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体会
2019-12-02秦玉荣
韩 卿 秦玉荣 万 叶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00 )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研究的深入,临床治疗方法逐渐增多,但非手术治疗效果均不明显,故临床多实施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法髓核摘除治疗,多于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实施,该方法属于微创手术,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且术后愈合较好,资料显示,在实施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治疗中,配合实施护理操作,可改善提高家属、患者临床满意度,提高患者机体恢复效率,故随机选择9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护理后疼痛改善情况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5年2月-2018年2月将纳入我院收治的9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分为2组(入院日期单双号),即每组46例样本。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2.5±15.5)岁;L3-4椎间盘损伤患者7例,L4-5椎间盘损伤患者15例,L5-S1椎间盘损伤患者13例,L4-S1椎间盘损伤患者11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0±16.0)岁;L3-4椎间盘损伤患者8例,L4-5椎间盘损伤患者14例,L5-S1椎间盘损伤患者14例,L4-S1椎间盘损伤患者10例;精密、细致对比2组基础资料,符合研究相关规定P>0.05,待患者及家属了解护理方法、研究目的,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批后可实施研究。纳入标准:(1)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2)配合程度较好患者;(3)无意识障碍患者。排除标准:(1)表达能力障碍患者;(2)腰椎感染患者;(3)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腰椎不稳患者,避免对整体研究结果、研究准确性产生影响。
2 方法: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术前叮嘱患者注意保暖工作,且需遵循科学、健康饮食,注意加强自身营养,并引导患者做好术前相关检查,以便临床手术医师可以准确掌握患者全身情况,促进手术顺利进行[1]。(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就诊次数、就诊情况、肢体语言等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耐心、温柔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且需详细告知手术流程及预后效果,术中、术后需及时告知手术情况,消除患者顾虑,使其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实施手术[2]。(3)术后尿液观察:手术实施过程中需注射显影剂,部分经肾脏组织代谢,故尿液呈现蓝绿色,但多于术后12小时便可恢复正常,若患者术后无明显胃肠道反应,便可指导其及早进饮食,促进显影剂排出。(4)下肢护理:术后部分患者会伴有日光烧灼综合征,若条件允许,可实施脉冲短波治疗,若经济不允许,该症状于术后2周左右便可自行恢复[3]。(5)切口护理:护理人员在换药过程时需严格消毒,且保持无菌操作原则,消毒后于创面覆盖创可贴。(6)功能训练:术后24小时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后可指导患者佩戴腰围(佩戴3周)在家属或护理人员辅助下,下床进行适量活动;术后48小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训练,5组/d,10次/组,术后6周可进行负重练习[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叮嘱患者注意保暖工作,且需遵循科学、健康饮食,注意加强自身营养,并引导患者做好术前相关检查,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尿液性质。
3 观察指标:(1)疼痛程度评估。采用模拟评分法对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0-10分。得分、疼痛程度呈正比。(2)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科室自制量表评估,分值0-100分,分为优90-100分、良70-90分、差0-70分3个等级,得分、护理满意度呈正比。(3)心理状态评估。采用HAMA量表实施评价,焦虑分值:0-35分,抑郁分值:0-25分;得分、心理状态呈反比[5]。
5 结果
5.1 2组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术后1周为(6.25±0.98)分;术后1个月为(5.89±0.84)分;术后2个月为(3.52±0.72)分;术后3个月为(2.06±0.63)分;术后4个月为(1.25±0.21)分;术后5个月为(0.52±0.35)分;对照组术后1周为(8.24±0.52)分;术后1个月为(7.35±0.64)分;术后2个月为(5.31±0.25)分;术后3个月为(4.21±0.25)分;术后4个月为(3.35±0.42)分;术后5个月为(2.06±0.15)分;2组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5.2 2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抑郁评分为(10.18±2.05)分;焦虑评分为(12.35±2.4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25±1.56)分;对照组抑郁评分为(22.08±1.32)分;焦虑评分为(24.15±3.2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1.42±2.02)分;2组对比,抑郁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讨 论
调查显示[6],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率逐年升高,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该项疾病以腰部疼痛或转移性疼痛为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因均较复杂,椎间盘源性腰痛多于损伤后数周、数月发生,呈现反复发作特性,疼痛程度较深,且会逐渐加重下腰正中疼痛,休息后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对患者生活、学习均产生严重影响,需及早实施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研究数据中,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0.25±1.56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这与张华秀[7]研究一致。分析显示:该手术方法虽效果较好,但为促进患者心理、身体的恢复,配合实施护理干预,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护理干预于术前指导患者做好相关检查,并叮嘱患者保持机体所需营养,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心理护理的实施可有效缓解患者长期反复就诊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程度,且通过手术方法、预后效果等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配合程度、依从性,避免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手术顺利实施。术后详细告知患者尿液颜色改变,下肢出现日光烧灼综合症的原因,且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8]。
综合上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极高价值,值得借鉴,且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故该方法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价值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