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成长的民办高校发展进程探析

2019-12-02王媛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民办高校

王媛

摘 要:新型城镇化要做的不是单纯的农民变成市民的身份变化,伴随城镇化的是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這是有别于传统农耕文明的工业文明生产方式。民办高校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转型中,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这正是民办高校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城镇化是同步的,而且民办高校对于城镇化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民办高校; 育人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169-002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

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场规模宏大的城镇化建设,对于此次城镇化,绝不能仅仅从农民变市民的单一的身份转换角度来认识。李克强从理论的高度对城镇化做了一个概括,他说:“研究探索城镇化问题,应放在人类发展的大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去思考。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多层面、全方位转变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化是由工业革命引发和带来的,现代化的过程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①

新华社授权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特别强调这次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规划》提出2014—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目标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认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化的进程说到底就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而随着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变,参与其中的人也一定会发生思想的转变。因此,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无疑是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具体说就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发生的巨变。

二、城镇化背景下成长的民办高校

毫无疑问民办高校的成长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早期的民办高校是公办高校的拾遗补漏,公办高校一时难以提供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民办高校于是就应运而生了。随着改革的深入,民办高校也向纵深发展。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城镇化是同步的,而且民办高校对于城镇化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1.民办高校正规化建设历程

陶西平把民办教育的发展具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至1991年,即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起点,民办教育开始发展,以非学历教育的再度萌生为主要表现。第二个阶段,1992年到1996年,主要是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作为起点,民办的学历教育开始出现,民办的高等非学历教育,包括自学助考以及学历文凭考试都在迅速地增长。第三个阶段,从1997年到2003年,以国务院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行作为起点,这是第一部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国家行政法规,以这个法规作为起点,民办教育进入了相对规范的发展时期,民办高等教育开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一个格局,也就是少数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学校和大量的高等教育的文凭试点学校、高校自学助考的学校以及其他的高等教育等培训机构的并存格局的形成。第四个阶段,从2003年9月开始到现在,即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开始进入依法发展的时期②。

按照陶西平先生的观点,可以清楚的看出,民办高校在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三个阶段开始进入正式发展阶段,随着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民办高校开始了正规化建设。从2003年至今已十多年,民办高校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大批民办高校被淘汰,另一部分高校则越过生死线,向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迈进。这些存活下来的民办高校在我国公办高校大规模扩招的巨大压力下,激流勇进,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民办教育方方面面的成就。有一组数据客观反映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里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409所,民办高校707所(含独立学院303所),占28.95%;全国高校在校生2391.32万人,民办高校在校生533.18万人(本科在校生341.28万人,专科在校生191.94万人),占22.29%。民办高校数量已接近全国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校生人数也已超过五分之一。这样巨大的成绩首先是我们这个国家大的发展背景,我们的各项事业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取得了飞跃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2.民办高校的学生是城镇化主体人群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为4260美元,首次由“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两个“首次”标志着我国开始由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李克强总理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总结了我国城镇化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每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有1000多万,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城镇人口还将增加3亿左右,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量。”③

然而,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与进城打工农民有很大不同,他们虽然大多数也是来自农村,但是他们这些人自上大学后就离开生长的农村,毕业后在城市就业或自己创业,很少有人回到农村,因而成为中国城镇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得益于中国城镇化进程所创造的巨大就业市场,而民办高校的发展则因毕业生的广阔就业前景而一路高歌,因而民办高校与中国的城镇化是同步进行的。《规划》里把下一步的城镇化明确为“人的城镇化”,更是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空间。从民办高校学生自身来讲,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对于就业市场的适应程度强,社会融入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对于就业薪资也没有名牌高校的学生要求高,他们既具备高学历人才的素质,又有技工的技能。可以说民办高校学生在人力成本逐渐提高的现在有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3.民办高校育人理念的逐渐聚焦

民办高校的起步阶段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他们一出生就是面对市场的,必须接受市场的无情检验,这是没有人能否认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条刚性的约束,容不得他们讨价还价。毋庸讳言,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同步的。在经济粗放式发展的情况下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也不是很高,民办高校可以应付。另外,整个的招生形式也是供大于求,民办高校不愁生源,这也是高校规模扩张的黄金时期。有实力有远见的民办高校抓住时机,迅速占领制高点,成为万人规模的大学。

1999年的全国公办高校大面积扩招是对民办高校的一次巨大冲击。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2000年,河南民办高校是118所(含民办高等教育助学机构),2004年锐减为10所④。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民办高校纷纷调整办学思路。质量至上,以质量求生存,一时成为民办高校的中心工作。这次民办高校洗牌把教育投机商赶出了民办教育领域,净化了民办教育的环境。这些民办高校的开创者把内涵式建设的育人理念提到关系学校生死存亡的大计上来。

刚刚艰难的迈过一道坎,自2008年以来,高等教育領域又出现了两个让民办高校尤为心焦的现象:“一是近五年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下降,从2008年的1050万下降到了2013年的912万;二是中国高校数量仍在持续扩张,全国各地新建、筹建本科院校不断增多,2008年3月至今,全国共有257所高等院校获批升格为“大学”,占到目前全国高校总数的10.35%,其中2013年筹备新建本科院校及筹备升格本科院校达177所。”⑤这一前一后的挤压使民办高校又到了一个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民办高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调整。应用技术大学进入办学者的视野,由此开始了又一次深刻的教育改革。应用技术大学致力于全面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聚焦于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这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发展,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特色问题。诸多民办高校相继提出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并且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于2013年6月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这是地方高校面对严峻形势的“抱团取暖”,这次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不再局限于公办、民办,而是地方高校之间的合作。至此,民办高校完成了育人理念的又一次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

[2]陶西平.《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论文集:《中国民办教育大典》,主编:钱治安,出版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1月。

[3]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

[4]彭鸿源.《河南民办高校能否冲出围城》,《大河报》,2004年12月18日

[5]艾洪德,吕炜等.《人口约束下的高等教育:生源拐点与发展转型》,《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第9期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