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

2019-11-29张弘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5期
关键词:高校建设

摘 要:通过对辅导员内在含义、基本特征的分析,反思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普遍存在的问题,以需求、目标、制度三个角度,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建议,以期为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指的是在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和高校统筹计划的带领下,以发挥高校辅导员队伍最大职能为根本,充分展现辅导员引导和示范性作用,激发与调动高等院校辅导员育人教育工作的正向性,深化提高辅导员工作现代化水平;以全方位培养高校辅导员队伍,拓展学生思政教育经验、整合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专题性研究为根本任务;以拼搏型辅导员骨干、专家型辅导员核心以及高校内部优秀辅导员为构建方向;以自觉性组织为创建方式,集成交流、科研、学习、工作、培育、实践等多方面功能于一身的团体性辅导员工作室。在此类工作室的氛围下,辅导员与其他辅导员之间能够就某一课题展开讨论交流、合作探索,互相分享失败经验与成功经验,实现强化高校辅导员多项互通的目的。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在学术研究方面,以组织内部主持人优势为出发点,以工作室每一名成员的智慧为根本,针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关键问题进行学术性研究,能够有效促使工作室成员形成一种工作、研究相互促进、相互激发的互联共同体,使工作与研究形成一种正比关系,进而获得优质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成果。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存在问题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行在极大程度上仍处于,由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活动。从发展工作室申报、审核、项目确立、合约签署,到场地落实、人员配置、关系协调、款项划分的等多方面来看,高校整个辅导员工作时的建设与运行普遍由教育行政部门一体化管理下落实的,导致其具有较高的行政色彩。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上层机构的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经费以及制度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虽然能够确保辅导员工作室的常规运行,但是在此类由上到下带有强烈命令性质权利的作用下,时常呈现出管理越位现象,成为制约工作室积极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作室的内在潜力难以在这种环境下得到有效释放与激发。例如,在选拔工作室成员时期,部分学习兴趣浓厚、热情度较高,对工作室工作抱有强烈期待的青年教师,因受职称、工龄等跳进限制,时常被工作室拒之门外;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袁尽管有较多创新型思想观念,然而其想法必须在经受上级部门层层审批后才可执行,并且执行过程中上级部门多采用统一指挥的形式,导致工作室丧失大量组主权,自身活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二)工作室人员配置方面存在问题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在时间安排方面,由主持人员设置成员活动的实践较少,工作与时间形成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主持人员普遍为思政学领域专家、优秀辅导员或者校内党组织领导担任,其不仅要负责工作室活动安排,更要负责大量针对的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学校政务方面的工作,长期以来使其精力匮乏,难以以高质量的工作状态迎接挑战。因此,仅靠主持人员个人对不同学校、地区的全部工作室成员实施组织管理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盲目表现。第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中的参与人员普遍为基层专业辅导员,此类人员虽然工作积极度、热情度较高,也期望通过工作室的工作得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但由于其在高校担任角色过多、本职工作任务量巨大且相对复杂,导致这类辅导员时常处于一种力不从心的状态。

(三)工作室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在由高校思政教育专家担任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时,时常紧密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申报工作室,以及招收团队内部人员,各个高校的辅导员个依據具体人员招收条件展开自主自愿报名。以管理的层面审视,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人员尽管负责组织工作、招收工作以及监督管理、评审考核,然而这些主持人员并不存在明确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层级关系,更多的是以共同的愿景为出发点,在互相信任、彼此依托的前提下而建立的一种协作关系。工作室主持人员仅可对团队内部人员进行指导性建议,其指令与号召不具备强制性,而除主持人在外的团队其他人员,对于主持人的认可、服从也仅为道义层面上的义务,并无清晰的规章条款对这些人员加以控制和职责明确。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时普遍存在人员松散的问题,在工作室严谨的工作环境下,仍存在较高的随意性。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策略

(一)充分尊重高校辅导员工作室需求和成员需求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内部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意识,是达成自我价值最大化提升的切入点与出发点,这些成员对于辅导员工作室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来自于其他成员尊重的自信心,均是影响内部成员是否能在工作室坚持学习的重要因素。鉴于此,高校辅导员工作时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发展的有机共同体,必须尊重组织内部每一名成员的合理要求,充分结合成员现实需求,注重倾听建议与想法,继而实现组织内部活力的有效激发。主持人员作为工作室的核心与引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应站在其他成员角度考虑问题,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发生,不可将工作室化身为自己支撑晋级的跳板。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当放宽辅导员工作室自主权利,在提供必要支持、指导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有利于主持人发挥创造思维、想象思维的权限。除此之外,工作室组员之间也应加大沟通和交流,以他人优势和共同愿景为基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在探讨的过程中发掘典型案例,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机制。

(二)形成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

目标作为一项工作开展的动机与出发点,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内部成员自主学习的热情度,辅助其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自我激励方法、自我监督能力和较高的学习动力。高校辅导员工作时目标应和成员个体发展最终目标形成一定统一,不仅要着重强调工作室整体目标的完成,更要尽可能的满足内部成员个人目标需求,实现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首先,各个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内部成员均应树立正确的个人目标,制定工作室正常档案和学习记录表格,记载不同时期的差异性目标。其次,结合既定时期目标,对其进行详细划分,做到目标完成度记录的精细化。最后,应自觉将自身目标完成情况公布于工作室交流平台,以现代人自尊心为基础,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团队分为。在集体目标方面,应根据现实情况设定团队目标,提升内部成员个人目标导向作用,对成员职责进行详细描述,不仅要记录既定成员在团队中学习到的知识点,更要记录其为团队做出的贡献。

(三)制定优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运行制度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稳定运行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和主持人的命令,同时主持人的命令又应区别于具有强制色彩的行政命令,进而在组织内部形成紧紧有条的良好秩序,以及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工作氛围。其一,应建立具有一定弹性的时间制度,以制度确保内部成员的实践学习、理论学习、学习反思、工作反思、课题研究等的时间,减少非必要性行政会议时间,将形式主义扼杀于萌芽。其二,应建立多元化经费管理制度。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经费来源主要出自于上级教育部门,单一化的经费渠道在工作室发展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其现实需求。因此,应尝试多渠道、多角度的经费来源,例如实施成员资金分摊制度;构建工作室基金会,号召社会人士捐款等。其三,应建立评估考核制度,在组织内部成员互相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综合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实现工作室之间的互评,进而在评价中全面掌握本工作室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促使尽快找出自身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工作时作为激发辅导员育人育才导向性作用的重要组织,在其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尊重高校辅导员工作室需求和成员需求,形成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制定优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运行制度。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高校教育事业孵化出更多的优质辅导员。

参考文献

[1] 郭宝盛,黄云峰.工匠精神在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中的价值实现[J].现代交际,2018(05):27+26.

[2] 陈秀兰,洪汉英,王鑫.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标准研究——以上海高校洪汉英工作室建设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5-6.

[3] 覃柳云.辅导员工作室: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新动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17-18.

[4] 李凡.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4(05):41-43.

作者简介:张弘(1975.05- ),女,汉族,山西临猗人,河北师范大学,政工师,本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