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

2019-12-02

中小学德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学科素养

班建武:劳动教育应有新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

班建武在《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撰文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各类学校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当前,中国社会迈入新时代,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社会的劳动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40年带来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空前丰富,人们的闲暇时间也日益增多。这一切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使劳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突出表现为劳动形态的变化、社会劳动价值观的改变以及青少年学生劳动实践的缺乏等方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在立场上,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实质”而非“形式”的结合;在内容上,体现一种发展的教育观,重视闲暇教育和消费教育;在功能上,强调劳动之于个体的存在性价值,以赋予个体在劳动教育中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丰富其关系属性并提升其审美人格;在实践上,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构建一种整合、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刘次林:劳动应作为一种素养

刘次林在《教育发展研究》2019年第5期撰文指出,劳动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这是教育幸事,也是民族幸事。对这个热点,必须有几个理解。第一,劳动教育之劳动是指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利用和改变物质材料的活动;脑力劳动则是使用符号生产精神产品的活动。如果把脑力劳动也归入劳动教育范畴,劳动就成了人的本体性的生存状态,就会泛化和模糊劳动教育的边界,使劳动教育失去了针对性和现实价值。马克思也是把劳动看作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这也是从体力劳动来研究的。第二,劳动教育看重的是劳动素养,而不能理解为开设劳动课。教育方针中所提的德智体美劳都是素养概念,它们并不对应于学科。我们不能说“德”对应于德育学科,也不能把“體”看成是体育课完成的任务。因为不仅仅德育课,所有学科都应该体现育德功能。同样道理,劳动素养不只在劳动课之中养成。家校的日常打理,班级的卫生轮值、环境布置,学科教学的实物计量、实地调查,各种综合实践课的实践活动,都有劳动素养的培育功能。第三,劳动教育要体现层次感。从不同的学科领域来理解劳动有助于丰富劳动教育的层次感。劳动的首要意义是经济学意义上创造财富的活动,这也是劳动教育的基础目标。伦理学意义上的劳动旨在培养学生诚实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讲究劳动中的公平关系等。政治学意义上的劳动重点是了解劳动对于推动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正是从劳动这个要素建构起解读人类发展历史和命运的学说,通过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更加科学地理解人性、理解社会、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劳动学科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热爱劳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