花.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3):155.

作者简介:

金华,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金沙中学。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有效性初中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