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

2019-12-02段宝海汪珏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教学问题

段宝海 汪珏玮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理念定位偏差、教学设计不足和规范意识不强等问题。建议新入职心理教师通过矫正课程教学理念、加强教学设计过程和增强教学规范意识等手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关键词〕心理教师;教学问题;入职适应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2-0070-02

一、问题提出

新入职教师从学生转变成教师,需经历入职适应过程,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新入职教师经常担忧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处理与其他教师的人际关系等[1]。课堂教学是教师最核心的工作,其适应过程更为重要。新入职教师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呢?称职的教师在开展有效教学时,除熟知所授学科课程外,还需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例如教学中向学生阐明简要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迁移而教等[2]。

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除会遇到上述普遍问题外,还会因课程特殊性遇到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学校缺乏对心理教师的重视、学校缺少有效的支持系统和心理教师缺少公平的发展机会等[3]。课堂教学方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相对其他课程更为抽象,教学方法以团体辅导活动为主,教学过程更强调师生间的人际互动,教学效果难以用短期量化标准测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解决。在课堂教学适应中,良性积极适应会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自我成就感和教学效果等,而负性消极适应则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自我否定感与无意义感等不良体验,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新入职心理教师由于教学实践经验不足、自我职业定位偏差、课堂教学期望过度理想化等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理念定位偏差、教学设计不足与规范意识不强等问题。

二、新入职心理教师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理念定位偏差

1.教学理念定位偏差。理念指导行为,教学理念的定位偏差往往会导致教学行为的失当。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其一,问题导向的消极预设。新入职教师在设计教学主题时易出现“问题”视角,例如讲授青春期亲子关系时,整堂课都在讲“逆反”“亲子矛盾”“问题解决”等负面内容,该视角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心理教师应多给予学生积极引导,不能预设每个个体都存在问题。其二,教学互动中对学生思路尊重不足,较生硬地进行理念压制。部分新入职教师容易忽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身份,与学生互动交流少,不会换位同理思考,甚至出现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现象。其三,急于表现自己,理想化教学。部分新入职教师容易过分夸大心理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缺乏客观准确的自我定位与课程定位。

2.生本理念定位偏差。新入职心理教师生本理念定位偏差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缺乏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直接经验,更多停留在书本理论层面。不能准确把握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特征,具体教学中引用案例、组织活动、师生互动中易高估或低评学生能力,导致课程难度大因而学生难接受或者吸引力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缺乏对学生私密信息的保护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大量内容都涉及诸如亲子关系、自我认知、恋爱经历、性心理等私密话题,涉及敏感性主题时,心理教师需充分意识到学生私密信息外泄会给当事人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负面体验,课堂情境中教师应高度注意学生私密信息的保护。

(二)教学设计不足

1.教学内容科学性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内容如果停留在经验水平,缺乏科学性,或单纯阐述理论,缺乏实践性,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容易片面夸大讲授内容作用,忽略很多现象大都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而非受单一的某种心理过程或个性心理绝对影响。例如,某教师在讲授意志时,过度夸大自觉、自律、果断与坚韧等意志品质的作用。新入职心理教师还容易片面强调经验性或理论性知识,导致理论与经验的联系不足。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支撑,课堂教学如果既能结合理论又能联系实际,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提升艺术性,一定会取得更好效果。

2.教学过程严谨性不足。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易出现随意性强、严谨性不足的现象。例如:导入部分太长,虎头蛇尾现象普遍;辅导活动或引用事例与主题脱节,内容堆砌现象普遍;主次重难点不明,教学板块间衔接不自然;求好心切,心理辅导活动太多;程式化明显,缺乏创新及个人特色;方法单一,不能根据授课内容和辅导主题选择恰当方法等。

(三)规范意识不强

1. 时间规范意识不强。其一,课堂整体时间把握不到位,经常授课内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讲授完,或者提前结束;其二,课堂各教学环节时间把握不到位,容易出现部分环节超时太多,部分环节时间被压缩的现象;其三,师生分配时间把握不到位,经常教师占时过长,而分配给学生的时间不足。

2.教态规范意识不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衣着打扮、举手投足无不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新入职教师着装时易“偏时尚,欠得体”,与学生沟通時目光交流不足、倾听不够,面部表情有时略显僵硬或表现夸张,体态语言有时过于拘谨或过于放松。

三、提升新入职心理教师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矫正教学理念

中小学心理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其次才是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解决,所以心理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向的消极预设是颠倒主次。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解决。师生互动过程中,心理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思想行为特点,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批判思维养成。心理教师在确保教学过程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兼顾艺术性,侧重从积极心理角度入手,注重学生良性发展而非问题解决,做到“心中有教案,眼里有学生”。

(二)加强教学设计过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侧重于教学活动辅导,而非理论知识讲述。心理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学理论素养,用理论指导心理辅导活动,充分展现课程的实践性。教师需从“知、情、意、行”全方位制定教学目标,不能一味停留在认知层面,让学生仅了解、掌握、熟记相关知识点,而应该侧重“从做中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信念、良好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心理辅导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精简活动,凝练主题,通过“课前多做,课中少做”,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及其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三)增强教学规范意识

新入职心理教师设计心理辅导课程时,需树立严格的时间规范意识,严格把控整堂课程与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同时分配好课堂教学中师生时间比例。特别是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中,教师更应该严格把控各环节的具体时间,做到“硬性要求,弹性调整”。心理教师的职业角色要求他们要与学生有更为频繁的交往与沟通,师生相处过程中,心理教师的着装应大方得体,避免穿色彩过于鲜艳或者样式“紧、透、露”的服装;教态应自然稳重,避免做出夸张做作的行为动作。

综上所述,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因为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故而影响教师的良性适应及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建议新入职心理教师通过矫正课程教学理念、加强教学设计过程和增强教学规范意识等手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更积极的教学目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美]Anita Woolfolk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11版)[M].伍新春,赖丹凤,季娇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美]Robert E. Slavin.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8版.双语版)[M].姚梅林,陆瑜译注. 北京: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3]陈晓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适应[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2):10-13.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7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教学问题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巧用思维导图?做“有为”心理教师
浅谈学校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