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环节的设计策略

2019-12-02孙亮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课堂

孙亮

摘  要:为了理解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思考一个问题,人们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动手操作、实践感悟绝对是这些方法中最为直观、生动和真实的一种途径。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欲望强烈,又处于知识和各项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探寻有效的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环节设计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小学数学学科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记以此文,分享共勉,如有不足,还望指正。

关键词: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策略设计;趣味学习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另外,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先生也说过:“人类的智力,掌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学,一把开启音符,一把开启语言,知识和幻想尽在其中。”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儿童数学综合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有效的数学课堂动手操作设计方法,并非仅有一种或者几种,而是多种多样的,立足于这一观念,笔者展开了一点尝试和分析,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一、明确动手操作教学目标,科学规划

小学阶段的动手操作教学,融合了一定的实验教学的元素,具有观察性、启发性、引导性和实践性,通常情况下,动手操作需要用到各类设备、材料、仪器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条件的状态下,对动手操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探究,其间有时需要记录数据,有时需要查阅书籍,有时需要认真观察,有时还需要学生团队合作等,总之动手操作教学的内容不同,实践设计的目的也就不同。因此,为了保证一个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教学的完整性,就应当在组织动手操作教学前,对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进行有效设计。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步步为营,那么教师才会做到有条不紊,否则,盲目实施动手操作教学,缺少教学的目的性,就很容易导致数学教学的失败。

比如,在组织儿童进行“称重”的课堂实践活动时,教师就应当科学设计实践的环节,如第一步:寻找到称重的仪器:杆称、电子秤等物品;第二步:明确动手操作教学的目的:培养儿童良好的动手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学会运用各类质量测量器具,准确测量出物品的实际重量,懂得基本的质量换算方法;第三步:反复验证,验证实践的准确性,培养儿童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求知态度和科研精神;第四步,组织课堂“我是小店主”的生活情景布置活动,通过实践测量,让学生懂得动手操作能力在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意义,推动我国小学数学基础教育改革。

二、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对儿童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的动手能力强,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多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没有细致地去分析动手之后的目的或者说是本质,这样也就使得小学数学阶段的动手操作教学流于形式。而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一边演示动手操作,一边启发学生思考,如此,才能让动手与动脑结合在一起,实现手与脑的协调统一,进而提升儿童动手操作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我们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时,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学生不理解什么是“表面积”和“体积”,他们很难想象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思维模型,虽然我们结合了一些类似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物体,如板擦、粉笔盒等,但是,依旧无法实现具体生动教学。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所采用的方法是结合直观的动手操作教学——立体几何图形到平面展开图的转化,对儿童实施直观演示引导。

一边在进行绘画、描线、剪裁、拼接的过程中,一边抛出问题:“大家想一想,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或者是“老师,接下来要怎样做了呢?有人知道吗?”然后,通过直观生动的动手操作环节演示,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更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积极思考,俗话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论是学生存在怎样的疑惑,在这样的思考氛围中,实现答疑解惑后就可以帮助学生向更深的数学知识领域迈进。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长方体侧面展开图,基于此,教师每一次都可以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观察,发现这些侧面展开图的共同特征:由6个面组成,有3组完全相同的面。进而促使他们理解到“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的一般计算方法,如此,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做比较,则更能凸显直观动手操作教学的优势。

三、组织儿童实验感悟,提升学习趣味

小学数学课堂动手实践环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上,还应当凸显教学引导的趣味性,比如,我们可以在动手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上,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物品,如彩色纸带、刮画纸、彩色黏土等,尤其是彩色的黏土,它极其容易塑形,并且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变形,另外,各种色彩混合在一起,还可以带给儿童更加生动、趣味的视觉体验,在很多学科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都经常运用到彩色黏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实施动手操作教学。比如,在指导儿童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时,如何引导儿童理解“等分”,如何理解“三分之一”,如何計算“1-”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结合彩色泥土实施动手操作教学。如教师可以和儿童一起利用彩色泥土制作一个“大蛋糕”,假设某位学生过生日,我们和学生一起“分蛋糕”,要求儿童自己来动手。首先将“蛋糕”进行等分,然后,询问学生“什么叫作三分之一?”继续提出问题:“谁能将1-的结果表示在蛋糕上?”如此,通过这些问题,通过引导儿童亲自动手、亲身实践,有效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更帮助他们科学认识“分数”及其计算的性质和原理,寓教于乐,也可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四、布置实践作业,巩固已知远眺新知

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教学,不仅可以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布置为课后作业。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促使作业设计的多样化,更可以改变以往重视作业书面表达形式的现象,让课上与课下实现翻转,让儿童利用课下的作业时间,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完成实践作业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具体掌握到了哪种程度。温故而知新,我们希望每一位小学生能够结合动手操作,巩固已有的,眺望未知的新知识。

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儿童有兴趣与没有兴趣的区别还是相当大的。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展现情境、故事演绎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对话情境等途径,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学习的真谛。

综上所述,直观、真实、生动的动手操作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和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想象力、联想力和创造力。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每一个课堂动手教学操作设计的环节,力求真实、客观、趣味、有效,唯有如此,方能保证儿童的综合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他们绽放出魅力和闪光点,做乐学、好学、会学的新少年。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数学课堂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