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

2019-11-29胡二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5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重塑

摘 要:模糊语言是一种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表达方式并且缺乏明确的指称边界,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模糊语言的使用。文章分两部分对英美文学中模糊语言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第一步着重谈了一下模糊语言的起源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特殊魅力,其次对一些比较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做了详细的鉴赏评价,与君分享。

关键词:英美文学;模糊语言;重塑

学者们对语言有着不同的见解,大致可分为2个派别。一派认为好的语言表现应该是清晰,准确的,他们认为模糊、歧义、不精确和普遍的不幸是可以避免的。与之相反,另外一派认为模糊语言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好的艺术效果。

一、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

模糊的语言在我们的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伯特兰·罗素在他的论文《模糊性》中认为,所有的语言或多或少都是模糊的。美国语言学家伊斯雷尔·舍弗勒在其著名著作《超越文字: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性和隐喻的哲学探究》中指出:模糊是描述性词语的普遍特征。就像Joanna Channell指出,普通语言给人们留下了模糊的空间,以避免精确性和与之相关的承诺。在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在他的杰作《道德经》给我们一个客观的了解模糊性的现象或含糊不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当时他并没有提出科学术语“模糊性”。事实上,对模糊语言的科学研究源于一篇关于“模糊集”的论文。该篇论文里提到了模糊理论。从那时起,模糊就成了一个科学术语。如今,它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一系列模糊的相关前沿分支相继出现。在这一理论的渗透和启发下,建立了模糊语言学。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始于伍铁平先生1979年发表的论文《模糊语言的初步研究》,同时标志着我国模糊语言系统研究的开始。

模糊语言现象往往发生在时间或空间的边界上,有时发生在概念的外围。然而,物体的中心区域是清晰的。模糊性的起源决定了这种语言现象可以分为本体论的模糊性和认识论的模糊性。本体论的模糊性客观上是指存在于世界自身的模糊现象。自然语言中有大量这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是不能避免的。例如,很难判断“山”什么时候变得足够大,可以被称为“山”;冬天在那一天结束,春天在那一天开始;以及红色和橙色之间的界限。实际上,这些概念只是客观世界中连续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认识论的模糊性则源于人们对世界认识能力的局限。事实上,许多抽象的词或表达,以及形容词和各种修辞学,都因其高深莫测而被认为是模糊的,难以作出广泛接受的解释。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两种类型的模糊性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这两种类别可能同时导致某一话语的模糊性。以“高”为例。这个词被认为是模糊的,因为它很难在“不很高”和“很高”之间划一条清晰的界线。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本体论的因素导致了这个词的模糊性。

我国模糊语言研究的回顾应以伍铁平语言学的先驱为起点,伍铁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的《模糊语言学初探》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用模糊理论研究模糊语言的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它的发表引起了国内语言学家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在接下来的20年里,伍铁平发表了36多篇关于模糊语言学的研究论文。伍铁平运用丰富的数据和资料,对模糊语言进行了深刻而严谨的探索、分析和探讨。本文论述了模糊意义的本质,区分了语义的模糊性与概括性,提出了“模糊性程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张乔在英国爱丁堡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模糊量词的语义》。在这部作品中,她从一个相当大的语义学范围来论述语言的模糊性[3]。近年来,这些伟大的著作使中国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模糊语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模糊语言的翻译,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糊语言翻译的技巧或策略,以及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等方面。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是主要的参考资源。尽管目前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的研究较多,但对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二、模糊语言的特色

通常情况下,词语、语句、段落以及修辞等,这些组成文学的基本元素都可以呈现为模糊语言的形式。比如说一个大家平时都会用到的词语“大约”,简单的两个字表达的范围已经超越了词语本身的含义,把一个绝对的东西,转化成一个相对的概念。毛姆所著《月亮与六便士》中有这么一句话:I dont have many dates, I gladly accepted.翻译过来就是“我的约会并不多,我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这里的“并不多”就是一个模糊词,好就好在没有交代主人公到底是有几次约会,巧妙地化解了口是心非的难题。在交际中既避免了交谈双方的尴尬,又让语言变得含蓄委婉,不失礼节。

三、模糊语言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重塑

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经常会受到语言的羁绊,可能会误解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这是不可避免的。撇开英美文学,即使在中国文学作品里,如果不是真正的投入感情的去诵读,也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真实的心境。文学作品是表现作家心境的一个东西,不单单是一堆文字的堆。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不仅要投入足够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融入到作家的写作思维中去,深入探索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内在涵义。

由于模糊语言的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翻译。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词和短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层面,举例说明英美文学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就本文而言,一个可能具有创新性的主要研究重点是对英国经典小说中模糊语言翻译的研究,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与思考,对作家的思想进行深刻的解读。例如:《月亮和六便士》这本小说中,毛姆在描写自己所见时的心情时,很高明的使用了一些模糊词语,用以表现内心变化的强烈程度。从而感召读者也随着主人公一起感受着绝世的艺术。这是作品中的具体描述:“To tell you the truth, I looked at it in the same way that I looked at the Sistine chapel in Rome.There I also felt that the painter who painted on the ceiling was very great and admired and awed.Its really a genius painting. Its so powerful, it makes people dizzy.In front of such great murals,I felt very small and insignificant.”短短的三句话,没有一丁点的浪费,形象的展现出了主人公对思特里克兰德那幅画的欣赏之情,也從侧面烘托了一个绘画艺术家发现新大陆时的欣喜。几个简单的词语“dizzy”,“small and insignificant”,表达明了,字面上看到的是主人公对伟大作品的赞扬和钦佩。事实上,当我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不难发现,主人公在面对非凡的艺术作品时,首先是表现出极大的赞赏,紧接着就表现出内心的极度不平衡感。“But I really had never seen a painting that left such a deep impression on me.”体现出主人公的复杂心态。模糊语言也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和英国作品中人物的刻画。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信仰会如此不同,以至于一千名读者可以拥有一千个村庄的原因。对于杨毕翻译的《名利场》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将特别予以重视。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的伟大小说《名利场》植根于社会历史现实,揭示了19世纪英格兰人性与社会的弱点。这部小说以其讽刺的特点和讽刺的语气而闻名。杨毕在《名利场》的汉译中,成功地把握了小说的主旨,忠实而生动地向读者呈现了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包括土地贵族、城市商人、社会攀登者等。杨毕翻译的《名利场》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版的《名利场》,她的翻译非常成功。威廉姆·梅克皮斯·萨克雷在他最著名的作品《名利场》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其中最精彩的是丽贝卡·夏普或贝基。事实上,正如萨克雷所承认的那样,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贝基比小说中的其他角色更有吸引力。贝基出身贫寒,在一个崇尚等级和财富的社会里,她凭借自己的资源和智慧,一步步走向了社会的最高层学习、智力、勤奋和才能。她足智多谋,能从每次挫折中恢复过来。她不断地操纵别人,她说谎,她欺骗,她偷窃,她背叛阿米莉亚。随着小说的发展。一些读者觉得她变得更加危险和邪恶。为了刻画小说中这样一个关键人物,萨克雷没有过多的笔墨来描述她的外貌。相反,他非常重视对贝基性格的刻画。尽管贝基没有浓墨重笔,读者仍然能够在他们的脑海中创造一个生动的形象。就小说中的人物而言,模糊性是人物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人的情感和想法是最模糊的,因为它们是最不确定、最无形的。

埃格登·希思形象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了人格化这一修辞手法。拟人化是模糊语言的一种形式,因为它模糊了人类与动画之间的界限。这一章对风景的描写使模糊语言发挥了它的力量,使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成为可能。因此,读者可以在脑海中重建埃格顿荒原的景色。和其他小说的描述一样,第一章以故事的背景开始,即时间和地点。然而,区别在于,这里的时间和地点被赋予了生命和意识以及行动。“A saturday aftemoon in November was approaching the time of twilight, and the vast tract of unenclosed wild known as Egdon Heath embrowned itself moment by moment.”在这句话中,是“approach”和“embrown”这两个词激活了毫无生气的时间和地点。时间可以接近“黄昏的时刻”,而这个地方可以“每时每刻”把自己变成棕色。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拥有人类的能力。..it could in like manner retard the dawn, sadden noon, anticipate the frowning of storms scarcely generated, and intensify the opacity of a moonless midnight to a cause of shaking and dread.毫无疑问,上面使用拟人技巧的句子可以被看作是模糊的句子。用它来服务于描写埃格登·希思吸引读者的形象,使读者在脑海中有一幅生动的画面,即“广袤无垠的荒野”是可怕而粗暴的。

此外,风景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小说也不例外。本文将以托马斯·哈代的《还乡记》为例,探讨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中模糊语言的翻译。《还乡记》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还乡记》是结合了托马斯·哈代作品的集大成者。他那对英国乡村的精彩描述,以及一个注定的爱情、激情和忧郁的乡村故事深深打动着所有读者。整个故事都被埃格登·希思忧郁的存在所主导,哈代对风景的非凡感受可能在其他任何一本书中都无法与他对人类命运严峻、坚忍的想象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四、结语

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词和短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层面,举例说明英美文学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就本文而言,一个可能具有创新性的主要研究重点是对英国经典小说中模糊语言翻译的研究,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与思考,对作家的思想进行深刻的解读。模糊语言作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表現形式,不仅增添了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更升华了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参考文献

[1] 张玲.浅析模糊语言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特色和翻译技巧[J].教育现代化,2017,4(12):100-101.

[2] 刘小洁.略谈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J].科技风,2019,5(17):12-13.

[3] 原玥.关于英美文学作品鉴赏的新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6):25-31.

[4] 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5,2(7):208-209.

作者简介:胡二娟(1982-),女,河南三门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重塑
以房抵债和让与担保的识别及重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西方思想重塑力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