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水中核心稳定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评价

2019-12-02孙海娇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腰椎常规

孙海娇

(鞍山市汤岗子医院 , 辽宁 鞍山 114048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身体长时间维持一种错误的姿势,从而导致腰椎承受了较大的压迫力和不良的神经刺激,进而使腰椎部位出现病变反应所引起的。相关研究显示,联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水中稳定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腰椎功能,减少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感[1]。为进一步研究此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此方法进行了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接受康复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30例一组。对照组男女各占17例、13例;年龄34-57(46.9±3.6)岁;病程51-72(58.6±9.7)天。观察组男女各占19例、11例;年龄36-54(43.5±2.9)岁;病程54-78(61.3±8.2)天。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2 方法: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包括:(1)将干扰电设备的4个负压吸附电极放置于以患者的腰部痛点部位为中心分散开的4个交叉分布的位置上,之后将干扰电设备的差频调至90-100 Hz,并依据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感受对电流强度进行调整。每次进行治疗的时长为20分钟,1次/d[2]。(2)将超短波治疗仪的电极分别相对放置于患者的腰腹部,然后将治疗仪的热量选项调整至微热量或无热量。每次进行治疗的时长为15-20分钟,1次/d。(3)使用腰椎牵引床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屈髋屈膝卧位,将牵引床的上部分牵引带固定于其腋下肋间处,将下部分牵引带固定于其骨盆位置处,将其体质量的30%设置为首次进行治疗的牵引重量。每次进行治疗的时长为30分钟,1次/d。(4)使用推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法治疗。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腰臀和下肢处进行手法按摩,然后按压其环跳、殷门、承山等处的穴位。之后,对患者的跟腱部位进行推拿,并使用特殊手法对其棘突、横突等腰椎部位进行按摩。每次进行治疗的时间为20-30分钟,1次/d。观察组常规康复治疗+水中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的常规康复治疗内容同上。水中核心稳定训练的内容包括:(1)指导患者进行躯干、四肢、脊柱等部位的伸展准备运动。(2)准备活动结束后,协助患者俯卧于水温保持在38℃-40℃左右的治疗池中。(3)将游泳圈套至与患者的腋下处,并将患者的双臂放置于游泳圈上,之后让其下肢在水中保持浮动的状态,并在维持平衡的情况下使其进行腰部的伸展动作。(4)指导患者在仰卧位状态下进行屈髋屈膝和髋关节旋转外展的动作,然后转换至俯卧位进行髋关节的外展和屈伸,之后同时进行单侧髋关节后伸和对侧肩关节前屈的动作,最后进行同侧髋关节和肩关节的外展动作[3]。(5)每个训练动作都应配合患者的呼吸频率来完成,每次训练时长为30分钟,5次/w。

3 观察指标:使用VAS评分、JOA评分和SF-36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评估。使用关节活动测量仪对2组患者的腰椎关节活动范围(ROM)进行测量,测量内容包括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运动。

4 统计学方法:文中计数(x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19.0 for windows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指标的对比:进行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JOA和SF-36评分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指标的对比(分,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5.2 2组患者腰椎ROM测量结果的对比:进行治疗前,2组患者的腰椎ROM测量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椎ROM测量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腰椎ROM测量结果的对比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等[4]。以往,临床上常使用常规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但单一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易受到患者身体状态的影响,进而导致其接受康复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相关研究表明,联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水中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地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其进行康复训练的质量[5]。

由本次研究可得知,接受治疗前,2组患者的SF-36评分和腰椎ROM的相关测量指标均较低,其VAS评分、JOA评分均较高;接受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和SF-36评分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其腰椎ROM的测量结果亦优于对照组。此次研究的结果,有效证实了联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水中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良好作用。

综上所述,使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水中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其关节的灵活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腰椎常规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立足常规,着眼新奇”的何泽慧
常规之外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