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初步探索

2019-11-30毛矛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救灾灾害装备

毛矛

(武警工程大学 装备管理与保障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抢险救灾是部队执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要任务形式之一。从近年来中国发生几次特大自然灾害来看,部队是抢险救灾的主要力量,而保证抢险救灾任务顺利进行和完成的基础是各类抢险救灾装备。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对提高抢险救灾装备的基本保障能力,确保部队及时完成救灾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 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分析

1.1 基本功能

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但随之人们对灾害的预防与掌握能力也越来越强。如果能够及时掌握灾害情况,再通过有效的现场指挥以及高效的决策管理系统的支持,就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人员实施抢险救灾活动,提高抢险救灾的时效性。

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对救灾资源相关信息或者资料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对灾情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对救灾装备调配情况、救灾人员出动情况等信息实现追踪与反馈;将具体灾害信息以及救灾决策指挥方案进行可视化呈现,有利于进行策略对比,选择最优方案;另外可以起到引航员的作用,为救援人员选择最优路线,最大限度保护救援人的生命安全。

1.2 结构分析

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是整个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一子系统主要负责妥善管理实物装备及相关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板块:①基本功能板块。这一板块主要负责装备信息文档的管理以及整个系统的全面维护管理。②救灾前准备模块。在救灾前,对救灾装备以及人员进行调配与追踪、反馈。③灾害信息收集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灾情信息的收集与跟踪,保证救灾装备以及救灾人员全部到位。④就在现场指挥模块。对救灾行动方案进行具体决策,调配现场救灾人员以及就在装备实施救援。

1.3 救灾装备需求决策

救灾装备需求决策主要分为三种情况:装备保障人员需求、救援装备需求、安置装备需求。保障人员人数的多少需要根据机构职责以及装备投入数量进行具体计算;救援装备主要包括装备运输车、直升机、运输机、挖掘机、生命仪、担架等,所有装备根据灾情信息具体计算;安置装备包括帐篷、炊事车、洗消车、临时厕所等,按受灾人数以及受灾面积进行计算。可以看出,在调配救灾装备时,需要根据相应的数据做出具体决策,因此,建立数据库系统也是实现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数据库实现实时查询、统计、分析、预测以及辅助决策的功能,又能为装备调拨以及运输提供数据支持。

2 目前抢险救灾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抢险救灾装备的研发与制造生产受科技水平的影响,真正发挥出来的作用也受到灾害类型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中国在抢险救灾装备方面受“缺什么、补什么”的思想影响,在研发设计和购买时,缺乏整体的规划性,没有长远计划,整体意识不足,导致在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抢险救灾转装备的高效管理,降低了抢险救灾装备的基本保证能力。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装备的分类标准不统一,管理无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不完备,管理效率低下;不及时更新装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年限,装备资源无法实现合理配置。

3 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初步探索

3.1 对现有装备实现科学分类

抢险救灾的装备种类繁多,且管理方式复杂,有地方装备与部队装备、非在编装备与在编装备等区别,同时它们又处于共存的状态,但仍旧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因此,给管理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因此,要对现有各类装备的现状以及特点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对当前抢险救灾装备的具体情况,分析制订出抢险救灾装备的分类标准。比如,按抢险救装备的用途划分,有军需、工程、运输、供电、卫生、通讯等;按照来源划分,有部队现有装备、地方动员援助、上级临时编配等;按照性能分,有新品物资、耐用品、待维护品以及报废品等。将这些分类与现行抢险救灾装备管理模式相结合,在总目录下设置子目录,既保持救灾装备管理的统一性,又体现了装备用途与性能的特殊性,为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提供依据。

3.2 明确设备特性,制订合适的管理标准

目前,设备管理依旧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标准。虽然国家以及军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是因为标准不统一,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非常复杂,无法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因此,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要及时总结各类装备的特性与管理要点,再结合现行的具体管理办法与规定,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装备管理系统,为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执行规范与准则。

3.3 以灾害等级为基础,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抢险救灾装备的作用是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并得到有效缓解或者解决。这里发生的灾害有人为破坏导致的意外险情,更多的是地震、干旱、洪水、海啸以及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以及伤害力较大,强度或者等级越高,破坏力就越大,带来的损失越发无法估量。因灾害类型不同,需要的抢险救灾装备类型也就不同,同时,灾害等级大小决定了装备的需求量;所调配的装备、技术状况不同导致需要的维修费费用也不同。因此,及时掌握救灾装备专业技术领域以及救赎状况等信息,在救援时进行合理调配,实现按需按量调拨,并能及时进行维修,保证救灾任务的顺利完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实现救灾装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救援速率。

3.4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实现按需建立。要与救灾装备现有管理及保证贴点相结合,以现有技术成果为参考依据,综合全部装备的使用年限,建立抢险救灾装备基层管理用户建立一套完善的应用系统,实现协同工作。要对全部种类的救灾装备技术过程进行系统集成,形成完整的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平台。对装备保证的组织层次以及技术效用进行全面分析,建立适用于装备技术实施过程中保障组织机构以及人员分配的、具有一定权限的系统模型,保证装备保障技术的组织与管理能够有效进行。通过分析装备技术以及操作流程,逐步建立宏观计划与微观控制的数据模型,进一步实现装备保障系统在管理过程中的智能化。其次,对全寿命装备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及时收集与整理抢险救灾装备的数据,实现全系统交互。将研发设计阶段的装备数据以及在使用中的装备数据,无论是使用还是存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进行纵向或横向延伸与综合,实现对全寿命装备数据集中控制,体现操作的实效性,为各个基础用户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流提供参考依据,避免出现数据冗余,提高设备管理与调拨的效率;同时,要对装备能力进行评估,建立多种保障方案并进行分析。再次,与外部应用系统功能相结合。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装备数据为基础,将各个装备的保障业务以及基础能力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操作灵活的装备管理保障体系。将功能实现集成后,外部辅助系统可以将信息导入平台中进行统一化管理与处理,同时,也可以从信息化管理平台中获得所需要的装备信息与相关参考数据,实现内外部的有效统一。最后,对拟定的装备保障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优化保障方案的运筹效果。结合任务需求以及部队资源等具体信息,以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作为基本数据库或知识库,对评估装备保障能力的相关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建立起更为高效的装备管理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整个抢险救灾决策支持系统之上的,要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在功能与结构上进行改进与优化,更好地为抢灾救灾整体任务提供基本保障。目前,中国抢险救灾装备在管理上存在标准不统一、程序不完整、效率不高问题。为了提高装备保障效能,对现有装备实现科学分类;分析设备特征,制订管理标准;以灾害等级为基础,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转装备数据的统一管理。只有真正实现抢险救灾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为整体救援行动提供基础保障,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救灾灾害装备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救灾“吉祥鸟”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