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联合优值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1-29田江波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根型电针颈椎病

田江波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改变、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1]。目前临床与科研上多将颈椎病分为颈型、脊髓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混合型,而其中则又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有文献显示该型占颈椎病的50%~60%[2-3],同时该型又具有易反复的特点,故而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及与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目前认为多与髓核突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骨赘形成、颈椎不稳等导致的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压或刺激有关。而有文献表明其病理机制则与“神经卡压”[4]和“炎性反应水肿学说”[5]有关,优值牵引能够较好地通过牵拉椎间隙改善其神经受压症状,但其改善炎性反应的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我们探究通过电针减轻炎性反应水肿和优值牵引改善神经卡压等协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探究其临床疗效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颈肩腰腿痛三科的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病程/月男 女对照组 49 29 20 45.00±12.83 6.76±2.35治疗组 49 24 25 43.22±14.31 7.39±2.24 χ2/t值 1.027 0.647 0.288 P值 0.311 0.519 0.593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6]制定的标准: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手臂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X线、MR)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头肌腱鞘炎)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入院前1个月内未进行任何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治疗;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伴有严重的心、脑等重大脏器疾病;Ⅲ度及以上后外侧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有明确手术指征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在试验过程采用其他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相关的方案,可能影响到观察结果者即视为脱落。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我院特色的颈椎优值牵引治疗[7],其具体方案如下:入院后根据患者MRI确定责任节段拟定牵引治疗方案。第1~4天前屈位牵引,第5~8天水平位牵引,第9~14天背伸位牵引。按照本科室经验一般以4 kg作为起始牵引重量,隔1 d调整1次重量(每次调整1 kg,最大牵引重量不超过患者体质量的15%),以患者能够明显感觉颈部有牵拉感并且能够耐受牵引力为宜,1次/d,40 min/次,共计治疗14 d。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电针选穴参照《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8],依次选择夹脊穴、大椎穴、后溪穴、风池穴、合谷穴及外关穴。首先进行腧穴的定位,然后采用利尔康碘伏消毒3次,按照各腧穴的针刺方法进行针刺,针刺针选择0.30 mm×40 mm(华佗牌针灸针,标准号:GB2024-1994,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进行捻转、提插等行针得气后连接电针仪,并将参数调整为25/100 Hz,针体抖动幅度不宜过大,应当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选择两组穴位,共计电针治疗30 min,1次/d,共计治疗14 d。

1.7 观察指标 ①神经根性疼痛评分:应用SF-MPQ评价[9]患者神经根性疼痛的变化情况,其一般包含有目测类比定级法VAS、现有疼痛程度PPI和疼痛分级指数PRI三个项目组成,能够更为直观、全面地描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状况及变化情况。②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10]:NDI主要用于评定颈痛和颈椎功能障碍情况,共有10个问题(分别为疼痛强度、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头痛、集中注意力、工作、睡眠、驾驶和娱乐)。每个问题有6个选项,患者可根据自己的颈痛症状及日常活动受限情况进行填写,每个问题的评分为0~5分,总分50分,合计分数越高则提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

1.8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对临床治疗效果实施评价,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的为治愈;颈、肢体功能显著改善,颈、肩背疼痛显著减轻的为显效;颈、肢体功能轻微改善,颈、肩背疼痛稍微减轻的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变或病情加重的为无效。

1.9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Mann-Whitneytes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完成既定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脱落情况,所有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滞针等意外情况,表明优值牵引与电针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

2.1 两组患者SF-MPQ评分比较(表2) 两组患者在VAS、PPI、PRI评分比较上,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后两组患者VAS、PPI、PRI三项目的评分均较前有所下降,但均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经过统计学分析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方案在神经性颈椎病患者根性疼痛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SF-MPQ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SF-MPQ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VAS PPI PR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9 6.47±0.84 2.96±0.77 4.14±0.60 2.00±0.68 2.80±0.46 1.23±0.43治疗组 49 6.76±0.97 1.88±0.43 4.25±0.59 1.29±0.39 2.87±0.49 0.77±0.21 χ2值 -1.556 8.578 -0.987 6.37 -0.67 6.6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表3) 两组患者在NDI评分的对比上,治疗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经过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方案在患者颈椎功能改善方面更为明显。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4)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88%,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则为97.96%,采用Mann-Whitneytest检验两组的疗效情况,经过计算Z=-2.139,P=0.032,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9 33.53±7.68 14.41±6.96治疗组 49 35.82±6.93 10.98±5.77 χ2值 -1.55 2.66 P值 0.125 0.009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故而人们对其研究亦相对增多。目前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神经受到卡压,因颈椎间盘退变向后外侧突出、小关节退变等导致神经走行通道相对狭窄,从而导致神经根受到机械压迫而出现麻木、酸胀等感觉,但此时患者可能无疼痛的临床症状;而随着压迫时间的推延,由于颈椎神经组织缺血、代谢异常、神经内水肿和液压增高,则进一步引起相关的炎性反应和炎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导致对神经的刺激加重而引起该神经所支配的相关区域的疼痛等临床症状,基于此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神经卡压”和“炎性反应”等相关。

优值牵引是由我院鲍铁周主任医师及其团队所研究的特色颈椎牵引技术[12-14],所谓“优值”不单单指的是牵引重要的优化,还涵盖了牵引角度和牵引时间的优化,以更加针对性地对颈椎相关疾病进行治疗从而获得“最优”的治疗效果。除了具有牵开椎间隙及扩大椎间孔等作用外,优值牵引特殊之处在于在牵引的初始阶段采用前屈体位进行牵引,能够通过更好地牵开椎间隙、松解小关节等从而较好地改善神经的致压因素,继而改善神经症状;牵引的中期阶段则采用中立位牵引以缓解患者因牵引体位变化较大等所引起的不适症状,而后期的背伸位牵引则能够通过调整颈椎曲度从而恢复颈椎的静态力学平衡,该牵引方式能够通过动态的体位、时间、角度的变化更加符合颈椎疾患的病理特点,能够较好地恢复颈椎内外力学的平衡,同时对于颈部肌群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痉挛等状态,目前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并且临床效果较佳,但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炎性症状的改善相对较少,基于此我们考虑联合电针治疗以更好地协同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

针灸治疗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亦得到患者及临床工作者的认同,随着技术的革新,其治疗方案亦较前有所更新,诸如电针、温针灸等治疗形式,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中电针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了认同,尤其是对患者炎性症状的改善更是其优势所在。有文献显示电针在针刺作用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脉冲电流从而持续作用于腧穴及其周围组织,使得病变组织处于不断的收缩和舒张状态,缓解或解除肌肉痉挛状态,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张力解除神经根受压状态[15];亦有研究显示电针可以通过促进颈周血液循环,消除炎性介质,从而缓解神经根的水肿状态并减轻压迫[16]。综上所述,电针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炎性状态从而缓解其临床症状。

综上,优值牵引能够更好地牵开椎间隙改善患者的神经卡压情况,而电针治疗又能够较好地改善其神经受压、炎性症状等,两者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其操作亦较为简便,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型电针颈椎病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