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
2019-12-02志凯何玉宏
志凯 何玉宏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作为实践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促进知行有效转化,实现价值观塑造目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秦志凯(1966- ),男,江苏淮安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何玉宏(1963- ),男,江蘇南京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江苏 南京 21118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JSJG462)、2019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YB375)和2017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基金重点项目“高职院校法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方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JY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22-0067-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是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课程。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并实现知行有效转化,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中,进行科学的阐释,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作为实践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促进知行有效转化,实现价值观塑造目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为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必须建立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之上,而理性认知有赖于全面深入的理论教育,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全面而深刻的阐释,集中表现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碎片化和表层化,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12个关键词,但普遍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内在逻辑关系,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关系,更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长期推行的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究其原因在于,高职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整体规划,不同课程各自为政,不同教师自行其是,甚至部分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不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主动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照本宣科,致使学生难以建构系统、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体系,导致实践教学缺失前提和基础。
2.作为实践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没有实现知行有效转化。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向认同、践行转化的必由之路。正如上文所说,当前高职思政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没有整体规划,也就难以形成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再加上,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受涉及面广、环节众多、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还处于盲目和随意状态,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有效转化。
因此,紧紧抓住“教材、学情、资源”三个要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建构整体性与重点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学体系;在学情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序列化和现实化,成为当务之急。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中,为实践教学夯实基础
从宏观上看,高职思政课教材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组织编写的;从微观上看,无论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多个章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融合点,这为全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契机和可能。实现这个可能,关键在于挖掘、梳理和整合教材,在不打破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前提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化和科学化,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1.将“基础”第一章人生青春之约、第二章坚定崇高理想、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概论”第十章第三节第二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整合为“思想教育”模块,着力从整体上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要讲清楚四个问题: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从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整体性,剖析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逻辑关系。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整体性,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体系一脉相承的关系,与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思想和理念相契合。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整体性,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生成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生成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生成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通过四个问题的阐述,给予学生全面的理论认知。此外,在“思想教育”模块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聚焦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分析、理想信念教育中着力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社会和国家的辩证关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2.将“基础”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部分整合为“道德教育”模块,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展开。既要分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内涵,也要从中国精神中反映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推崇和坚守,还要从实际生活中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从而强化学生理性认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3.将“基础”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概论”第十一章第二节全面依法治国整合为“法治教育”模块,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展开。
主要讲清楚三个问题:第一,“法治”在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是三个层面的“交织点”,也有学者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魂。第二,完善国家制度体系、融入社会治理实践和促进公民行为养成的培育路径。第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西方概念先机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本土化、创造性解读,凸显后发优势,以提高学生对西方思潮的防御意识和能力。
4.将“基础”第二章第二节坚定崇高理想,以及“概论”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整合为“政治教育”模块,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展开。着力分析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明确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着力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等实现路径。
上述四个教育模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出从整体到部分、从公民到社会再到国家层面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契合高职学生认知发展和价值观培育规律,形成全面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体系,为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促进知行有效转化
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狭义的实践教学仅指社会实践教学。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特殊性和制约因素的多重性,把实践教学局限于社会实践教学可操作性差,因此学界普遍在广义上使用。
1.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课堂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最便捷、最经济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观读类、讨论类、辩论类、讲演类、播报类等。课堂实践教学形式的确定,要适合实践内容的要求,要适合在课堂这个场域开展,要最大范围地激发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体验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因为“理性地、辩证地看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塑造和培育价值观的基本前提”①。例如,在“思想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学习交流会,引导学生多视角、多侧面理解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在“道德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最感动我的爱国事迹”故事会,讲述一个个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贡献。在“法治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学生对社会分配、教育就业、司法领域存在的不公正问题展开课堂讨论,探究成因,寻求解决方案。在“政治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每周新闻播报,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社会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2.组织校园实践教学,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校园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践的重要环节。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日常生活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在校园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和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洗礼。例如,在“思想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书画展览、征文比赛、微视频制作、文艺会演等,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进认同。在“道德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诵爱国诗词”等文艺活动,使学生体味爱国情怀,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熏陶。在“法治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模拟法庭、模拟拍卖会、模拟听证会等,使学生领略法治作用,接受法治熏陶,培育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在“政治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专家讲座,介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来龙去脉,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同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
3.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社会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社会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增长才干,培养品格。
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坚持把社会实践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在社会实践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有效转化。在“思想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人生价值观状况的社会调查活动,用鲜活的事例和确凿的数据反映社会变革中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在“道德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文博场馆,举办英雄事迹报告会,参加烈士陵园祭扫,以及开展党团组织集体活动等,使学生了解历史,感受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立志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在“法治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参观法治宣传展览、送法进社区等,使学生感知法律、培育法治思维。在“政治教育”模块中,教师组织学生到农村、社区和典型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寻访身边的老党员或者开展随手拍活动,使学生全方位领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自信心和使命感,从而认同、信仰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高职思政课要以“全程贯穿、重点融入”为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给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系统的阐释,夯实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为重点、外化于行为目的,整体规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有效转化。
[注释]
①宫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4):93.
[参考文献]
[1]秦志凯,何玉宏.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8):66-69.
[2]邱仁富.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3):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