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2019-12-02刘波
刘波
[摘 要]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非常规课,要想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需确立实践活动的目标,创设合理的活动流程,精选多种形式的活动内容,以此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 实践活动;创造性;综合素质
数学教学由多种数学活动所构成,其中离不开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推进. 数学实践活动课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作为数学课堂的主要延伸点、巩固点和发展点,从而不断延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无限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剖析时下新课改推进下的初中数学教材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提升了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参与度,并将其与教材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是“做”出来的. 因此,数学教师应精心安排好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 一节完美的数学活动课,不仅需要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理清设计教学的基本思路.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实践活动的目标确立
对于数学活动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仅需要经历实验、操作、猜测、验证这一系列过程性目标,还需要体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结果性目标. 换句话说,则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实践、合作、运用、创造这五种意识,以及学习、动手、交往、创新这四种能力. 这就说明数学活动不仅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还具有综合化的特征. 不过,创设一节数学活动课,也不可能完成学生以上诸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需要数学教师有针对性地凸显重点,保质保量地完成其中的一项或几项目标即可.
那么, 数学教师该如何确立实践活动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活动内容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内容上的多样性. 比如调查、实践、操作等等,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离不开生活实际的参与,可以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 所以,教师在进行目标确立时,需凭借具体的活动内容,让实践活动的指向性得以增强. 比如,教师在组织活动课“度量线段”时,这个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借助已学知识“度量长度”,并在认识测量工具、理解测量知识、掌握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刻度尺或圆规等测量工具去实践操作,即进行度量,并就此感悟线段的长度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或无理数. 因此,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利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合理调配、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去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不断产生学习的欲望,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引导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中不断获取成功喜悦,从而实现情感价值.
2. 活动对象
教师在创设数学活动课时,可以凭借活动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或生理特征来确立活动的目标. 活动课的总目标设定如下:活动对象借助实践活动,实现活动经验的获取,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意识,从中获取数学情感,借助活动这个载体,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可以逐步运用已有数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3. 活动时空
教师安排数学活动课,可以实现时空的开放. 活动课的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内,也可以安排在课堂以外,活动课的地点可以安排在教室内,也可以安排在自然界或其他室内. 当然,活动课的时间也无须受课堂时间安排的限制,完全可以依据活动的内容来进行安排,可长可短.
巧设活动课的流程
活动课的流程设置与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流程设置是有区别的. 数学活动课必须凸显自身的特征,体现活动课的关键所在——活动,应引导学生在活动课中充分展示出“活”和“动”.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与实践,把活动课的教学流程进行了划分,认为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来展开教学活动.
1.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这一阶段以“导”为主线进行活动,其不仅是活动课的切入点,而且是整个活动的关键所在,指明着整个活动流程的方向. 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活动目标及活动形式,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对于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这两种不同地点的活动,活动准备的“导”也是相异的,前者是课堂的导入,后者是内容的布置、安排.
2.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这一阶段以“动”为主线进行活动,是整个活动课的“主菜”,需要教师发挥最大潜能,不断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和动手操作,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活动环节中,教师需做到大胆放手,给学生的活动“留足空间”,并激发学生不受约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动心,仔细分析,勇于尝试,不断创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中.
3. 活动创新
活动创新这一阶段,主要凸显其“新”,需要教师基于活动内容进行延展,激发出更高层次的思维,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活动思考空间,并促成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形成.?摇
4. 活动收获
活动收获这一阶段以“评”与“结”作为主线进行活动. 所谓“评”,即适时评价学生的活动效果,教师通过引导、调控和帮助,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学”. 所谓“结”,就是教师在对“评”给予肯定的前提之下,关注多项信息的交流,进而获取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优化活动的形式
数学活动课可以创设多种不同的形式,并由活动内容来确定活动形式,从而提升活动效果. 数学活动课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1. 应用式
此种形式是数学活动课的主要形式. 通过该形式的活动课,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参悟数学的价值. 比如,学习“数学信息”时,其内容需要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字进行观察、交流和调查,从中发现其价值,充分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与方法,并不断提升实践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试一试为某一酒店的房间编码或为某一年级学生编排一下学籍号等. 诸如此类的实践内容,都是需要通过数学来解决的生活问题,是对学生数字编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检测.
2. 游艺式
此种形式是以“游戏”形式进行活动,以“动”为主线,激发学生脑、口、手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寓“乐”于“动”,从中获取活动乐趣. 比如,“剪一剪,拼一拼”这个活动课,教师引导学生基于测量与计算进行“剪”“拼”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二次根式”在拼图中的应用.
3. 创编式
此形式的活动课的主旨是具有创作色彩的活动形式,崇尚的是创造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办数学报”这个活动课,检测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能力、绘画能力......“奇妙的剪纸”这个活动课,学生自由发挥,画出擅长的图案,比如小动物、树叶、漫画等,借助自己的动手操作,领会对称的形成过程,感悟图形的美,并充分体会创造美的乐趣.
4. 竞赛式
此种形式是以“竞赛”进行活动. 在活动中不仅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检测,还能通过与人合作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精神. 比如“智力迷宫”这个活动课,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充分合作,并能获取积极的数学情感.
5. 探究式
此種形式是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和统计,对自己所提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得出结论. 比如“最小覆盖圆”这个活动课,需要学生以探究对角线和三角形的“最小覆盖圆”为载体,类比探究四边形的“最小覆盖圆”. 这种探究形式少不了分类思想和化归思想的参与,据此还可以充分巩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当然,作为新型课型而存在的数学活动课,无疑可以改善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匮乏现状.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究,不断总结,适时反思,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