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论急救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与效果

2019-12-02徐思瑶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伤情成功率死亡率

徐思瑶

(辽阳市中心医院外科急诊 , 辽宁 辽阳 111000 )

多发伤就是一个伤因的前提下引发2个或者几个组织与器官受到损伤,其中单一损伤存在下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多发伤有颈部伤、腹部伤以及头部伤等,主要特点为伤情变化较快,死亡率、休克率以及感染率均较高,很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因此,临床需对多发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配合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可使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有效降低[2-3]。为了探究多发伤患者在急救中应用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92例多发伤患者,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2组,一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另一组予以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并对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予以分析,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92例多发伤患者,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19岁,年龄最大63岁,平均年龄(31.08±5.26)岁;致伤原因:23例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10例砸伤,1例刀砍伤。观察组4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31.25±5.56)岁;致伤原因:22例交通事故伤,13例高处坠落伤,9例砸伤,2例刀砍伤。2组患者平均年龄以及致伤原因等基本资料的对比(P>0.05),2组可以比较。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包括做好如采血、备皮以及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工作与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内容如下:(1)评估伤情。多发伤由于伤情十分复杂,病情也比较严重,临床处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对多发伤患者的有效评估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前提。可根据4个步骤评估伤情:①对气道有无通常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与呼吸频率;②对血液循环状态进行检查,对心率与血压水平有效监测,将出血部位准确找出;③对患者的意识状况有效检查;④对患者肢体活动有效检查,对四肢是否存在骨折情况进行合理判断,进而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判定,需对开放损伤有无伴随闭合损伤充分注意,患者摆放适合体位,立即通知医师,进行两次评估,分工明确,对气道顺畅情况、循环系统以及生命体征的监测情况都分别由专人负责,另外,对外联系与术前准备、病情记录与急救药物都由专人负责,为急救赢得时间。(2)保证呼吸道的顺畅。确保呼吸道的顺畅是急救创伤成功的核心。将窒息情况解除,把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将口咽部的呕吐物、血凝块以及其他异物等及时有效的清除,舌后坠患者常用用舌钳拉出,选择鼻导管或者面罩进行供氧,使缺氧情况得到有效纠正。吸氧能够使肺泡内的氧浓度明显提高,加快氧的交换,确保组织与器官的正常含氧浓度,有助于维持患者的代谢功能。一定情况下可进行气管插管或者器切开处理,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呼吸节律密切观察,查看是否存在呼吸运动与呼吸音等情况,便于确保呼吸道的顺畅,使正常的呼吸功能得以维持。(3)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使循环血量及时有效的恢复是急救成功的重要内容。多发伤患者通常会合并多发性骨折与复合伤,病情十分复杂,由于出血量较大,一般会合并一定程度的失血性休克,及时有效的补液处理是治疗休克的重要方法。通常按照休克程度快速建立2-4条静脉通路,对较大静脉优先选择,如锁骨下静脉、上肢静脉以及颈内静脉等,有助于输液速度的有效提高,进而及时有效的补充血容量,保证输液用药的顺畅,使血液循环得以维持。存在颅内血肿的患者需采用甘露醇与激素等药物,予以降低颅内压处理,使脑组织供血供氧情况充分改善。(4)及时控制出血情况。开放性伤患者由于血容量锐减,一般在较短时间内会产生失血性休克或死亡的情况。骨折患者将患肢抬高,选择夹板进行固定,予以无菌敷料进行加压包扎止血;肢体动脉损伤出血患者采用止血带处理,并配合医师清创缝合止血处理;内脏大出血患者需通过绿色通道急送手术室开展手术治疗;(5)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快速完成相关诊断性操作与辅助检查,对患者的血压、出血量以及瞳孔等情况密切观察,对引流管的顺畅情况充分注意,包括胃管、胸腔引流管以及尿管等,并有效固定,对引流液的颜色与量进行有效观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处理,防止隐匿伤情的发展,及时、准确的做好护理记录;(6)术前准备工作。针对存在紧急手术指征者,有效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工作,如备皮、采血以及留置尿管等,对各个科室的准备工作有效协调好,为急救争取更多的时间。送到手术室时做好交接手续;(7)心理护理。多发伤通常是因为突发事故引发的,因为病情不可预见,临床症状严重,进展较快,患者很容易出现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不愿意配合治疗。所以,急救过程中需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用温和的态度与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与家属,使其情绪较稳定,给予患者更多的信任与安全感,使其心理障碍充分消除,增强治疗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促使急救质量进一步提高。

3 观察指标[4]:观察与记录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抢救时间、抗休克时间、APACHEⅡ评分、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情况。

5 结果

5.1 2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抢救时间以及抗休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5.2 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43%(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57%(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情况对比(n,%)

讨 论

伴随社会的持续发展,多发伤在临床上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急症。针对多发伤的急救工作,需对时间观念充分重视,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配合对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积极影响,规划的急救护理流程可使急救成功率显著提高[5-6]。护理程序属于临床护理中的完整工作过程,以加快或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的所开展的相关护理活动。合理的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可确保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按照多发伤的发病点制定有效的预检与抢救护理程度,能够保证抢救工作有序进行。抢救过程中的合理分工制度,就是一名护理人员对呼吸道治理负责,保证呼吸道的顺畅;一名护理人员负责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确保输血、输液与相关药物的应用顺畅;一名护理人员对病情记录与急救药物、器械的供给负责;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判断轻重缓急,有规律的进行急救程序,对抢救成功率的提高与死亡率的降低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加强心理护理,其也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护理人员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突发问题可以冷静分析与处理[7-8]。另外,护理人员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条件,护士敏捷的应变能力与娴熟的抢救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及时、有效的配合医生将呼吸梗阻解除,保证呼吸道顺畅,对病情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对于医疗工作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抢救时间以及抗休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43%;观察组患者死亡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57%,说明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此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多发伤患者在急救中应用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可使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情况的出现。

猜你喜欢

伤情成功率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短信
小山余梦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