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外伤性截瘫40例疗效观察
2019-12-02步春雷时小明金翊思
步春雷 时小明 金翊思
(大庆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
外伤性截瘫是在患者的脊柱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致使其脊髓损伤之下的肢体瘫痪。大多数患者是由于直接性或是间接性暴力引起,受损的部位主要是脊柱的生理活动曲线或是脊柱活动较为频繁的节段,其损伤的程度通常与所承受的暴力大小有直接关系。外伤性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1]。因此,本文分析针刺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患者18岁,最大患者57岁,平均年龄(41.6±2.4)岁;观察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最小患者20岁,最大患者58岁,平均年龄(42.1±3.1)岁。40例患者分别为腰椎损伤、胸椎损伤,分别为完全截瘫和不完全截瘫。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本组20例患者按照外伤性截瘫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刺激患者的受损神经,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降低截瘫对其生活的影响。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刺治疗措施:20例患者均接受针刺治疗,具体措施为:(1)选择针刺的常用穴位。以患者的背俞穴为针刺的主要穴位,配合其督脉穴。首先,刺激患者有感觉的部位,即脊髓中段处的上下穴位,穴位的具体位置则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主要目的是增强患者背部的肌力。其次,针刺患者的腿部穴位,提高其肢体屈展功能。患者的腰背部穴位主要选择腰俞、腰阳关、脊中、肝俞、膈俞、,命门、胃俞、脾俞、肾俞、三焦俞、上髎、下髎、中髎、次髎以及志室[2]。前下肢选择的穴位则主要为伏兔、上巨虚、阳陵泉、下巨虚以及三阴交等。后下肢针刺的主要穴位为风市、环跳、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悬钟穴等。以上穴位每次针刺治疗时选择其中的1-3个,具体可以按照患者的外伤性截瘫的具体情况,集中解决其1个病症。(2)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穴位。这就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来进行治疗。患者如果是提腿困难,则应对其大腿的前部穴位进行刺激,主要有梁丘穴、伏兔穴、髀关穴等;如果是足腕下垂则针刺的穴位主要为上巨虚、足三里以及下巨虚等;如果患者的腹股沟疼痛,则针刺的主要穴位为照海穴、阳陵泉以及太冲等;如果患者是在受凉之后遗尿,则以针刺激其腹部穴位。(3)采用的针刺手法。外伤性截瘫患者针刺治疗选择的针大多数为26号,重刺久留,并且反复进行提插,捻转的幅度要大。针刺时首先是直刺下针,而后再进行提插斜刺(一般是指背俞穴斜刺向脊椎方向),得气之后阳性出针,即患者有胀麻等感觉之后出针,从而使患者能够长时间保持针刺感[3]。每天患者需要接受1次针刺治疗。
3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即患者的肌力基本康复,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良好,可以使用拐杖进行独立行走;有效,即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排便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生活可以自理;无效,即患者治疗后其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则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5 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讨 论
外伤性截瘫大多数是由于脊柱受到外力暴力作用导致,脊柱的受损程度与暴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根据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病理变化以及脊髓的受伤程度,可以分为脊髓受压、脊髓休克以及脊髓本身破坏3种。该疾病的诊断一般是通过X线、临床表现、询问病史等确定,但是其治疗比较复杂。常规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对患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但是其治疗效果还不够理想。而外伤性截瘫在中医学上属于痿证的范围,可以通过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其中针刺治疗的效果较好。主要是通过针刺刺激患者的肢体穴位,激活肢体穴位的反应,促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逐渐康复,即便病情严重的患者无法康复,也可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临床上可以利用针刺治疗外伤性截瘫。
分析本次临床治疗效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可见,针刺治疗外伤性截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外伤性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的家庭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家庭和社会都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而针刺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排便的自控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这在临床上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临床上应积极采用针刺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实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