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2019-11-29彭洋
彭洋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毫无疑问,高职的扩招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来说是一场大的变革,同时,也意味着高职院校在这其中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众多的高职院校将迎来校园学生人数历史高峰。此时,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们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必然需要新的思考。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例如交通、医疗、工业、农业,当然,还有我们的教育,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必然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趋势。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特点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通常包含了几大部分: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团委、宿舍管理、安全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班级管理等,这几个部分具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都离不开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学生。在看似很清晰的模块划分中其实包含着高校管理工作中很烦琐的细节琐事。例如:学生考勤、请假、开展活动、助学贷款等。同时,学生管理工作中还要处理学生自身所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例如由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危机、网络借贷、打架斗殴、逃课等等。由此可见,单纯的学生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视的事情。同时,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考验学工一线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管理经验。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没有本科院校高,学生的自主性不强,这也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比本科院校更加的严格以及细致。例如,通常本科院校对于寝室管理方面就没有高职院校严格。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学工人员,更加应该因地制宜的针对学生特点来进行学生管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可以培养好班干部,以学生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减轻一定的人力负担。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一)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高职院校的学工队伍人数通常也是最多的。学生在学校虽然是来学习知识技能,但是,高等教育教会下一代的并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大学这半个社会中学会怎么“做人”。从目前的学生工作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并未占主体地位,仍然是被动地接受主导者教师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容易使得本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青春大学生们更加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从目前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一个辅导员差不多带200名学生,很多时候,辅导员会存在职业倦怠的心理,辅导员没办法同时兼顾到所有学生,而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性以及学习能力相对欠缺,这无形中就让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会感觉力不从心。同时,信息化的时代下,学生们的个性表现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存在感,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方式很难再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再者,高职扩招,对于老师的管理能力也有相应的提升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在高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二)管理信息化手段相对欠缺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都还是人工操作。例如:寝室晚归登记,上课考勤,校园出现暴力事件,需要辅导员们一个个认人等,这些学生管理中必须要经历的事情很大程度会消耗老师们的精力,而如今利用信息化手段与技术都能解决。在宿舍楼栋前面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扫描进入,一旦有学生晚归,数据会直接在系统后台显示。上课考勤就更简单了,传统的点到考勤方式,在大课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必然会浪费掉课堂的上课时间,利用学习通等上课软件进行实时定位点到,既方便又快捷,还便于上课教师管理与统计缺勤记录。而建立一个高教综合安防集成系统,可以对校园暴力事件以及重点关注学生进行快速辨认与预警。另一方面,信息化手段的相对欠缺还体现在管理者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中数据信息的不重视上,很多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是大部分程度上依赖于以往经验进行管理,很少学会利用真实的数据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在管理过程中,高校管理的上级单位越来越重视各类数据的收集与管理,通过各个高校的学生管理数据来进行分析,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是给新兴产业带来影响,传统教育也同样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这种转变也鞭策着我们的管理者、高校教师调整工作思路以及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培训,让信息化渗透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时,在开展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利用奖惩制度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例如某些学院就会每学期公布校内学习通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老师也可以通过学习通的后台看到学生在线学习的数据,进行师生互动,这也解决了传统的高校教育中不能随时找到任课老师帮忙解答的情况。
(二)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每所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也不一致,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院校都有涉及到信息化的一部分,但是没有整合资源,造成了一定的财力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例如:教务有专门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工作有内部的一套系统,宿舍管理部分也是独立的,财务管理中的关于学生数据的信息需要学生工作这边提供,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经常造成数据错误以及丢失;这些分系统都是每个部门自己负责,自己找厂家购买或者定制的,学院的信息中心并没有把每个使用部门的需求整合,建立起学院整体的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共享以及功能实现。而一些走在信息化建设前沿的高校,已经建立起了一张专网下的统一中心。就拿高教综合安防集成系统为例:覆盖校园的安防专网主干光纤网络下一个监控指挥中心,实现统一的安防资源管理,分为六个子系统:视频监控、人员管理、车辆管理、报警管理、运维管理、存储管理等。
(三)完善监管制度以及学生互动平台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会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因为后台有庞大的数据在做支撑,真实的数据可以 给予我们一定的经验总结。但是,现在社会的信息泄露也是相当严重的,因此,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之后更需要完善监管制度,保证师生的信息安全、准确,只有在真实有效的信息基础之上,信息化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所在。另外,信息化的监管制度需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愿意主动去维护并遵守制度。特别是涉及到学生隐私的信息,例如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信息,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情况下去进行信息化的工作开展,这一机制才能顺利地进行,学院的信息化工作才能稳步发展下去。
四、结束语
5G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同时也给管理者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同时,它又是一项烦琐且基础的工作,如果在初期搭建好了平台,可以给高职院校在往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带来很大的便利,提高管理效率,为学校的发展助力。通过信息化的数据库的建设以及收集,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的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更好地为教育发展以及学生服务。